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交近攻—标志山东六国末日的来临

旧时堂前 2024-04-21 15:01:24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驱逐丞相魏冉为首的“四贵”,任用范睢为相,开始推行远交近攻的战略。

远交近攻的战略的提出,标志着秦国全面鲸吞六国,统一天下的开始。

秦国之所以在秦昭襄王后期才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正是因为秦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打破了战国均势的格局,六国已经轻易不敢组织合纵伐秦,秦国终于可以放心的鲸吞天下,扫平六合了。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采取类似英美的策略,利用国土远离中原的地缘优势,联合列国打击对秦国有威胁的强国,担任离岸操盘手的角色。

秦孝公和秦惠文王早期时,秦国联合齐、楚、赵四国围攻魏国,最终把魏惠王拉下霸主的宝座;秦惠文王后期和秦昭襄王早期时,楚国崛起,秦国利用楚国国境线漫长的地缘劣势,联合齐、韩、魏四国打残楚国,楚国一蹶不振;秦昭襄王后期,齐国国势达到鼎盛,秦国联合赵、魏、韩、燕五国伐齐,齐国几乎灭亡;到齐国退出争霸舞台以后,秦国几乎一家独大。

秦国在成为战国第一强国的路上,也数次经受住了列国对秦国的多次考验。

第一次重要考验就是秦惠文王时期两次五国伐秦了,凭借崤函之固,秦国在修鱼之战大败联军,使虎狼之秦的名声传遍列国,至此列国合纵伐秦的成本大大提高,秦国掌握了战略主动。

第二次重要考验就是秦楚大战了,秦国面对楚国的崛起,秦楚在丹阳和蓝田两次大战,秦国几乎以一国之力打残巅峰楚国,让列国胆寒,自此秦国成为战国第一强国。

第三次重要考验就是齐国联合韩魏伐秦,虽然秦国函谷关被攻破,但齐、韩、魏三国联军未能深入秦国,在历次合纵战果最辉煌的时候都未能彻底击败秦国,自此以后各国合纵变成了一纸空文。

秦国自张仪入秦以来,一直制定了有限的扩张政策,即利用秦国函谷关、武关等险要关隘作为前出基地,只向距离函谷关、武关不远的位置有限扩张领土,不引起列国的不满,而以消灭列国有生力量为目标。

秦昭襄王后期,随着秦国多年的经营,秦国正式开始大出于天下,开关东出吞噬列国领土,以赵国为首的山东六国只能相互攻伐以弥补被秦国割地的损失,秦国的远交近攻战略的提出标志着的山东六国的末日已经来临。

0 阅读:8

旧时堂前

简介:历史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