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孙策重伤不治、仰天长叹而亡,孙权:嫂嫂大乔和孙绍何在

远悦说过去 2024-05-06 04:32:19

200年5月5日,26岁的孙策突然遇刺,危在旦夕。得知消息后,孙权大惊失色,随即召集张昭、韩当、孙翊入府,受领遗诏。在说到身后事时,孙策强忍疼痛,仰天长叹道:

“中国正值大乱,以吴、越之兵,三江之险,足以坐观成败,望诸君尽心辅佐我弟孙权,再造江东霸业。”

不久后,孙策暴亡于宫中。孙策死后,继位的孙权遵照他的嘱咐,重用周瑜、张昭等人,并在称帝后追谥他为“长沙桓王”,立庙于朱雀桥南,遣子孙和年年祭祀。

孙策起兵虽仅8年,却独占江东四郡之地,留下了一大批杰出的英才,拉开了“三分天下”的大幕。然而就在孙策死前,曹操的谋士郭嘉却将孙策贬低的一文不值,嘲弄他轻狂自大,虽有百万之众,犹如独行中原。

甚至,郭嘉还准确预言出了孙策必将死于刺客之手的结局。

那么,孙策是不是如郭嘉所说的那样“不堪一击”呢?他起兵之后都做了些什么?孙策的死,又是否与郭嘉有关系呢?

命途多舛的孙策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175年,年仅20岁的孙坚在盱眙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孙策。不久后,孙策跟随孙坚北上下邳,出任县丞。在孙策少年时,他深受孙坚影响,生性豁达,豪迈,礼贤下士。而在军事方面,战略、战术更是远超同龄人。

然而,孙策过于看重武力,又让他失去了对文学知识的追求。从孙策身上,孙坚看到了孙家子孙少有的坚毅、忍耐。可在大争之世,重武轻文的孙策并未能让孙坚完全满意,他反而更欣赏机智聪慧、城府极深的少年孙权。

192年,孙坚南征刘表,却在岘山追击黄祖途中,中箭身亡。当时,孙坚的侄儿孙贲率领余众归降袁术,年仅18岁的孙策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弟弟、妹妹以及母亲搬迁到江都居住,为孙坚守孝。

因此,岘山一役后的孙策跌入谷底,成为无权无势的“闲散人员”。

可是,孙策并不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守孝期满时,孙策试图向袁术索要孙坚的旧部,却遭到了拒绝。投奔吴景后,孙策又私下里招募了数百名亲信,为己所用。而在山贼祖郎袭扰泾县时,孙策更是展现了他的杰出的统帅能力,大败“战无不胜”的祖郎军。

有趣的是,在孙策击败祖郎时,袁术曾语重心长地对桥蕤说道:“若是我袁家也有孙策这样的杰出青年,我死也瞑目了。”

然而,孙策的高光表现并未将他推上袁术的“核心信任圈”。

当时,袁术手握重兵,有意征讨江东诸地。在平定九江前,袁术许下重诺,必以孙策为九江太守。可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竟“卸磨杀驴”,改任陈纪为太守,让劳苦功高的孙策极为气愤。

孙策的武功

194年,袁术东征庐江,讨伐陆康。在寿春城内,袁术、孙策的“独立”之争正如火如荼。韩当、黄盖、程普等支持孙策的孙坚旧部在刘勋、陈纪的接连攻击下,疲态尽显。令孙策极为失望的是,袁术再次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将他历时两年打下来的庐江郡,拱手送给了刘勋。

袁术此举,名义上是锻炼孙策的军事能力,开拓他的人生经验,实则畏惧他“独立”江东。可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在刘繇南渡长江,将吴景赶出扬州地界时,原本坐山观虎斗的袁术却突然出手,派遣孙策援助吴景。

即便如此,袁术仍没有放弃压制孙策。他屡次三番阻挠孙策征兵,牵制他的部队、粮饷。丹徒之战结束后,袁术第一时间就让自己的堂弟袁胤执掌丹阳,取代孙策的亲信周尚。

然而,袁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在他放孙策东出的那一刻,就注定了鱼入大海,鸟上青霄,再也无法掌控孙策的未来了。

当时,朱治力排众议,劝谏孙策独立起兵,摆脱袁术的束缚。而在离开寿春不久,孙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刘繇、许贡,让“心怀叵测”的袁术,后悔不已。

此后数月,孙策接连击败王朗,平定会稽,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江东诸郡。然而,孙策的屁股尚未坐稳,“老东家“袁术就出来作妖。素来野心极大的袁术在得到孙策的玉玺后,竟不顾劝阻,悍然称帝。

为此,天下群雄纷纷上疏,请求出兵征讨袁术。可孙策却不为所动,他沉着应对,派遣吕范、徐逸闪击海西,击败陈瑀,大破反袁联盟。

孙策的举动,并非出于对袁术的支持。作为成长在乱世之中的杰出的军事家,孙策深知,“讨袁联盟”的背后目的,就是他所占领的江东。一旦他出兵响应,不仅会动摇他在江东的威信,甚至还会引发祖郎、严白虎等人的内部动乱,进而为曹操、吕布占据江东,提供契机。

而在另一方面,袁术所在的寿春,作为江东的前沿阵地,也不容许落入吕布、陈瑀手中。因此,孙策选择牺牲自己的尊严,与袁术“同流合污”,共抗强敌。可在孙策和善的外表之下,却将袁术的地盘,早已当作了自己的后花园。

198年,孙策写信告知袁术,断绝来往。绝交不久,孙策就暗中调兵遣将,密谋袁术的领地。当时,曹操、袁术在淮南大打出手,孙策瞅准时机,以袁胤私占丹阳为由,先后进击宣城、陵阳,擒获太史慈、祖郎。

然而,孙策的讨袁举动,却是点到为止,雷声大,雨点非常小。原来,在吞食丹阳之外,孙策早已不动声色地拿下了袁术麾下的两大智谋:周瑜和鲁肃。二人久居袁术麾下,深知袁术难成大器,可兵马钱粮,远胜孙策。一旦贸然全面开战,势必会两败俱伤,给了曹操、刘表等人可趁之机。

因此,直到袁术病死后,孙策才整军齐发,击败刘勋、黄射,将袁术生前的大部分地盘,蚕食到自己麾下,真正成为了“江东小霸王”。

重伤不治而亡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孙策在开疆拓土上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英豪,可暴戾的秉性却非常差。他残忍好杀,轻率狂妄,手段极为残忍。

当时,孙坚的旧谊王晟因投降较晚,引起孙策的不满。身为统军大将的孙策竟不顾部下反对,杀尽王晟诸子兄弟,若不是吴夫人出面拦阻,王晟也已含恨归西了。

而在针对严白虎的使者严舆时,孙策则将他的“暴戾”表现得淋漓尽致。孙策诛杀王晟家人后,严白虎吓破了胆,躲在城中不敢应战,唯独派遣严舆前来请和。可严舆抵达不久,孙策就用手戟当众将他刺死,手段之残忍,令人不寒而栗。

更有甚者,江东名士高岱受邀入吴,孙策一面设宴款待,共议时政。私下里却听信小人之言,嫉贤妒能,认为高岱轻视自己,硬生生的处死了这位士人代表。

除了王晟、严舆这些“敌人”,孙策的旧部魏腾,吴郡太守盛宪也未能逃过他的魔爪。孙策平定江东后,首先打击的就是他的功曹魏腾,从以礼相待到阶下囚,魏腾在江东地位直线下降的同时,孙策也趁机打压了一批“居功自傲”的功臣。

至于会稽人盛宪,仅因名气太大,就引起孙策的忌惮。他屡次三番故意找茬,意图抹掉盛家在江东的威望。

因此,范仲熊说他虽天资英勇,然器轻无君人之体,着实没有冤枉他。

尽管如此,孙策也并未荒废吴主的本职工作。在他执掌江东后,孙策采纳张昭的建议,重视发展,与民休息。而他也内结士族,外交曹操,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江东打造成了数一数二的军事集团。

只是,受困于年龄和性格所致,孙策与许多少年英豪一样,迷恋打猎。摆脱随行人员,深入人烟稀少之地,与猛兽“博弈”,彰显自身勇武。仅在平定江东途中,孙策就不顾劝阻,执意打猎数十次。

众所周知,江东诸地,山峦叠嶂,草木繁多,极为适合行刺。而江东士族自西汉末年,就喜好豢养门客,陆康、许贡都有数百名门客。一旦主家受到威胁,这些人轻则共抗强敌,重则暗中刺杀,以报主恩。

200年5月,26岁的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遭到许贡门客的刺杀,当场重伤。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孙策仰天长叹,对妻子大乔说道:

“你要以江东的大局为重,切不可阻碍权弟作主。”

不久后,孙策不治身亡。临死前,他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周瑜、鲁肃等人,并委以重任。孙策的英年早亡,让他的妻子大乔和儿子孙绍不得不远遁山野,避开朝堂漩涡。

只是,孙权保守有余,开拓不足。原本蒸蒸日上的江东,在他的统治下,愈发平庸,不仅未能再进一步,统一江淮,进抵天下,甚者还在数十年后,成为司马家的“阶下囚”。

2 阅读:1615
评论列表
  • 2024-05-22 11:53

    坚策翊性刚好胜武艺高强英年早逝天妒英才权谋深虑安居乐业不思进取郁柔寡断

远悦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