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注销手机号成隐私泄露,3大运营商回应‘二次放号’隐患"

爱酷匠 2024-04-07 09:45:42

近日,一则来自安徽省铜陵市公 安局民 警“徐督督”在社交媒体上的科普视 频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首 位。视 频中,“徐督督”警示广大用户:“注销手机号如同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拱手让人,因为被注销的号码在重新投放市场后,新使用者可能凭借手机验证码轻松登录原主人的支付宝、微信等账户,从而带来无法估量的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风险。”

据了解,“二次放号”现象是指当用户主动注销或因欠费等原因被运营商终止服务的手机号,在一定期限后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被重新投入市场使用的过程。经第 一财经记者核实,中国移动、中 国 联 通和中国电 信三大运营商确实承认这种操作的存在,并表示手机号在注销后会遵循工信部制定的相关政策,经过至少90天的“冻结期”之后再度上市销售。

然而,手机号码虽然经历了“冷冻期”,但其绑定的各种银 行卡、社交账号、支付软件等却不会随之自动解除绑定。一位消费者在政 府网站上的反馈揭示了这个问题:“一旦注销手机号,与之关联的金融账户和应用程序并不会同步解绑,这就意味着,新的手机号持有者有可能轻而易举地访问到前任号码所有者的私人信息和账户。”

追溯历史报道可以发现,由“二次放号”引发的个人隐私泄露和生活干扰问题早已成为社会顽疾,困扰消费者多年。许多购买了“二手号码”的用户深受频繁的银行催款短 信、电话干扰之苦,而想解绑旧有的关联关系又显得=很困难,往往需要辗转于金融机构与运营商之间寻求解决方案。

随着“徐督督”视 频的传播,工信部推出的“一证通查2.0”服务进入了公众视野,这项服务能够帮助用户查询自身名下手机号与主流互联网应用的绑定情况,并提供了部分应用的解绑链接。然而,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局限性,如覆盖范围有限、不能实现全平台一键解绑等问题。用户反映,要想在注销手机号前做到所有关联应用完全解绑,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旗下的移动云近期推出了针对“二次号”查询的服务,但遗憾的是,该服务当前主要面向企业开 发者开 放,仅 限中国移动用户,并且只在用户登录或注册应用时对比号码入网时间和应用注册时间判断是否为“二次号”,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尚缺乏便捷的途径得知自己使用的号码是否为“二次号”。

综上所述,“二次放号”安全隐患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对此,运营商应采取措施,如改进现有流程,强化号码回收再利用的安全管理机制,并与各应用平台加强合作,共同搭建更为完善的跨平台解绑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消费者在注销手机号前务必详尽梳理并解除与该号码相关的所有绑定关系,以免遗 留下后患无穷的安全隐患。期待在未来,无论是政 府监管层面还是企业运营层面,都能加大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关注力度,共同构建一个更 安全、更放心的通信环境。

0 阅读:15

爱酷匠

简介:酷评如潮匠心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