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最新发布,信号离谱比建基站还给力?

BT科技 2024-02-27 15:04:29

2月26日华为在MWC2024的现场,正式发布了通信产业大模型。

根据媒体报道显示,这个大模型是针对行业提出的敏捷业务发放、精准用户体验保障、跨领域高效运维的高阶智能化目标,提供基于角色和基于场景的智能化应用,助力运营商赋能员工、提升用户满意度,全面使用网络生产力。

在现场华为对大模型的数据、处理能力做了详细的介绍,但因为是闭门会议,对外的报道惜字如金。这也让这个被风传许久的大模型,在平常人眼中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实际上结合华为之前在其他领域大模型的部署和AI落地情况来看,这个模型跟华为推动盘古大模型与实体产业相结合的思路一致,已经结合了华为之前在通信领域几十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同时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从行业专家的角度来看,目前这套模型已经引发各国,尤其是采用华为底层技术搭建5G网络运营商的追捧,甚至有运营商在现场就问起部署细节。

就跟类似于ChatGPT等大模型应用,在媒体群群情激昂,但在实际应用中寡淡可沉的现实不同,这种专业大模型一经推出,迅速引发行业的追捧和热议。

难道华为通信大模型的技术要远胜于OpenAI的ChatGPT与Sora吗?

为解决通信运营难题而生

根据在现场相关人士的反馈,华为推出的通信大模型核心,实际上是对华为几十年在通信领域技术和经验积累的总结。

与华为合作过的通讯运营商都知道,华为的产品有的时候不便宜,但是后续的技术支持与服务非常到位。曾经就有非洲运营商突发断网,华为工程师包机从另一国用4小时赶过来救援的例子。

正因为服务广大的市场和客户积累了几十年,在通信底层运营、维护、技术支持等等方面的经验和积累,华为还在盘古大模型的基础上,再次训练出一个针对于通信产业的小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提升所有合作通信运营商的经营效率。

具体来说,这个模型第1个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解决所有通讯运营商遇到的运维难题。据相关行业专家介绍,华为不光将自己所有的产品参数和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都训练给了这个模型,而且也将常见友商存在的各种通信设备,和遇到问题需要如何解决的方案,也全部培训给了这个小模型。

换句话说就在这个模型的指导下,通信运营商遇到的运营维护问题或者相关设备出现的故障,完全可以由模型迅速在第一时间提出可行解决方案,并由维护工程师落实,最终完成故障的排除和运营的维护。

不要小看这个功能。对于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通信运营商来说,他们面临着通信运维人才极度缺乏,高技术人才无法留存的难题。这对于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通讯网络稳定性,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而华为现在发布的这个通信大模型,就相当于给每一个运营商匹配了一个具有30年经验的资深“运维专家”。而且这个“专家”可以24小时不停歇,实时监测网络设备的动态,并提出最优化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对于所有的通信运营商来说,都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功能。

而且华为还在通信运营商所面临的获客难题上下功夫。整个模型会对当地的市场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学习后,根据运营商网络的规模和技术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市场拓展方案。

这套思路的背后,完全站在用户的角度是以提升用户满意度为核心,并且给出的促销政策也会保证运营商的成本安全。

这对很多运营商相关的市场营销,尤其是5G上马之后的推广来说也极其重要。

重点在网络提效

根据行业专家透露的信息显示,这个大模型对于各个国家通信运营商的吸引力,除了运维和市场以外,更多的是对网络效率的提升。

按专家的介绍显示,华为这个通信大模型,它是可以动态捕捉与学习所有在网设备的状态,以及所有基站分布和信号的情况。

通过学习,如果运营商赋予权限,它可以实时调动这些基站,实现动态的信号覆盖和设备功率的调整。

这就可能在一些基站覆盖不完整的地区,通过基站的交叉信号输出,达到提升信号覆盖率的效果。同时它也可以对基站的功率进行协调,让每一个基站都享受到最佳功率的加持,发挥出每个基站最好的效果。

这一点对于所有想少花钱多办事的通讯运营商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关键华为自己的设备和基站本身具有极强的一体化性和升级潜力,尤其是接下来5G A技术的普及就是在华为提供的5G基站上进行模块的更换完成。

叠加这些新技术的通信大模型,完全可以给运营商提供一个最小化范围升级的方案,以便用最少的钱让所有用户体会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帮助运营商节省成本。

这种运营效率的根本提升以及服务客户能力的变化,是几乎全部参会运营商纷纷打卡华为展区,并且热烈交流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也是不论各国政治生态怎么变化,华为在通信领域的地位一直无法动摇的根本。

AI与现实产业结合才是出路

实际上华为推出通信产业大模型的时机非常有趣。

就在两周前,OpenAI通过发布前瞻技术文件的方式,公布了自己正在研发的Sora文生视频大模型。

新闻一出,国内的科技媒体集体高潮。大家惊讶于这个模型生成视频的精美,以及相关内容的无缝衔接和无可挑剔。

开始有人在不停的评论中国和美国大模型从技术上到底差多久,甚至有人认为OpenAI打开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大门,而我们还差得很远。

但其实真正的情况并不像所有人想的那样。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对于AI以及之后大模型的发展是有着整体的思虑与考量。从2018年开始,我们的互联网和AI技术逐渐与传统产业相融合,试图利用互联网技术的降维冲击,帮助传统产业实现在新形势下的技术提升和产业进步。

现在看这条路逐渐成为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主流,哪怕在大模型时代也是如此。

这也才有了华为并不发布通用大模型,反而先是发布了8个行业的产业大模型,进而在后续不断完善这些产业模型和细分行业模型。

当然这也是通信大模型出现的背景。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讲,任何技术的出现都应该以促进生产力的提升为目标。比对中美两国在AI和大模型产业上的不同思路和布局,可以发现美国依然实现的是脱实向虚的互联网,带动经济发展的思路,其技术对于生产力的促进,实际上是无法衡量的。

反而类似华为这样将最先进的AI与大模型技术叠加到传统产业上,进而形成传统产业新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现在对于生产力的促进是显而易见。

而只有生产力得到了发展和释放,社会才能得到发展的动力,国家的经济才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现在我们从上到下都在讲“新质生产力”,其内核实际上就是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推动生产力的提升。

这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跟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产业巨头现在的动作不谋而合。

换个角度说,这可能是中国力争下一个百年国运的开端,也是我们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目标。

所以大可不必为中国和美国在某些互联网技术上的差距而妄自菲薄,我们需要的是真正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而不是自娱自乐的“拍脑袋想”。

毕竟时间是把杀猪的刀,再过10年,中美国力的变化一定会给所有人这个问题的答案。

作 者 | 张津京

0 阅读:114
评论列表
  • 2024-02-27 19:38

    别说了,华为手机就是基站,遥遥领先

BT科技

简介:专注于国内外科技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