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初期,蒋介石近乎“空手套白狼”,为何大批保定生愿投奔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2024-02-02 16:01:57

从1927年北伐战争结束北洋军阀统治开始,蒋介石及其党羽一直把持全国政权,长期将冯玉祥等地方实力派玩弄于鼓掌之中,大有“舍我其谁”之势。但实际上,蒋介石直到黄埔军校初期,无论在军队还是在国民党内,一直都郁郁不得志,几乎一直在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手中既无人马装备,也无地盘粮饷。

蒋介石想发迹,必须掌握军权;要掌握军权,保定生是最佳部属

蒋介石从日本留学归来,虽然在许崇智粤军中也曾担任第2支队支队长、参谋长等职,但因起浙江籍出身,始终受到军内广东籍将领的排挤,以至于他一度跑到上海去混日子,直到粤军总司令陈炯明背叛革命,炮击孙中山大元帅府,他才慌忙从上海跑回去“护驾”,并在军舰上陪着孙中山度过了40多天担惊受怕的日子,因此备受信任。

在国民党内,蒋介石的地位也仅仅是二三流,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等人要么是辛亥革命元老,要么是广州革命政权的开创者,无论资历,还是贡献,都不是蒋介石所能比拟的。当时,即便是已经分裂出去的以西山会议派为代表的国民党老右派,还有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地方派系,也并不把蒋介石看在眼里。

蒋要想出人头地,拼资历、拼人望,没有丝毫取胜的可能,唯一希望就是掌握军权,以武力和战功做后盾,再夺取党权和政权,这就需要一批基本的支持力量,而军事素质高、又与他同出一脉的保定系自然是最佳选择。与蒋介石需要保定系一样,保定军校生们想要出人头地,蒋介石担任校长的国民党第一所正规军校——黄埔军校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保定军校生们也希望借助黄埔军校的平台出人头地

保定陆军军官军校作为中国近代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第一流军事学府,能够在此毕业的青年大都是人中翘楚,如果他们不进军校,运用自己的知识进入普通大学,也能在文化科技领域有所成就。但他们最终选择投身军旅,就说明他们的野心不仅仅是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更主要的实现政治上的追求,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例如,毕业于浙江体育专科学校的陈诚,凭其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当一个称职的体育教师、养家糊口,绝对不在话下。但他毕业不久就考入保定军校,以后还留学日本。正因为他深知在“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里,只有从军才是升官发财的唯一捷径。

黄埔军校虽然刚刚建立,可谓“一穷二白”。但它毕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手创立,有了这块儿金字招牌,就意味着全国人民和进步势力的支持,加上孙中山先生奋斗一生、始终不忘率军北伐,虽然屡屡受挫,但天下归一是大势所趋。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阀连年混战、横征暴敛,早已失尽天下民心,迟早必定被革命政权所灭,那么黄埔军校作为培养革命军的“摇篮”,将来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又一批保定军校生在新生的蒋介石政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南下投奔蒋介石的保定生们确实有远见、有眼光,短短3年后,以黄埔学生军和新桂系军队为主力的北伐军就统一了全国,蒋介石如愿以偿掌握了全国的党政军实权,何应钦、顾祝同、陈诚等一大批保定军校校友也随之平步青云,成为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中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

0 阅读:3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简介:笑谈风云,闲说历史,另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