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秘史,康熙帝的登基,竟是一个外国人参与其中的?

小茹喜欢历史 2024-02-20 22:15:31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被誉为明君圣主,清代康熙皇帝绝对是能力超群的一位,少年得志平定三番,在许多影视剧中,康熙帝的生平虽然被艺术加工,但绝不是空穴来风,关于他的事迹可能力在整个清朝基业里绝对是最璀璨的。

在影视作品中,少年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是因为出过天花,被顺治帝立为帝位的传承人,而且顺治皇帝是因一心皈依佛门而传位的,从影视作品中不难看出,顺治帝从政治漩涡中一路成长,被推到皇位上,他除了是个幸运儿之外,也有过人之处,但历史总是似乎在重演,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帝的三阿哥,立长不立贤怎么也不会轮到玄烨,那么康熙帝是怎么被幸运的选中呢?这竟然和一位历经明清两代的德国人有关系。

这位德国人名叫汤若望,是一位传教士,这竟然和影视作品中的桥段十分相似,这位传教士的出身也是很不错的,出身贵族,在罗马的日耳曼学院进修过神学,于是在1619年,他先到达澳门,然后到了广东,之后来到北京,并和明朝的户部尚书张文达结识,利用西方的科学知识顺利的进入了仕途。

别看是洋人,他可是相当敬业,不仅编写了图书,还推广天文和带来许多西洋新奇玩意儿,同时还不忘了老本行传教,明朝灭亡后,顺治帝也对汤若望的学识感到浓厚的兴趣,并尊称他为“玛法”,这句话在满语里是爷爷的意思,可见在顺治帝内心的地位有多高,而且对汤若望的话可谓言听计从。

同样,孝庄太后也对汤若望极为看重,皇室权利中心的两位掌权者,对其有着高度的信任和赏识,这是对一个外国人最辉煌的高光时刻,顺治十年,也就是1653年,被顺治皇帝封为通玄教师,一年后,康熙帝出生,顺治帝对玄这个字极为看重,给自己儿子起名字也带了一个玄字,这个玄其实就是对汤若望学说的认可。

顺治二十四年,也就是1667年,顺治帝得了天花,感觉病重,要选择继承人时成了关键问题,按理说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的三皇子,虽然当时大皇子已经死去,但是还有二皇子,立长这个传统不会轮到玄烨,但这个时候汤若望提出了一个理由,那就是玄烨出过天花,可以终身免疫,即便立了二皇子,但保不准以后他也会出天花,为了国家社稷,要由玄烨来继承皇位,前面说过顺治帝对这位德国人十分看重,没想到汤若望的这番话重量大到可以改变清朝的运势,爱新觉罗玄烨竟然也不负众望,少年得志,开创康乾盛世,让清朝走向鼎盛时期。

至于汤若望为什么要保举玄烨,历经明清两代,身处皇权旋涡的人物难道就没有什么私心吗?或许说他真的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能够看到玄烨才是清朝力挽狂澜的命脉?也是一个未解开的谜团。

0 阅读:2

小茹喜欢历史

简介:讲解各种历史知识喜欢的赶紧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