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贞观:一首寄友诗,道尽人间真情,人生里有此知己还有何求?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4-05-17 20:21:45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金缕曲二首》

清·顾贞观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

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

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

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夜郎僝僽。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在现实生活里,很多人都会发现,随着生活和工作的范围和阅历增长,结识和结交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通讯录中的好友名单也越来越长。

可是,在自己真正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发现,能帮助自己的好友却寥寥无几。

确实,每个人的通讯录中,都可能躺着成百上千的“好友”,但在真正遇到困难,需要援手的时候,往往能伸出援手的,却只是其中的少数,甚至可能只是寥寥数人。

这并非说自己的社交圈子过于浅薄,而是因为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往往无法深入了解每一个接触的人,也就难以形成深厚的友谊和信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放弃广交朋友,或者对人际关系产生怀疑。毕竟,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和启示。而且,人际交往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理解他人,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人合作,等等。

因此,不应该因为求助时回应者少而感到失望或沮丧,而应该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交方式,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尝试主动去了解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人际关系才能更加深入和稳固。

同时,也应该学会珍惜那些在自己需要时愿意伸出援手的人,他们是自己生活中的宝贵财富。可以通过回馈他们的帮助,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让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简单来说,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领域,需要用心去经营和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友谊和帮助。

清朝时期的诗人顾贞观,也是因为这一份友情而写下了这《金缕曲二首》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更表达了自己的那一份愁苦和无能为力。

02

这两首词,其实是顾贞观写给朋友吴兆骞的回信,以词代信。

这两首词各有侧重,第一首是问候好友近况,表达自己一定会营救好友的决心;第二首则说明自己的近况,最后顾贞观嘱咐好友,少写诗赋,少伤神,好好保重身体,期待再相见。

两首词,既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怀,又有对知己的歉意,如此真情实意,令人动容。人生里有此情谊,有此知己,也不负人生走一遭。

顾贞观,出身书香世家,曾祖父是晚明东林学派的领袖顾宪成,祖父是四川夔州知府顾与渟,父亲是东林学派另一领袖高攀龙的门生,母亲也是书香门第的小姐。

这样的出身,使得他在明清转换中也过得颇为顺安。并且在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就进士及第走入仕途。

不过他踏入官场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好友奔走,使之能够回京城来。

这个好友就是吴兆骞。

03

顾贞观和吴兆骞是至交好友。

早在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由文人宋德宜和吴家兄弟牵头,以陈维崧、华亭彭、顾贞观、吴伟业等人为成员,成立了一个联诗作句的文人社团。这个社团在苏锡地带名噪一时。

因为这些成员里都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学霸”!比如说吴兆骞。

这个吴兆骞非常好学,在《今世说》有记载,说他:“每鼻端有墨,则是日读书必数寸矣。”九岁时候,已经可以作《胆赋》,十岁便能写汉代散体《京都赋》。

这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也正是因为是“学霸”,所以他很傲。在文人社团中,他“自此益狂放”。简单来说就是狂!没办法,年轻人的少年意气那个时代都有。

不料,这也是他祸端的根源!

因为他有才气名气,却没有背景。在那个时代,居才自傲,说话又不饶人,自然是会有意无意得罪很多人,尤其是读书人。

04

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二十六岁的吴兆骞参加乡试,顺利中举。

可是,这年在历史上被称之为“丁酉科考案”。本来和吴兆骞没一点关系,可是被他得罪里的人里,有个人却诬陷他的乡试考场与舞弊案有关,于是顺治帝下旨命他入京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复试。

本来去考试,只要正常发挥什么事都没有,可是只能说他心理素质太差了,“四月复试于瀛台,武士林立,持刀挟两旁,兆骞战栗未能终卷。”意思就是说他被那个森严的考试阵势给吓住了,没能坚持考完。

于是“遭除名,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并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宁古塔”。

就这样,就有了顾贞观奔走营救,使之能够被放还京城的故事,因为顾贞观和吴兆骞最为要好,送别之时,他承诺一定会营救他,许下“季子必归”的诺言(季子指吴兆骞)。

可是顾贞观虽然也进入仕途,但却官微人轻,求救于当初曾一起游唱的友人,可少有人援手。二十年过去了,友人归期无望。

期间他还请求过纳兰容若营救,可是被拒绝了。

于是,在寓居北京千佛寺,恰逢大雪纷飞,想起远在苦寒之地的好友时,他写下《金缕曲》词两首赠之。

也正是这两首词,让纳兰容若读到后感动不已,于是答应营救。

就这样,历时五年,于公元1681年,吴兆骞得以从塞外南归,此时,距离他离京已有廿三年了。

05

而吴兆骞归来到纳兰容若家拜谢,看到一间屋内白壁上,见到题字:“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方知好友顾贞观为他的生还竭尽了心力(梁汾是顾贞观的号,汉槎是吴兆骞的字)。

晚清学者陈廷焯评价这首词时候说了这样四个字:“千秋绝调”,而由于表达的是这种忠贞生死之谊,至情之作,所以又被人传诵为“赎命词”。

由此,这两首词也成为清词中的压轴之作。并且随着这首词作的流传,顾贞观和吴兆骞的友情也流传了下来,时至今日,依然让人落泪。

二十年多年来不忘承诺,不惧艰难营救友人。顾贞观不仅留下一篇杰作,还留下这样一段可歌可泣的友情故事。人生里得一这样的知己,还有什么可遗憾的?还有何求?

顾贞观对待吴兆骞的这份深厚的情谊,穿越时空,感动了无数的人。他们的故事告诉人们,真正的友情,并非只是空洞的誓言,而是要在关键时刻,坚守承诺,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不离不弃。

顾贞观在营救友人的过程中,历经磨难,但他从未放弃。他的坚持和毅力,不仅让友人得以获救,更让人们看到了友情的伟大力量。这份力量,能够驱散黑暗,照亮前行的道路,让人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绝望中看到生机。

他们之间的故事,也使人反思了人生的价值。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追求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但真正的幸福,往往来自于那些简单而真挚的情感。一个知心的朋友,一段深厚的情谊,往往比金钱和地位更能带给自己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所以,顾贞观与友人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友情的传奇,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内心的渴望和追求。它告诉人们,真正的友情,是生命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值得用心去珍惜和呵护。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因为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有一个真正理解、支持、陪伴自己的人,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幸福。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用心去经营和维护每一份友情吧,让生命因为这些美好的情感而变得更加精彩和充实。

06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我在京城飘泊流离,自中举十年来,我辜负了你的深厚恩情,未报答你这位生死之交的师友。

这是多么深厚的一种情谊!遇到了,就珍惜吧!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1 阅读:95

桂临塞上聊历史

简介:喜欢历史,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