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和君士坦丁一世对元老院的厌恶使其迁都

史海撷英 2024-05-10 17:16:11

当代历史资料中,历史学家们往往对于君士坦丁大帝有着极高的评价。他多次率领早就已经是强弩之末的罗马军团多次击退了满足的进攻。同时他也打败了罗马境内所有的政敌,312年击败了军阀马克森提,彻底地控制了罗马帝国的西部地区。323年他与东部帝国皇帝李希尼决裂,先后在阿德利安堡和克里索普利斯击败了李希尼。次年李希尼自杀,君士坦丁大帝统一了罗马帝国全境,成为了罗马世界唯一的奥古斯都,史称君士坦丁大帝或者是君士坦丁一世。

君士坦丁在位期间针对罗马帝国的种种弊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改组军队,将罗马军团细分化为机动军团和边境军团。强干弱枝,加强了中央常备军的力量巩固了皇权,同时改组政治机构,设立宦官加强了中央集权。后世历史学家称之为罗马人的救世主。但是君士坦丁大帝却在330年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他抛弃了罗马帝国的千年首都(号称永恒之城)的罗马,5月11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廷建立新都,命名为新罗马​(今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这其中又有一些什么样的缘由呢?

君士坦丁大帝时代的罗马帝国现状

自从五贤帝中最后一位皇帝马可・奥勒留去世后,罗马世界就陷入了著名的三世纪危机时代。国内经济连年衰退,货币大幅度贬值,罗马境内的苛捐杂税日益严重,社会剥削十分残酷。行省军团纷纷哗变,各个军阀之间彼此内战不休,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动荡不安的气息。

由于奴隶制庄园经济的瓦解和帝国西部连年内战对意大利半岛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意大利半岛经济倒退严重,民生凋敝,满目疮痍。曾经的意大利半岛作为罗马帝国的“龙兴之地”在四世纪初期已经是十室九空,百里无鸡鸣,白骨遍于野的荒凉局面了。罗马城在五贤帝时期保守估计也有70万定居人口。可是现在整个罗马城常住人口已经不到十万人了。很显然,好大喜功,喜欢奢靡享受生活的君士坦丁大帝并不喜欢这里。此时的帝国东部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景象:因为靠近东方,东部地区经常和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进行经济交流。同 时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东部地区农业十分发达。长期以来埃及行省承担着整个帝国西部地区的粮食(主要是小麦)的供应。东部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经济被战争影响不大,因此经济局势也远远优于西方。此时的帝国东部和西部存在着严重的政治经济不平衡问题。

君士坦丁大帝迁都的各类原因考量

1、迁都是军事防卫任务的需要

当历史进入三世纪,罗马最大的敌人则是当取代了帕提亚的萨珊波斯帝国。罗马和帕提亚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新兴的萨珊波斯帝国更是实力强大的敌人。双方经常就亚美尼亚和被美索不达米亚的主权和归属问题大打出手。帝国东部的战争连年不断。如果帝国的首都依旧在罗马城的话,那么在面对东方北部和南部地区的局部战争时,中央很难做出反应,中央的军事力量也会鞭长莫及,给战局带来巨大的恶劣影响。

君士坦丁堡地形图片

君士坦丁堡位于多瑙河在黑海的出海口,小亚细亚半岛的中部,中央政府设在此地距离边防压力巨大的热点地区较近可以及时地做出兵力部署和政治反应。并且,君士坦丁堡是一个天然的巨大海港,发达的航运业为大批量帝国军队的快速机动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来自东部地区的巨大威胁使得迁都东方成为了军事上的必要操作,同时它所占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优势,君士坦丁堡成为了新都的必然选择。

2、迁都是罗马政治经济的需要

自从帝国建立伊始,东西部地区就存在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以首都罗马城为中心的帝国西部地区,长期以来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这里也是帝国元老院的所在地,但是西部地区的人口较少而且生产力极低,整个西部地区生产的粮食根本就不足以维持罗马城的开销,早在屋大维时代整个帝国西部就开始完全依赖于东部省份,尤其是埃及行省的粮食支援了。

同西部地区恰好相反,由于帝国的东部地区的文明化程度较高,他们以希腊语为主要交流媒介。重视工商业,并且地处交通要冲,承担着东西方贸易的桥梁作用,大量的来自东方的黄金珠宝丝绸等奢侈品的流入使得他们在经济上较为轻视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的文化优越性使得东部地区的民众不屑于融入罗马人的传统文化当中去。

罗马帝国疆域图

在帝国的和平条件下,东西部地区还可以相对协调地共存,依靠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使得帝国的东西部地区在经济和政治上紧密联系。然而随着社会危机的逐渐加重,东西部地区的裂痕也逐渐地加深。支撑着西部地区的大量的自由民农业经济因为连年战乱和吏治腐败陷入了崩溃,这给罗马西部地区原本就单一的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损伤。

幸运的是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更为复杂,其农业工商业并未受到太大的波及。罗马帝国的东部地区依然社会安定,人民富足。就连罗马皇帝也更加的原意生活在东部地区,而不是西部。罗马帝国东西部地区的分离趋势已经逐渐的明显。

3、君士坦丁大帝对元老院的厌恶

在帝国晚期,按随着以元老院为首的罗马帝国的上层阶级日益腐败,奴隶制经济也面临着崩溃。一系列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造成了西部地区常年的动乱,军阀混战严重,商业经济迅速萎缩,人口大量损失,如今的罗马城以无力承担不了自己的政治中心的地位。伴随着东部地区政治地位的提高,罗马人急需一个崭新的城市来带领他们度过难关。君士坦丁堡应运而生。

综上所述:君士坦丁大帝放弃罗马旧都是经济政治军事发展的必然。四世纪时代罗马帝国面临的问题和矛盾空前激烈。其军事防卫方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日的罗马城已经不足以成为罗马帝国新时代承担帝国政治经济问题的首都。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的举动客观上也为西罗马灭亡后留下了帝国的种子,并使之一度在查丁士尼时代短暂复兴,并且一直延续到1453年大航海时代的来临。

2 阅读:37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