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西藏篇下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2024-04-02 17:45:50

(林芝、山南、那曲、阿里)

林芝市,“林芝”因人而命名,即止贡赞普(吐蕃初期赞普)三子之一,译作“尼雅赤”(见《贤者喜宴》卷7)。此人曾以该地为据点。繁衍发展。今之林芝当是“尼雅赤”的异译。另一说为“娘氏家族的宝座”之意。

巴宜区,古称工布,2015年3月16日,撤销林芝地区和林芝县,设立地级林芝市和林芝市巴宜区。

米林县,因县政府设在米林村而得名。“米林”为藏语,其名称来源有二说:一为当地盛产药材,“米”即“药”之意,“林”意为“洲”,“米林”意即“药洲”。另一说,以前在该村上面原有一村名“艾米仲”,被烧后始于村下方重建村落,“米”意为“下”,“米林”意为“下洲”。

墨脱县,“墨脱”藏语意为“花朵”。当地气候温暖,四季花香,门巴人以此地为民居,故有此名。旧称“白马冈”,意为“隐藏的莲花”,亦示以花乡之意。

察隅县,藏语“察”是“扎”的译音,为扎族之意,“隅”为“地方”之意。“察隅”藏语意为“察”,部族的人的居住地。

波密县,对波密之含义,藏语有四解:1、波密初为魔王之地名。2、“波密”之“波”,藏语意为“迁徙”。相传吐蕃早期赞普止贡赞普之子曾迁徙至此,故名。3、“波密”一词应是“布卧”,系指“布日布赞山”而言。4、当是藏语方言音变的结果。当地称“波密”系由“卓卧”而来,意为“流放”或“外散”。相传止贡赞普之三子曾被洛昂达孜大臣流放。

朗县,“朗”藏语意为“想像”。传说这里是朗巴夏仲想像出来的地方。

工布江达县,藏语“工布”意为“洼地”或“凹地”,“江”意为“大”,“达”意为“山谷之谷口处”。“工布江达”意为“凹地大谷口”。

——————————————————————————————————————

山南市,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故名。

乃东区,藏语中“乃”是鼻子,“东”是前边的意思。因县东侧有一山,形似大象的头部和鼻子,宗治所设在此山之上,因此得名。

扎囊县,藏语“扎”意为“刺树”,“囊”意指“(沟)内”。地处“刺树沟内”,故以为名。或说“扎囊”意为“山桃林中”。

贡嘎县,据传,宗址落成之时,天忽降雪,宗址顶部变成白色,因而得名贡嘎(藏文有白顶的意思)。藏语“贡”意为“上”,“噶”意为“白色”。当地堡寨处于上方,而地土色白,故名。

桑日县,《西域同文志》卷18:桑里宗“西番语:桑,红铜也。里,山也。城旁有山,旧产红铜,故名”。

琼结县,“琼”是地名,“结”是繁荣兴旺的意思,也就是繁荣兴旺的“琼”这个地方。

洛扎县,“洛扎”因位于嘉马拉雅山脉南麓而得名。“洛扎”藏语意为“南岩”。《西域同文志》卷18:罗噶尔宗“罗,南也。城南有白色岩,故名。”

加查县,藏语“加”意指“汉地”;“查”意为“盐”。相传唐文成公主进藏至此,将一把盐放置山洞之中,洞中遂有盐水流出,故名。

隆子县,相传历史上前后藏曾在此地打仗,前藏取得了胜利,故称此地为“隆子”,设宗时就取名为“隆子宗”。藏语“隆”意为“须弥山”,“子”意为“顶”。盖因此处山势高如须弥山顶,故名。

曲松县,“曲松”藏语为“三河”之意,因境内有3条大河,故名。藏语“曲”意为“河”或“水”。“松”意为“三”。“曲松”为三水或三河之意。该地有舍曲、贡布普曲及江惹普曲等三条河流,故而得名。

措美县,措美藏语为湖下之意,因县驻地低于东北方向的热米湖而得名。

错那县,“错那”,藏语意为“湖边”。实指错那河而言。以地处错那河畔而得名。

浪卡子县,浪卡子因原宗址建在酷似人鼻子的“穷曲”山上而得名,藏语意为“白色鼻尖”。

———————————————————————————————————————

那曲地区,“那曲”因境内那曲河(怒江上游)而得名,旧译“黑河”,明末清初和硕特蒙古称喀喇乌苏,清代作哈拉乌苏、喀拉乌苏,为“那曲”这一藏语地名的满语义译。

那曲县,“那曲”藏语意为“黑色的河流”。因而,“那曲县”曾名“黑河县”,源出境内怒江上游的那曲河。

申扎县,旧名纳仓、香沙宗、申扎宗。1960年设申扎县,驻甲觉低布。“申扎”,藏语意为“皮火筒状山沟前”。

班戈县,《西域同文志》卷18:拉里“西番语,神山也。地有大山,故名”。

聂荣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聂荣宗。1960年改设聂荣县,驻色贡。藏语“聂”意为“悦耳”、“好听”,“荣”意为“河谷”或“流域”。“聂荣”意为“悦耳之谷”。

安多县,在藏语中,“安”是发音安,“多”为“下部”或“末尾”之意。历史上,此处藏居民因其居住的地域在整个藏区的下部,所以自称“安多”。藏语“安”意为“末尾”,“多”意为“岔口”。“安多”意为“末尾岔口”,取地势以为名。

嘉黎县,《西域同文志》卷18:拉里“西番语,神山也。地有大山,故名”。

巴青县,藏语“巴”拉萨语今读“查”,意为“帐篷”。“青”意为“大”。“巴青”意为“大牦牛帐篷”。

比如县,藏语“比”,今拉萨方言读“支”,意为“牦牛”。“如”意为“部落”或“翼”。“比如”意为“牦牛部落。地产牦牛,部落经营,故以为名。

索县,“索”为索曲河之代称,当地民居傍索曲河而建,故名。另一说“索”为“草地”。“索”据《西域同文志》卷18:索克宗“西番语:索克,草地也。城旁丰于草,故名”。

尼玛县,1983年设尼玛县,驻尼玛。“尼玛”藏语意为“太阳”。

———————————————————————————————————————

阿里地区,“阿里”一词是藏语音译,意为“属地”、“领地”、“领土”等。

噶尔县,“噶尔”历史上曾用名“克尔”、“堆噶尔”、“噶尔宗”等,藏语意为“帐篷”、“兵营”。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抗击克什米尔的森巴(锡克族)军队入侵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曾在此扎营,由此得名。

普兰县,“普兰”藏语意为“竖立的毛”。以当地山形而命名。

札达县,原为札布让宗和达巴宗属地。1956年10月两宗合并。

日土县,“日土”,藏语意为“山形如枪叉之架”(日),“建民房于此山之上”(土),故名。或说“日”为藏文的“瑞”音,意为“部落”,“土”意为“上”,建民居于部族聚落之上部,故名。

革吉县,藏语“革”意为“善”,“吉”意为“宏扬”。“革吉”意为“扬善”。又系“遍净天”天神名。或说是从康区革吉地方迁来的部落名。

改则县,1959年前为改则、色祸和帮巴三大部落之一,分别隶属于拉萨噶厦政府和后藏的扎什伦布寺管辖。“改则”、“色锅”、“帮巴”原是族名,后经漫长的历史岁月而演变为部落的名称。藏语“改”意为“特殊”,“则”意为“顶”,“改则”意为“特殊的民居建于山顶”。

措勤县,“措勤”藏语意为“大湖”,因距县驻地东部10多公里处的“扎日南木措”大咸水湖而得名。藏语“措”意为“湖”,“勤”意为“大”。“措勤”意为“大湖”。民居建于此“大湖”(措勤)之畔,故名。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