探望,不再是奢望

人民法院报 2024-05-20 10:53:36

离异家庭子女探望普遍存在履行难、和解难、执行难等问题,是社会治理的“痛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创设“抚养探望记录”微信小程序,将探望记录作为变更抚养权或申请强制执行的依据,破解“见娃”难题

——探望,不再是奢望

“我们是离婚了,但孩子又不是你一个人的!凭什么不让我见?!”

“你把话说清楚,是你自己忙着工作不来看孩子,现在反过来怪我?”

……

前不久,周某和黄女士离婚后因孩子探视问题发生了激烈争执。

之前,考虑到年仅5岁的儿子鼎鼎对母亲依赖更深,纵然对儿子很不舍,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离婚时周某便同意他随母亲黄女士一起生活。周某唯一的要求就是自己能够定期探望儿子,以维系父子感情。

然而,在实际探望过程中,双方出现了诸多分歧。在周某看来,刚开始还能定期探望儿子,但随着时间一长,探望儿子越来越难。于是,周某将黄女士诉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请求保护自己的探望权。

“打电话协商探望时间,孩子妈妈要么不接电话,要么以没时间或不方便等理由拒绝,好不容易探望了,给的时间往往很短,更不允许我假期里带儿子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周某无奈说道。

“离婚后他是有来看儿子,但经常找各种借口不让孩子回来,影响孩子学习,也让孩子生活作息不规律。而且之前他就想把儿子送回老家生活,我担心他把孩子带到老家藏起来,我怕见不到儿子啊!”听到黄女士讲话的哭腔,法官林思彤明白了她心中的顾虑。

林思彤发现,孩子的父母常常因探望一事闹得不可开交,导致孩子对探望也越来越抵触。可见,探望不仅没有增进亲子关系,反而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变得冷漠疏远。

在婚姻家庭这片广袤的海洋中,当风浪来袭,夫妻可能选择各自驶向不同的方向,但孩子依然需要父母的关爱与陪伴。离婚夫妻往往缺失相互的信任,甚至存在未完全消解的怨恨,加上离婚后双方生活环境和作息习惯的差异,因探望发生争执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凭借法院强制执行的力量,也仅能实现短期内的探望,并非解决问题的长远之计。

怎样才能打消彼此心中顾虑,减少双方在孩子抚养探望问题上的冲突?聊起自家孩子的学习登记手册,顺德区法院的家事审判法官们突然有了灵感:“如果把双方陪伴子女的过程以登记手册的形式记录下来,不仅可以记录孩子的成长历程,也能为以后可能探望遇阻或发生争执时区分责任保留有力证据!”

为解决抚养探望纸质记录手册不便捷、缺乏互动以及数据调阅难等问题,顺德区法院推出了“抚养探望记录”微信小程序,以“云记录”代替纸质手册记录,解决了离异父母的“燃眉之急”。

“其实大家都是为了多陪陪孩子。法院提供一个线上平台,在后台为你们开设专用账号,见证和督促你们履行探望方案,你们可以在这上面记录每一次的探望过程,包括预约探望、沟通留言等,作为变更抚养权或申请强制执行的依据,法官可据此对拒不履行或履行不到位责任那一方进行依法处理。”林思彤一边通过手机演示,一边介绍着。

黄女士、周某二人就儿子的探望方案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协议。在小程序的护航下,探望日趋顺利,当年暑假周某也带着儿子回到老家看望了爷爷奶奶。后台信息显示,他们一直在使用该小程序,可见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探望记录习惯。

自2020年初该小程序创设至今,顺德区法院已成功促成529对存在子女探望争议的离异父母达成和解,帮助申请人成功探望2096次,当事人记录探望信息1271条。

“离异家庭子女探望普遍存在履行难、和解难、执行难等问题,是社会治理的‘痛点’。基于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顺德区法院创设了‘抚养探望记录’微信小程序,为破解该难题带来了‘及时雨’。这不仅为离婚后的父母提供了可监督、可求助、可取证的司法延伸服务,也避免了强制执行案件的衍生,达到了案件前端治理的社会效果。”顺德区法院副院长周刚表示。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吁  青 | 通讯员:李嘉怡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