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吗?

史说新读 2023-12-19 12:33:45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

不过,即便如此,袁绍依然坐拥四州之地,无论地盘还是人口,都仍是当时天下最大的诸侯。

那么,此时的袁绍,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吗?

官渡之战的损失

官渡之战,袁绍的损失是巨大的。

1、损失7、8万精兵。

诸书皆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三国志.武帝纪》裴注。

官渡之战,袁绍损失的兵力,各类史书都称在7、8万。

官渡之战时,袁绍是“简精兵十万,骑万匹”(《后汉书.袁绍传》),集结十万精兵,发动决战。

也就是说,这十万精兵,就是袁绍的战略进攻力量。

十万精兵,一战折损七、八万,几乎是损失殆尽!

2、人才班底损失巨大!

官渡之战,袁绍集团的核心班底损失也是巨大的!

名将颜良、文丑、淳于琼、韩猛等人被杀,张郃、高览投曹。

谋主中,沮授被杀,许攸投敌,荀谌不知去向,此后不久,田丰也被袁绍自己弄死了。

文武人才,尤其名将集体,损失大半,其谋划能力、战役指挥能力自然下降严重!

3、政治影响力大减。

袁绍”四世三公“,一直拥有极强的号召力。

官渡之战期间,尽管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袁绍依然能靠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和兵威,给曹操制造巨大的麻烦!

比如:官渡之战期间,豫州大部分地区都在袁绍的引诱下反叛曹操,只有李通拒绝与袁绍合作。

同时,曹营中,也有许多人与袁绍暗中通信,给自己留后路。

官渡之战后,袁绍不但已经在曹占区失去了影响力,而且,冀州等地也一度发生了叛乱,幸为袁绍所平!

可以说,官渡之战后,无论软实力还是硬实力,袁绍都暂时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

但是,此时的袁绍,仍然拥有强大的战争潜力!

依然雄厚的实力

至少从纸面上看,此时的袁绍,依然拥有天下最强的实力!

1、地盘上:四州之地。

此时的袁绍,依然坐拥冀州、青州、幽州、并州这四州之地。

四州之地,”民户百万“,如果按照户籍征兵,可得兵30万。

而且,与饱受战乱摧残的曹占区比起来,冀州等地受到破坏较少,在经济上依然拥有优势!后来,曹操得到冀州后,立刻兼任冀州牧,辞去兖州的职务,企图以邺为新的中心!

同时,幽州等地,是除陇西外最优质的产马地,可以替袁绍提供比较丰厚的骑兵资源,使袁绍在骑兵上依然拥有优势!

2、兵力上:带甲十万以上。

尽管官渡之战损失了大量精兵,但袁绍仍然拥有庞大的兵力。

袁绍去世后,荀攸劝曹操征河北时,表示袁氏依然“带甲十万”。

实际上,从多方情况来看,即便是并州高干都“带甲五万”,四州之地之兵,应当不只十万!

而且,如前所说,幽州产马,而乌桓军此时也信服袁绍,能使袁绍保持骑兵优势。

3、人才上:依然雄厚的人才班底。

尽管官渡之战折损了许多人才,但是,此时,袁绍集团仍然拥有审配、逢纪、郭图、辛评等人才。

这些人才中,审配等人后来给曹操制造了很大的麻烦,也都是一时俊杰。

而即便是袁绍那被人诟病的几个儿子,也都不失为人才!长子袁谭,当初入青州时只有平原一地,但后来连续击破田楷、孔融,夺取青州。

袁尚,则后来曾在邺亲率军逆击曹操,一度击败曹操。

袁熙,被刘表评价为“气度不凡,宽裕有大度”。

袁绍的外甥高干,则在治并州时期治绩有名,“士多归附”。后来,在壶关一度击退乐进,并独战曹军七八个月!

可以说,袁绍集团的人才班底,仍然人才济济,如果能团结一致,妥善运用,仍很有战斗力!

4、人心上:在河北得人心。

袁绍为政宽厚,素行德政,一直得到拥戴。

后来,袁绍去世时,河北四州百姓莫不悲伤,流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献帝春秋》)

5、依然存在的地缘优势。

此时,袁绍在地缘上仍然拥有优势。

由于与北面的乌桓、鲜卑等部关系融洽,且“有恩于民夷”,无后顾之忧。

而曹操,依然处“四战之地”。

尤其是,此时的刘表,已经平定张羡之乱,“地方千里,带甲十余万”,为曹操后患。

因此,从纸面实力来说,袁绍的实力甚至依然优于曹操,至少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那么,袁绍真的拥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吗?

曹军智者的看法

不妨先看看曹操集团智者们的看法。

官渡之战后,曹操与众将商议下步用兵方向。

曹操一度考虑先征孙权,被当时在许都的张纮劝阻后,又考虑要先征刘表。

而曹军众将也多认为:应该趁袁绍新败,无力南下之机,先行南征。

袁绍新败,不趁机攻河北,而要先南征?由此可见:在曹操及众将看来,袁绍虽新败,但仍然是很难啃得动的,因此要先南征以扩充实力!

而荀彧则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如果咱们给袁绍喘息之机而南下江汉,一旦袁绍趁机来攻,则“公事去矣”!

由此可见,在荀彧看来:袁绍仍然具备“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使曹操“公事去矣”的能力!

袁绍去世后,荀攸的看法是:如果袁绍的两个儿子和睦,“则天下之难未息矣”,只有趁二子不和积极行动,才能一举成功,“此时不可失矣”。

再后来,在曹操的打击下,袁尚、袁熙逃去了乌桓。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郭嘉仍然认为: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把袁尚彻底消灭,“舍此南征”,袁尚借助乌桓来攻,“恐青、冀非己之有也”!即便到了这个时候,袁氏仍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由此来看,在荀彧、荀攸、郭嘉这些曹营顶级智者看来:袁氏在河北根基深厚,深得汉胡人心,随时有卷土重来的能力!

在他们看来,不仅官渡之战结束后袁绍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只要袁氏不灭,他们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卷土重来不可能

不过,换个角度看:正因为郭嘉、荀彧、荀攸对袁绍集团的始终高度警惕,袁氏要卷土重来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官渡之战后,虽然袁氏依然拥有庞大的地盘,较大的兵力,比较稳固的统治基础,但是,袁绍集团在官渡之战中丧失的精兵良将,是在袁绍平定河北艰苦奋战中磨砺出来的精华,要重建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所以,袁氏虽然实力仍然很强,战争潜力仍然很大,但是,官渡之战后,袁曹之争的主动权确实已经无可争议地被曹操所掌握了。

袁绍去世前的仓亭之战,曹操一举取胜,则表明:只要曹操坚持打击袁绍,则袁氏在黄河以南已经没有与曹操争雄的能力了!

可以说,官渡之战结束前,袁绍掌握主动,袁曹之争关键在袁绍犯不犯错;而官渡之战后,曹操掌握主动,袁曹之争关键在曹操犯不犯错。

只要曹操不犯原则性错误,始终视袁氏为主要对手和最大威胁,袁绍集团实际上也就不具备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袁绍不死,河北难平

但是,只要袁绍不死,自守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正如荀攸所说,袁氏实力雄厚,只要保持内部和睦,曹操就很难一举灭之!

后来的战事也表明:二袁即便只是保持表面合作,曹操也很难办!所以需要靠郭嘉“急之则相持,缓之则争心生”的策略才能取胜!

袁绍在世时,袁氏集团内部的问题已经很严重:冀州派和颍川派之间的矛盾,袁绍诸子之间的矛盾,都早已存在!

但是,只要袁绍尚在,各类矛盾就能得到压制,各派别就能至少维持表面的合作关系!

因此,袁绍不死,河北即便只保持表面团结,曹操也很难平定河北!

官渡之战后,鲁肃与孙权提出:北方多务,东吴可以趁机灭刘表,“全据长江”,“鼎足而立”。

当时,刘备尚依附刘表,未及自立;鲁肃所谓“鼎足论”,应当是知曹袁孙三足!

可以说,以当时形势论,只要曹操不犯原则性错误,袁已经没有灭曹的可能;同样,由于袁氏仍然实力雄厚,曹操也很难一举灭袁绍!

总的来说,官渡之战,袁绍受到的打击是巨大的。

因此,可以说,官渡之战后,袁曹之争的主动权已经为曹操所掌握!只要曹操不犯原则性错误,袁绍就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了!

但是,由于底子够厚,袁绍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袁绍任然足以自守,只要袁氏不出现灾难性问题,曹操也难以啃下袁氏!

以当时的形势论,袁曹之间仍然是长期相持的局面。

最终,袁绍“及时”去世,使袁氏集团陷入“作死”内讧的节奏,结果平衡被打破,曹操趁机平定河北!

那么,如果袁绍不那么早去世,袁绍有机会一直和曹操僵持下去吗?

或许,诸葛亮的解释是最全面的回答: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也!

袁绍长期错误,早已经埋下内讧隐患,这是“人谋”;袁绍“及时”去世,这是“天时”。

评价历史,既尊重人谋的影响,也尊重运气的影响,这或许是更全面的历史观吧!

0 阅读:164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