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共赋|汶川百工“双创”素质提升研培班圆满结业

游游在路上 2024-05-16 22:25:24

学思践悟 以知促行

5月16日

为期6天的

2024年汶川百工“双创”素质提升

研培班圆满结业

培训过程中大家都学了哪些知识

开展了怎样的活动

一起来看看吧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传统技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非遗培训是一扇通往古代技艺的大门,它不仅帮助我们重拾古老技艺的魅力,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小游了解到,本次汶川百工“双创”素质提升研培项目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科技与艺术融合发展促进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高校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由四川师范大学、汶川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与汶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共同承办。

▲研培班全体学员合影

研培班秉持“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的培训原则,承担30名汶川县基层文化管理干部与非遗传承人培训任务,研培时间从5月11日到5月16日。

研培课程围绕羌族传统文化(含口传史诗)、传统工艺理论、创新设计拓展三大教学模块展开,分为专题讲座、理论课程、拓展课程和考察课程四个方面。通过“讲座引导+演示传授+研讨交流+实地采风+创作辅导”等教学手段,构建多元立体的羌族文化与创新课程体系。

▲领导与研培班学员进行交流

系列讲座先后邀请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等专家学者举办了12场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讲座,培训学员纷纷表示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专家学者的讲座内容与研究视野启发他们回到地方后对羌族非遗文化资源进一步传承与活化。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李琳主任专题讲座

▲四川师范大学郑姣教授讲座现场

主办单位还积极联系成都博物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三国文化锦里文创街区组织学员进行专业考察。同时,研培班开展“非遗共赴:传承人1V1研究生传创”项目计划,围绕羌族刺绣、剪纸、羌年、禹的传说、释比唱经、推杆等非遗项目进行口述史访谈、梳理羌族非遗文化内涵、提炼典型视觉符号与技艺资源,助力羌族百工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研培班学员考察四川省非遗展览馆

▲研培班学员考察成都博物馆

▲非遗共赴:传承人1V1研究生传创

▲研培班结业仪式

汶川百工“双创”素质提升研培项目充分发挥了四川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针对羌族非遗传承人口传史诗保护缺乏平台、艺术修养不足、文化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着力为口传史诗保护提供平台以及提高各类传承人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水平,让羌族传统非遗受到保护的同时与现代设计相融合,满足多元市场与现代生活需求,进而提升文化基层管理人员的理论认知水平与执行能力,提高非遗传承人对传统工艺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能力,助推羌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伟大复兴。

💬

结业不是终点

而是新的起点

让我们一起

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

为羌族传统非遗保护

贡献自己的力量

助力羌族百工技艺的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0 阅读:1

游游在路上

简介:真心分享四川美食美景,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