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洗牌来了?关于我国房地产,住建部透露了一个重要表态

军武佰科 2024-03-19 22:30:41
01 / 前言!

其实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有个误区:房企造房卖房肯定稳赚不赔!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

数据显示,自2011年到2021年,我国房企数量大幅增加,从不到6万家飙升至近10万家,然而看似稳定的背后,却无时无刻不充满腥风血雨。光是2019年到2022年就一共有1436家房企破产,甚至就连一些千亿房企都已经半只脚踏进了破产边缘。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会有人直言,“未来我们中国只需要10家房企,其他都得倒闭!”真的是这样吗?

我的观点很简单,10家有点夸张,但是大幅降到百家规模却很有可能。

就在3月9日,住建部长倪虹更是提到了关键一点,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对于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实际上,我们完全能从这句话中看出两个重要信息。

02 / 楼市稳定势在必行,别再幻想房价暴涨!

毋庸置疑,我一直认为房企数量和楼市冷暖成正比。只要楼市越冷,房企大洗牌的可能性就越高,尤其是资金链本身就不稳定的中小型房企和高负债率的大型房企。

注意看,同样是在2011年-2021年间,我国城镇人口从69927万飙到了91425万人,年均增加2149.8万,然而在此后两年里,增量明显放缓,年均仅新增921万,降幅接近60%。

再对比我国房企数量走势,两者的确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说白了,过去绝大多数城市都是增量房时代,新房是成交量主力产品,因此只要楼市火热就会催生出了大量的房企,就是因为有利可图。

直到近两年,新房饱和、房价难涨、民众不敢投资……这一系列的变化就使得房子难卖,而房企本身就是高负债造房,既然无利可图,退出甚至破产就是自然而然。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未来房价很难暴涨,至少从全国来看是这样。

因为想暴涨就必须要有成交量支撑,一旦房子失去了高流通性,就是销路不畅,房企就肯定会破产。

注意看这五个时间点,2013年新房销售面积为13.05亿平,2015年为12.84亿平,2016年15.73亿平,2020年为17.60亿平,2023年为11.17亿平。走势非常清楚,根本就不是直线向上,而是上下浮动。

既然成交量都不稳定,而去年更是直接降到了2012年水平,直接回到10年前,房价还可能暴涨吗?我觉得不可能。

03 / 烂尾现象可能会得到根本性解决!

其实当我看到“2023年1-11月,全国二手房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比重接近40%”的信息之后,我第一反应就是如果烂尾问题不解决,比重肯定还会继续提高。

请注意,我说的是肯定,而不是可能,这点很关键。

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新房和二手房(主要指房龄小于5年的次新房)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会犹豫的重要原因。

然而,如果遇到烂尾,天平就会立刻倾斜,因为新房就会越来越被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本着趋利避害原则,就会不得不考虑二手房。更重要的是相比较有些人把地段、性价比当成主要原因。

我根本不这么看,我认为想降低风险才是决定性原因。

事实完全证明了这点,2023年350万套保交楼项目已经至少完成300万套,交付率超96%。从房企来看,TOP5分别是碧桂园60万套、万科31.8万套、融创31万套、保利29.1万套、绿地28万套。

更重要的是央行、银保监会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金融16条适用期限延长至2024年底……

这难道还不清楚吗?

为什么国家一定要力度落实保交楼?我认为就是因为保交楼能做到一举两得,一是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消除不敢买新房的心理阴影;二是打击不良房企的不作为。

由此来看,这完全符合住建部长的定调,必须要让不良房企付出代价。

04 / 我们应当做好两个准备!

我记得曾经有人这么说,刚需族完全不受房价的影响,因为他们手上只有一套房,不管涨还是跌都得住,你赞同吗?

我完全不赞同,原因非常简单。

现在换房市场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他们都希望把父母接到身边,而过去因为资金不足,只能先买套小房子过渡,所以今后肯定有换房打算。

而且他们和纯改善族有一个本质不同,必须要先卖房才能买房,所以房价涨跌非常重要。

因此,我建议第一个准备就是能换房就尽快换房,尤其是城市的远郊区地段,过去很多人出于投资才会购买,但是现在投资时代结束了,今后卖房难度大大提高,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至于第二个准备,我建议做好长期亏本的打算。

正如之前所说,虽然贷款利率已经从3年前的5%-6%降到了现在的3.4%,可问题是房价也不涨了,所以这一来一回,买房还是亏本。

举个例子,贷款100万且三十年还清,贷款利率为3.4%,年均利息就达到了1.98万,如果把本金也加上就共计5.32万元。

你觉得一年还能涨这么多吗?我觉得很难!

这就得出一个结论,今后到底买不买房,不要再跟风,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对此,你怎么看呢?

欢迎友善讨论、点赞、关注、收藏!

0 阅读:651

军武佰科

简介:只讲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