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真正的预言,一个比1984更恐怖的时代正在来临!

脑洞乌托邦 2024-02-06 12:03:06

1948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了一部反乌托邦小说《1984》,刻画了一个令人窒息的假想极权主义社会。

在一个被称为「大洋国」的国度里,人们无时无刻不受到「老大哥」的监视和监听,连自由的思想都是一种罪。

自从小说出版后,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1984这一年。很快,这一年如期而至,乔治.奥威尔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

7年后的1991年,苏联解体,很多人心中的这位「老大哥」从此不复存在了。

忧虑过后的美国人载歌载舞,他们认为他们的自由民主的得到了延续,不管奥威尔笔下的噩梦是否降临在别的地方,至少他们是幸免于难了。

但很多人都忘了,除了奥威尔的可怕预言外,还有一位小说家设想了另外一种同样让人毛骨悚然的未来世界,这位小说家就是阿道司·赫骨黎。

赫胥黎认为,在未来,人们失去自由并不是因为受到了老大哥的压迫和奴役。相反地,毁掉我们的其实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我们已经在之前的视频中聊过《1984》了,今天我们来聊聊更贴近现实的预言,《美丽新世界》。

2532 AD 世界国

小说开篇第一个画面是一个被称为「中央伦敦孵化中心」的巨大白色建筑。建筑的大门上写着世界国的格言:社会,本分,稳定。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福帝纪元632年,也就是遥远的未来2532年。

此时,地球上没有国家之分,所有文明社会的人类都生活在「世界国」,说着相同的语言,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

有人可能会问了,什么叫做「文明社会的人类」?

怎么,还有不文明的人不成?没错,在文明社会之外,还有一个叫做「蛮族保留区」的地方,至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是什么样的,我们先按下不表,稍后再说。

在世界国中,人们心中的上帝,并不是神耶和华,而是亨利.福特,没错,就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

亨利.福特是世界上第一位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他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不但革命了工业生产方式,更改变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排行榜》一书中,亨利.福特是唯一上榜的企业家。

福特出生于农村,从小就喜欢机械。12岁时,他花了大量时间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机械坊,15岁时,又就亲手制造了一台内燃机。

1896年,33岁的福特造出了他的第一辆汽车。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宣告成立。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著名的T型汽车,售价仅为850美元,而当时同类型汽车的价格普遍在2000至3000美元之间。

1913年,福特对汽车生产进行了准确细致的分工,建立了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成本。

到了1927年,T型车的售价已经降到了290美元。工人两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辆汽车了,汽车作为一种实用交通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美国亦自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

小说《美丽新世界》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26世纪,彼时,科技发展已经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高度流水线化的超级精细分工的社会。

发明了工业生产流水线的亨利.福特自然被人们奉为神明。旧世界的公元纪年,是从耶稣诞生开始的。

而新世界的福帝纪年,是从T型车的诞生开始的。1908年,福特推出T型车的这一年,也被称为「福帝元年」。

在公元26世纪的世界国,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抛弃了自然生育,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人工授精、体外培养的方式来繁殖后代。

胎儿的整个发育过程都不在母体内进行,「中央伦敦孵化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将授精卵放在培养瓶中,培养瓶以流水线的方式为胚胎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随着胎儿的长大,培养瓶会从小瓶换成大瓶,最后婴儿就像产品出厂一样出生。

这样流水线式的繁殖方式,使新生儿在出生前就像工业产品分级一样被划分为了五个「种姓」,从高到低依次叫做:阿尔法(α)、贝塔(β)、伽玛(γ)、德尔塔(δ)、厄普西隆(ε)。

阿尔法和贝塔是高级种姓,由优质的卵细胞和优质的精子结合而成。在未发育成胚胎之前就被给予最好的照顾,以便将来成为领导者或者从事脑力工作。

伽玛(γ) 是普通阶层,相当于平民。德尔塔和厄普西隆则最低贱,只能做普通的体力劳动,而且智力低下。

不同种姓的受精卵在未发育成胚胎之前,就会被区别对待。低种姓的受精卵不但缺乏营养物供给,连氧气的摄入都会受限。

种姓越低,供氧越少。供氧量跟不上,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大脑,然后是骨骼。这就导致低种姓的人生来就脑子笨、个子低,长大后也不可能从事高级职业。

除此之外,低种姓的受精卵在发育成为胚胎之前,会通过所谓的「波坎诺夫斯基程序」被批量复制。

正常来说,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产生一个受精卵。单一受精卵因为不明原因而分裂成两个,并独自发育成胚胎,就是同卵双胞胎。

现实世界中,同卵双胞胎或者三胞胎出现的概率是很低的,但在「世界国」,孵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波坎诺夫斯基程序」使一个受精卵增生、分裂成8至96个胚芽,每个胚芽都可以成长为一个完整的胚胎,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婴儿。

孵化中心的主任表示,「波坎诺夫斯基程序使我们可以批量生产标准化的男性和女性,是稳定社会阶层的一种重要手段!」

别看「世界国」有着森严的等级种姓制度,低种姓的人并没有感到不快乐。相反,那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是无比幸福和满足的。

世界国的生活环境干净美丽,没有任何让人感到不愉快的味道或景象,甚至连苍蝇蚊子都早已绝种。

这里人人衣着光鲜,青春貌美,娱乐消遣异常丰富,到处是高尔夫球场、歌舞厅和彩色立体电影院,还有什么障碍球、电磁球、音乐桥牌、香味乐器等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意儿。

最酷的要数普及至各个阶层的超音速飞机了。人人都可以利用周末时间或者下班后的空闲时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长途旅行。

而且一夫一妻、家庭、责任等观念在这里是不存在的。人们只做爱不谈情,可以充分享受身体的自由,也不知失恋、丧偶为何物。

如果你愿意并且身体条件允许,你完全可以一年365天,天天枕边人不重样。

这样的生活,乍听之下是不是太棒了?怪不得小说的名字叫做《美丽新世界的》呢。但是新世界里的幸福,并不是没有代价的。

「幸福」的代价

「本分」和「稳定」是刻在世界国每一个人脑海中的信仰,统治者用廉价的幸福去填充每一个人的思想,让人们无法进行深度思考,从而成为高效运转的社会中的一颗完美螺丝钉。

在世界国,统治者有3大维持社会长期稳定的法宝:1)洗脑教育2)物质满足3)药品诱惑。

先来说说「洗脑教育」。只给人分等级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的等级,热爱自己的等级,忠于自己的等级,这样才能避免阶级之间的冲突。

刚才我们说到,世界国里的新生儿都不是从母体里出生的,这里也没有家庭或者父母的概念,所有新生儿都在孵化中心长大,接受集体教育。

孵化中心里有一间「新巴甫洛夫条件设定室」,这里是对新生儿进行洗脑的地方。经过洗脑的新生儿会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出厂设置,并一生热爱自己的种姓。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如果新生儿是德尔塔(δ)或者厄普西隆(ε)这样的低种姓,孵化中心的工作人员会通过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训练,使他们从小就对鲜花和书籍充满厌恶。

工作人员会故意把鲜花和书放在婴儿身边,当婴儿伸手去触碰这些东西的时候,会给予他们电击。

被电到的婴儿会因为恐惧和疼痛而哭闹喊叫,他们可能还没有记忆,但被电得多了,在潜意识中,就会把鲜花、书籍跟痛苦画上等号,就像巴普洛夫实验中的狗狗一样。

在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中,工作人员会在狗狗进餐前,看到美食流口水时,摇响铃铛,久而久之,狗狗的大脑神经系统就会把铃声和进餐联系起来。

之后,再摇响铃铛时,即使没有美食在面前,狗狗也会不自觉的流口水。

同样地,经过训练的低种姓新生儿,此后只要一看见鲜花或者书本就会感到痛苦,他们这辈子都不可能出现热爱读书或者热爱大自然的风险了。

除了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训练,孵化中心还会用「睡眠疗法」来给孩子们洗脑。每个婴儿睡觉时,会有一只喇叭对着他的耳朵,低声细语地反复灌输各种教条。

比如说,对贝塔婴儿的教育是这样:「阿尔法的孩子穿灰色衣服。他们比我们工作努力,因为他们非常聪明。

我真高兴自己是个贝塔,因为我可不想这样拼命地工作。我们比伽马和德尔塔要好得多。伽马非常愚蠢,他们所有人都穿绿色衣服,德尔塔小孩穿土黄色衣服。

噢,不,我不想跟德尔塔小孩一块儿玩。厄普西隆(ε)小孩就更糟糕了,他们太愚蠢了,不认字。他们穿黑色的衣服,这是肮脏的颜色。

真高兴,我是个贝塔。」类似的,阿尔法、伽马,乃至德尔塔、厄普西隆都有独属于他们洗脑教条,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种姓阶层是最幸福的。

在世界国,上等种姓与下等种姓之间存在着双向的种姓歧视,每一个个体都对自己所属的种姓具有极强的归属感与荣誉感。

有了这种归属感与荣誉感,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就消除了一大半。

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其实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维持社会的高效运转和整体稳定性。

从小课本就提倡我们要学习雷锋,而雷锋的名言则是「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应试教育最大的悲哀是把人都变成了一个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工具,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求。

一些中国家长可能会羡慕西方的教育模式,认为那样的教育能够解放孩子的个性,让孩子们充满创造力。

可熟不知,西方的教育体系正是其阶级固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工人阶级上的是公立学校,中产和上层阶级上的是私立甚至贵族学校。

公立学校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条件都无法和贵族学校相媲美,贵族学校的学生考入名校的概率也远大于普通公立学校。

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贵族学校里所获得的人脉注定了他们长大后大概率还会是人上人。

所以「教育公平」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罢了,现实世界和小说一样,也是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社会。

说完了「洗脑教育」,我们再来说说「世界国」的第二大维稳法宝,「物质满足」。

世界国的人们衣食无忧,战争、饥饿、疾病基本都被消除了,「及时行乐」是整个社会唯一的哲学理念,也是唯一的宗教。

人们的日常生活被各种低俗、廉价的娱乐活动塞满,无心思考其他,安分守己并非常满足地发挥好螺丝钉的作用,没有任何非分之想和越轨行为。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的视频中,反复跟大家提到的一个概念:单向度的人。这一概念是由德裔美籍哲学家、社会学家马尔库塞于1964年提出的。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的工业社会用科技让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为大众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但与此同时,人们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进一步超越的能力,物质水平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人人都成为了「单向度的人」。

人们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都不再有能力去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想想如今我们的社会不正是这样吗?

在媒体的诱导和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了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里,精神世界极度空虚,人人都成了巨型意识形态机器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螺丝钉。

除了「洗脑教育」和「物质满足」,世界国还有维稳的第三大法宝:药品诱惑。世界国有一种能瞬间提升人幸福感的药物,唆麻。

小说中说,这种药物具有基督教和酒精的一切好处,却没有两者的坏处,一立方厘米的唆麻就能治愈十种悲伤情绪,还没有副作用。

唆麻提供的是一种逃避主义的快乐,它无法消除烦恼的根源,也不能使人获得思想上的自由,只能让人产生短暂的幸福的幻觉。

所以唆麻并不是一种「幸福药品」,而是一种利用幸福感奴役大众的统治手段。

讽刺的是,作者赫胥黎一面在书中批判化学药物对人类精神的麻醉和瓦解,另一面他本人在晚年时却沉迷于LSD致幻剂,也许就连他自己也没能摆脱书中的预言吧。

不难看出,美丽新世界中的极权统治是与1984的暴力极权完全相反的怀柔极权,奴役人们的不再是暴力而是廉价的幸福。

在文明的天空下,人人都是一具寻找感官刺激与药物麻痹的行尸走肉。比起1984中的秘密警察、苛法峻刑、无处不在的监控和暴力震慑,美丽新世界的统治方式似乎更加有效。

世界国的人们爱上了被奴役的感觉,这种新型极权统治将极权的铁笼转化为了一座天鹅绒监狱,彻底打消了人们越狱的念头。

世界国就像是一台高效运转、永不停歇、永不出错的巨大机器,直到野人约翰的出现,打破了平静。

打破平静的「野人」

刚才我们提到世界国的文明社会之外,还有一个叫做「蛮族保留区」的地方,那里生活着保有传统思想的野人。

说是野人,其实并不是说他们真的野蛮,而是他们的思想在新世界人眼中,实在太过原始和老旧了。

他们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家庭观念,两性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而不是多对多的,会结婚的、会自然生育,会孝顺父母,也会爱护子女,闲暇时间里,会看书也会思考。

这天,新世界的一位阿尔法(α) 种姓的心理学家伯纳德.马克斯为完成自己的研究论文,带着性伴侣---贝塔(β)种姓的列宁娜,来到了「蛮族保留区」游览观察。

伯纳德.马克斯在世界国的「孵化中心」工作,虽然是最高种姓的人,但他却比其他的阿尔法人看起来瘦小得多,原因是在胚胎时期,他的血液里不小心被工作人员掺入了酒精。

外貌上的缺陷让伯纳德常常感到自卑,也不怎么合群。

另外,不知道是先天的因素,还是后天的缘故,伯纳德的脑海中时常会蹦出一些古怪的想法,比如他曾对性伴侣列宁娜说「我宁可作我自己,虽然我自己很不高明,我也不要作别人,即使那很快乐。」

「宁可作我自己」这句话表明伯纳德已经觉醒了自我意识,这是世界国的统治者最害怕的事。

当个人产生了自我意识时,就意味着他可能会对现行的社会制度产生怀疑,这是极其不利于社会稳定的。

回到伯纳德和列宁娜在保留区的旅行,在这趟旅行中,他们意外发现了一位原本不属于保留区的女人,琳达。

琳达本来是新世界的贝塔(β)种姓人,二十多年前,她陪同性伴侣,孵化中心主管托马金来保留区参观。

后来意外与托马金走散,被困在了保留区。不久后,琳达发现自己怀上了托马金的孩子,但此时托马金早已回到了世界国。

因为保留区没有堕胎机构,琳达只能硬着头皮把孩子生了下来。这个男孩如今已经20多岁了,名叫约翰。

约翰的父亲托马金是新世界最高种姓的阿尔法人,母亲琳达也是高种姓的贝塔人,按理说,他是拥有非常高级的血统的,可他却在保留区这个蛮荒之地长大,满脑子都是旧世界的思想。

伯纳德一见到约翰就立刻意识到了这个「另类」野人的珍贵之处,认为他很有研究价值。

恰逢此时,伯纳德的好友亥姆霍兹.华生给他打来了电话,告诉他,他将很快被孵化中心的主管托马金降职。

为了研究目的,也为了给托马金一个难堪,伯纳德决定将约翰和其母亲琳达带回新世界。

因为在新世界,一个人有自然生育的孩子是违背了公序良俗的,托马金势必会受到众人的嘲讽和鄙视。

说起给伯纳德通风报信的这位好友亥姆霍兹.华生,他也算得上是世界国里的一个异类。

亥姆霍兹也是阿尔法种姓,他在世界国的情感工程学院里做讲师,精通宣传技巧,善于写作,说白了就是世界国政府的一位洗脑大师。

可突然有一天,亥姆霍兹对自己的宣传工作失去了兴趣,也对新世界的享乐生活产生了厌倦之情,他曾对伯纳德说

「这一两个星期以来,我跟所有女孩子们都断绝了来往。你无法想象这事在学院里引起的骚动。不过,我想这还是值得的。」

一直以来亥姆霍兹都想成为一名诗人,但因为从小接受的洗脑教育,他没有体会过真正的人类情感,也无法写出让人共情的诗句。

他主动结束纵情肉欲的享乐生活其实就是对新世界的体制的一种反抗,代表他已经想要追求精神上,而非肉体上的满足了。

后来,亥姆霍兹与来到新世界的野人约翰成了朋友。约翰喜欢读莎士比亚全集,他与想要成为诗人的亥姆霍兹是有共同语言的。

亥姆霍兹曾给约翰念过一首他写的关于「孤独」的诗,询问约翰,感觉他写得怎么样?

约翰只是摇摇头,然后给亥姆霍兹朗读了莎士比亚的诗作《凤凰与斑鸠》,「让那歌喉最响亮的鸟雀,飞上那株孤独的阿拉伯树梢,宣布讣告,把哀乐演奏…」

亥姆霍兹听得浑身起鸡皮疙瘩,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

回到约翰的母亲琳达这边。琳达对于能够重返新世界是欣喜若狂的,她又能够尽情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了。

最重要的是,她已经20多年没有服用唆麻了,她可太怀念这个能让她忘掉一切烦恼的小药丸了。

然而,约翰来到新世界后却感到格格不入,看哪儿都觉得不顺眼。约翰喜欢文学,认为莎翁笔下的文字叫人疯狂、叫人激动,能穿透一个人的内心。

可在新世界里,别说莎士比亚全集了,连书都没有,也没有任何高雅的艺术,有的只是刺激人感官的小电影。

想想也是,文学和艺术往往都是为了表达冲突,超越现实和痛苦的,在一个没有冲突和痛苦世界里,文学艺术自然就成了社会的阑尾。

约翰还渴望爱情,他对美若天仙的列宁娜一见钟情了,列宁娜也对约翰有好感。

但约翰想要的是象征永恒和专一的爱情承诺,他想和列宁娜结婚,但列宁娜回馈给约翰的只有肉欲。

约翰对列宁娜说「莎士比亚里是这么说的,若是在神圣的礼仪充分完成之前,你就解开了她童贞的结子……」,可没成想列宁娜根本就没有耐心听约翰把话说完,就扑向了约翰。

约翰觉得这种只顾肉欲的情感关系非常的肮脏,他愤怒的推开了列宁娜。

就在两人争执之时,约翰接到了医院打来的电话,母亲琳达因为服用了过量的唆麻,已经生命垂危了。

约翰赶到医院,拉起母亲的手,而母亲依旧沉浸在幻觉当中,根本无法认出约翰。最终,琳达在幻觉中死亡,约翰跪在床边,双手掩面,痛哭流涕。

可医院里的医生、护士,或者说新世界里的所有人都不理解约翰因何而悲伤。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约翰对这个新世界充满了厌恶。琳达去世的医院里有100多个体力劳动者德尔塔人,他们每天6点下班时,会从医院管理者那里领取定量的唆麻。

这天,愤怒的约翰一把夺过了德尔塔们手中的唆麻,并吼道「那可怕的东西千万别要,那是毒品,是毒品!是对灵魂和身体的双重毒品!把它统统扔掉,我是来赐予你们自由的!」

约翰的行为在医院内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骚动,亥姆霍兹和伯纳德闻讯赶来。亥姆霍兹也加入了约翰的阵营,一把一把地把唆麻往窗户外面扔。

最终,还是警察的到来结束了这场闹剧。随后,约翰、亥姆霍兹、伯纳德3人被带到了世界国总统穆斯塔法‧蒙德的办公室。

约翰与穆斯塔法之间的对话,在我看来是整部小说的高潮。

总统穆斯塔法问约翰,你就这么不喜欢这里吗?约翰直言不讳地说道「当然」,「不过这里也有一些好的东西,比如空中的音乐」。

总统接下来说了这样一段话「有时候千百种弦乐之音会在我耳里缭绕不去,有时又有歌声。」这段话其实是出自莎士比亚诗集。

约翰惊讶地问道「你也读过莎士比亚?我还以为这本书在这里没人知道呢。」

总统笑笑答道「几乎没有人知道,我是极少数知道的人之一。这书是被禁止的,但这儿的法律既然是我制定的,我当然也可以不遵守。」

约翰不解地问「可为什么要禁止莎士比亚呢?」总统说「因为莎士比亚古老,古老的东西在我们这儿是没有用的。」

约翰接着问「即使这东西特别美,也没有用吗?」总统说「正是因为它古老,又美,我们才禁止它。我们不愿意让人们受到古老的东西的吸引,我们要他们只看得到眼前的新事物。」

约翰沉默了一会儿说,「可莎士比亚比感官电影好。」

总统哈哈大笑,并表示同意说,「当然要好,可那正是我们为安定所付出的代价。你不得不在幸福和所谓的高雅艺术之间进行选择。」

约翰又沉默了一会儿问总统说,「既然你能从那些培养瓶里得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为什么不把每个人都培养成超级阿尔法呢?」

总统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坦诚地说道「因为我们不愿意叫人家割断我们的喉咙,一个全阿尔法的社会必然动荡而且痛苦。

你让阿尔法去干厄普西隆(ε) 半白痴的工作,他是会发疯的。阿尔法就得干阿尔法的活儿,厄普西隆(ε) 式的牺牲只能由厄普西隆(ε)来做。

我向你保证,是厄普西隆形成了社会的基础,别的一切都是建筑在他们身上的。他们是稳定国家这架火箭按轨道飞行的方向陀螺仪。

一个稳定社会的最佳人口比例是冰山模式,九分之八在水下,九分之一在水上。」

读到总统说的这段话时,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不正是我们现今的金字塔式社会结构吗?

处于金字塔尖的最有权势财富的阿尔法阶层的人数最少,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最无权无钱的厄普西隆阶层的人数最多。

而「中产阶级」则一方面在人数上大大少于底层民众、另一方面又在社会影响力上大大不如权势阶层。

与总统的这次思想交锋,更让约翰意识到,他的价值观与新世界的社会制度是无法兼容的。总统希望约翰继续留在新世界里,做一个实验品,但显然约翰不可能同意。

他离开了市中心,找到了一处废弃的灯塔,过起了与世隔绝的苦行僧般的生活。约翰的两个朋友,亥姆霍兹和伯纳德则被发配到了流放异端分子的冰岛。

可约翰自我隔离的生活反倒成了新世界人眼中的景点,大家纷纷结伴来围观这个野人,看他如何拒绝接受文明的洗礼,拒绝抛弃陈旧腐朽的观念。最终,约翰不堪叨扰,绝望自尽。

娱乐至死

《美丽新世界》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32年,一经发表便轰动一时,与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

反乌托邦文学是一种文学体裁和流派,反映的是反面的理想社会。

我们都知道乌托邦代表的是虚幻的理想之地,那么反乌托邦指的自然是与乌托邦相对的,充满丑恶与不幸的地方。

这种社会表面上看起来和平、幸福,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

《美丽新世界》的设计者阿道司·赫胥黎明白,社会稳定的关键在于控制人的思想。

新思潮的出现,往往是社会革命的前奏,所以新世界的统治者要竭尽一切可能抹杀掉人们思考的能力,思想的空白被各种的娱乐消遣和感官刺激所填补。

赫胥黎创作《美丽新世界》时,二十世纪的科学大爆炸才刚刚开始。如今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小说中的许多预言已经实现了,比如体外受精和试管婴儿技术。

近些年来,一些研究团队也在进行人造子宫的研究,不久的将来,胎儿体外发育很可能会成为现实。

1985年,「媒体生态学」创始人、美国著名教育家尼尔·波兹曼写下了《娱乐至死》一书,书的序言中,他说道「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今天正在成为现实的,不是奥威尔的预言,而是赫胥黎的预言。」

曾经,人们愿意花上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去细细品读一本名著。

但在讲究效率的今天,红楼梦的故事可以被压缩成一支只有3分钟的短视频:这个女人叫小美,她的前世是一棵绛珠仙草。

这个男人叫小帅,他的前世是每日灌溉绛珠仙草的神瑛侍者。这一世,小帅与小美互相爱慕,但因为种种原因,小帅娶了别人,小美伤心欲绝,最终泪尽而亡。

如今,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已被娱乐化,新闻、政治、宗教、体育、商业,甚至教育,都心甘情愿地成为了娱乐的附庸,最终我们必然会变成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1996年,奥地利记者汉斯-彼得.马丁和德国记者拉尔德·舒曼合著了《全球陷阱》一书,书中他们提到了「奶头乐陷阱」这一概念。

两位作者表示,他们在90年代中期,有幸参加了一场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集合了500多名全球政界、商界精英的会议。

会上,全球精英们一致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必定会有一小批人搭上阶级跃迁和迅速致富的快车,20%的人将占有80%的资源,剩下80%的人将被逐渐边缘化。

届时,将有可能发生你死我活的阶级冲突。为避免冲突的发生,有人提出了「奶头乐tittytainment」策略,即在80%的人嘴里塞一个奶头。

这个奶头可以是发泄型的娱乐活动,比如开放色情行业、鼓动口水战;也可以是满足型的消遣,比如肥皂剧、真人秀,和大量明星八卦等等。

虽然一直以来都有声音在说,所谓的「奶头乐陷阱」不过是个阴谋论罢了,可只要你细品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不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吗?

短视频、新媒体,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闲暇时间。热点新闻、娱乐八卦、编排过的人设表演…

这些内容被大数据精准地推送到我们面前,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割裂,每天沉浸在表面的热闹和虚假的欢乐里。

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只要稍微反思一下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喧嚣有多少是真的与我们有关的呢?

赫胥黎用虚构出来的「美丽新世界」反复提醒着人们,精神富足和思想自由的可贵。

书中,野人约翰曾对总统呐喊到「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需要诗,需要真正的危险,需要自由,需要善,需要罪恶。」

总统说「你要求的实际上是受苦受难的权利。随之而来的可能是食物的匮乏、疾病的折磨、衰老和变得丑陋。」

约翰说「即使是这样,也没关系,我愿意接受这一切。」

而现实世界的我们,也有这份勇气吗?如果没有,我们又那什么来摆脱书中的预言呢?

67 阅读:32801
评论列表
  • 2024-02-07 23:51

    全民刷抖音,男人送外卖,女人开直播,这就是现在;娱乐至死

    独钓寒江雪 回复:
    还有刷快手[笑着哭]
  • 2024-02-07 23:18

    身体跟着心走,阶层要是固化严重,缺少竞争,那么人类的进化之路将会漫长无比,身体跟着心走,寿命与知识是可以遗传的,而阶层固化将会对此有所限制,因为内心不够强大,身体进化就慢。

  • 2024-02-07 21:15

    这样做的最终结局就是人类灭绝。

  • 2024-02-07 05:32

    以后如果AI觉醒,AI奴役人类。如果没有觉醒,则是少数掌握AI资源的人奴役人类……可能几十年就能看到结局了

    用户83xxx11 回复:
    [得瑟]压根没有!那玩意还能有自我意识你们纯属小说电影看多了把自己看魔怔了
    用户83xxx11 回复:
    这不是认不认可的问题!材料科学和应用科学跟不上就是跟不上!你理论再牛逼也只是镜花水月!
  • 2024-02-08 01:59

    什么未来别扯淡,手里有了原子弹,大家一起唱未来

  • 2024-02-08 06:58

    那个时候伦敦在哪里呀?[笑着哭]

    人生如梦 回复:
    一针见血,名医啊[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2-08 00:11

    乱七八糟

  • 2024-02-08 09:25

    问题是你想明白了,也无可奈何,这不是一种悲哀吗

  • 2024-02-07 01:49

    真的细思极恐,背后发凉

  • 2024-02-07 21:41

    这一期我非常不喜欢,按照你的说法,我们就不应该看你的视频。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苦难,如今依然砥砺前行,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蝈蝈 回复:
    社会的本质你还不明白,快点觉醒吧
  • 2024-02-08 11:45

    人类这个种族本质上绝大多数都是卑劣的,文明?不存在的……

  • 2024-02-08 09:23

    西方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而且希望世界永远是由它们掌控…

  • 2024-02-08 11:08

    与我无关[呲牙笑]

  • 2024-02-08 07:25

    虚妄

  • 2024-02-08 10:05

    谁家的疯犬跑出来了

  • 2024-02-07 09:05

    反思了很久 结论 贪婪自私物质导致人类社会文明一直被金钱所困走出自我枷锁的方法 内求 以精神文明 去抵欲望文明

  • 2024-02-07 06:54

    思想上的富足与精神上的自由[点赞]

  • 2024-02-06 18:15

    人类的未来在星辰大海。这样才能有多样性和不同的社会化机制。

  • dj 2
    2024-02-08 10:40

    没所谓啦,顺其自然

  • 2024-02-08 07:04

    谢谢您的指点

  • 2024-02-08 10:56

    一派胡言!

  • 2024-02-07 07:23

    这么好的视频为什么没有流量?

  • 2024-02-07 01:19

    短视频官方鼓励创作!您怎么说?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怀疑主义精神,还有乐于辩论,只要我们保留这些品质,我们就不会像书中那些“机器人”一样!

  • 2024-02-06 13:50

    突然想到了《楚门的世界》,可惜大多数的我们并不是楚门,只是努力活着的的祥子[哭哭]

  • 2024-02-06 17:08

    这个问题就是,人类要向围城外看还是往内看

  • 2024-02-08 05:52

    放NN的p

  • 2024-02-08 08:46

    初听起来的确振聋发聩,但是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个人的渺小注定我们无能为力。

  • 2024-02-08 08:56

    萝莉岛

  • 2024-02-08 01:41

    思考!

  • 2024-02-08 09:23

    说的太对了

  • 2024-02-07 13:01

    各种人都很幸福,这样不好吗

    用户83xxx11 回复:
    幸福?人神之分
  • 2024-02-07 02:39

    昆明动物园事件已经让我们意识到危机了,这如果用于其他地方那将是巨大的灾难。

  • 2024-02-08 08:55

    2500,还有几百年[呲牙笑]

脑洞乌托邦

简介:分享奇闻轶事,未结案件,揭秘大自然,让你脑洞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