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首赞美诗,最抚凡人心,却写尽对待颠沛生活应该有的态度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3-12-26 18:40:44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愈发多样,越来越多的个体选择离开家乡,去往陌生的城市或地区寻找工作和发展的机会。这种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流动性。对于离开家乡的人们来说,他们对于故乡的情感表达和联系程度各不相同。有些人经常回家看看,与亲人和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有些人则每年回家几次,尽量维持着与故乡的联系;有些人几年回家一次,虽然时间间隔较长,但心中的思乡之情依然浓厚;更有一部分人选择在他乡定居,故乡变成了一种遥远的记忆和乡愁的象征。

然而,无论离开家乡的人们选择何种方式与故乡保持联系,对于故乡的思念和牵挂都是一种浓烈的情感。在深夜里,思乡之情常常被勾起,伴随着甜蜜、苦涩、开心或惆怅等复杂的情绪。这是因为故乡有太多值得想念的人和事,那些美好的回忆和情感的连接,无法被时间或距离所割舍。

正是这些深深的情感纽带和无法割舍的乡愁,让离开家乡的人们始终保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牵挂。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会铭记着家乡的人和事,将这些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心中。而对于那些已经定居他乡的人们来说,他们虽然把“他乡变故乡”,但心中的那份对故乡的思念和牵挂永远不会消失。

无论他们身在何处,家乡都是他们永恒的情感寄托。他们在外地奋斗打拼,不断追求着更高的成就和更好的生活,但家乡始终是他们内心的归宿。在闲暇之余,他们或许会回忆起在家乡的点滴时光,感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但是,这些回忆却是他们内心深处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

对于那些离开家乡的人们来说,他们或许已经习惯了异乡的生活,但每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他们总会想起家乡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他们知道,无论自己走得多远,都有一个可以随时回归的港湾。而对于那些仍然在家乡的人们来说,他们的思乡之情或许更加浓厚。他们渴望去往更远的地方,开拓更广阔的天地,但同时也会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希望与他们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无论身处何地,人们对家乡的情感都是真挚而深刻的。这种情感不仅是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更是对故乡土地和文化的热爱和眷恋。正是这种情感,让人们对家乡充满了无尽的牵挂和期待。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人们走得多远,家乡永远都是他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也有人做到了“此心安处,便是吾乡。”那就是苏轼和他的朋友王巩夫妇。

02

“乌台诗案”改变了苏轼的一生,同样也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

由于熙宁变法中新旧两党之争,苏轼不幸成为了“出头鸟”,于是他过往的文稿《湖州谢上表》被翻出来,成为了“罪证”。一番操作之后,他被贬黄州。

与此同时,和他交往过密的人也大多数受到了牵连。王巩也是其中一个,他被贬谪往岭南的宾州。这可能冥冥中自有安排,很多年以后,苏轼也被贬谪往岭南。

几年后,王巩得以北归,苏轼闻讯,赶忙接待了这位老友,因为他也心怀愧疚。在这场接风洗尘宴上,苏轼就写下了这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王巩就是王定国。他出身官宦世家,祖父还曾是北宋宰相。

在“乌台诗案”中,他曾搭手相救苏轼,不料却最终被牵连。而由于过往甚密,在被牵连的人里,他被定的罪也要深一些,于是就被贬谪前往岭南。

在古代,岭南(五岭之南)是一个荒蛮之地,被传说为“十去九不还”之地。这个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于是曾经巴结王巩的人纷纷背离,而家人也纷纷散去,只有侍妾宇文柔奴依然坚持陪伴王巩踏上了前往岭南的路途。

这位宇文柔奴就是《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题目中提到的“侍人寓娘”。她能在苏轼诗词中出现,那一定是有吸引苏轼的地方,不然不会专门写词相赠。

原来是这位柔弱的“侍人寓娘”不畏艰苦,陪伴王巩并同甘共苦,给王巩以慰藉,度过了在岭南的几年贬谪生涯。

03

这位“侍人寓娘”人生经历也是坎坷。

她出生在中医世家,父亲还是御医。本来生活美好,不料却在父亲因宫斗被冤下狱,最终在狱中病逝,母亲也因悲痛过度而去世的变故中发生了转变。

十四岁的宇文柔奴被叔叔卖到了歌舞坊中,成为一位歌妓,从此开始了她的艺姬生涯。而后遇到父亲的老友,也是一位太医相救赎身,学得一身医术。

再然后遇到了王巩,两人一见倾心,遂定姻缘。

日子好过没几年,却遇上“乌台诗案”。子啊岭南的日子里,是她用关怀抚慰着王巩,使得他重新振作起来,忘记了被贬的悲凉,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最终迎来了北返。

04

席间,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看到了饱受颠沛流离和苦难的两人却不像自己颓废烦闷的样子,就随问了一句他们过得如何。

不料宇文柔奴一句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把苏轼给震撼了。

能把苦日子过得如此淡定从容,以他乡作故乡,这样的心绪怎么不让人惊叹?这对苏轼的触动也是巨大的。

在人生低潮中,遇到这样的一句话,无疑是一剂强心剂,直接打醒了苏轼。

这首词,看似写对老友夫妻的赞美和嫉妒,其实却是在写自己的感悟。

“此心安处是吾乡”也成为苏轼对待往后人生态度的一个最恰当的注释。在一贬再贬的宦海生涯里,他始终秉着这样的态度从容面对,活成了后世都敬仰和羡慕的样子。

05

第一次读到“此心安处是吾乡”,就被它给触动了。

这句话,让人感受到了心灵的平静和归属感。是啊,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安,那里就是故乡。心安,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安顿,更是指心灵的安定。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常常感到焦虑、不安,心灵无处安放。

但其实,真正的故乡,是那个让心灵得以安放的地方。尤其是在那个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里,内心能保持平静,比什么都重要。“此心安处是吾乡”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自我寻找和心灵净化的过程。可以通过内心的修炼和对外界的认知,找到那个让人心安的地方。这个地方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物品、一个回忆,或者是一种感觉。只要用心去感受,去寻找,就一定能找到那个让人内心心安的“故乡”。

这个“故乡”,它可以让人们放下心中的包袱,忘却世间的烦恼,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更重要的是,能和自己最爱的人在一起,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生活更美好的?因此,“此心安处是吾乡”不仅是一句话,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那个让内心心安的故乡。当我们找到了这个故乡,我们就能拥有一个宁静、坚强的内心世界,去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喜欢就关注威评书影史吧,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受!

5 阅读:696
评论列表
  • 2024-03-08 07:25

    腊月十九》 腊月十九东坡诞, 名声豪放近千年。 如今只是津津道, 肥水不流外人田。

  • 2024-02-14 06:56

    东坡经典诗词多!

桂临塞上聊历史

简介:喜欢历史,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