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的败笔:讲盛唐之事,独缺“丰腴”

花煜寒 2024-02-08 13:19:55

从中国的古代历史来看,唐朝是一个很特殊的朝代,他不仅拥有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意义的女性皇帝,更因这位女皇帝而在大唐朝代中包裹了一个小武周朝代。

从公元618年开始到公元907年结束,整个唐朝历经289年,虽说算不上时间最久的朝代,却因多位名君轮番登场,造就了贞观之治、帝后共治、开元盛世等多个盛极一时的时期。

这片在国家、人民、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远远超越同期世界其他国家的土地上,也因为富足的持续绵延,造就了艺术与审美上引领全球之势。

正如《大唐狄公案》所讲述的历史时期,虽然故事多建立在阴谋、凶杀与勾心斗角等负面素材之上,却无法掩盖帝后共治这段时期社会、经济上的繁荣与富足。

可就是这样一个在刑侦方面不断出彩的故事,却因为审美上的偏离,出现了无法忽视的巨大败笔。

值得称颂的是,《大唐狄公案》除了在狄仁杰断案方面的描写精彩绝伦以外,更是在方言使用、其他族群的出现方面做足了功夫。

“凤印案”中的古长安风貌纤毫毕现,“屏风案”中古蓬莱的方言给人一种置身其中感。

可偏偏在描写大唐盛世中女子方面,却并没有真正去贴近历史,反而有种以今人之审美揣度古人之嫌。

《大唐狄公案》中的基本历史时间主要集中于唐高宗永徽元年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间的盛唐时期。

其中因狄仁杰与武曌为其主要故事引出与推动人物,而使其将历史指针精准落在了所谓帝后共治这样一段时间之内。

虽然自称媚娘的武曌是一介女流之辈,却因身边有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姚崇等一批贤臣能吏的辅佐,让整个国家颇有蒸蒸日上之气象。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才有了后世之人在讨论唐朝常常会挂在嘴边的唐朝女性审美观“唐朝以胖为美”。

实际上这样一种笼统的说法并不正确,因为如果将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与晚唐来看,这四大时间区间内的唐朝审美观,实际上有着非常大区别与差异。

而真正有“以胖为美”之说的时期,大部分都集中在国力最鼎盛的盛唐时期。

比起初唐时期女性普遍以壮硕、长白衬托出的清瘦之美不同,在经历了贞观之治的初步积累后,因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人们在审美上也不再局限于初唐时那种以武为美的审美观。

这一点从历史书籍对武则天及她女儿太平公主的描写可见一斑,在《旧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与描写: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

由此可见武则天本人也是一个丰硕且方额广颐的女人,可以说这样一种体态已经与初唐时女性审美观有了很大的差异。

可即便是这样一位并不清瘦的女人,却通过自己的美貌赢得了妩媚与媚娘这些称号与名字。

既然皇家与当朝皇后都已然如此,相必民间普通百姓会有很大的可能性都会效仿与遵从,所以至少在武则天临朝前后这段时间内,丰腴这种女性体态已经超越人们以清瘦为美的观念了。

自此,不仅是后世之人,即便是当时的官宦、权贵与普通百姓,也大多有了女性就该是以凝练、大气、虽丰腴圆润却不失灵活之美为甚。

其中尤以唐玄宗时期的杨贵妃为最强代表性人物,一句环肥燕瘦不仅将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凝练出其精髓,更是成为现代人永远无法想象与奢望之美。

可虽然有如此之多盛唐女性之美的总结与凝练,却似乎并没有引起《大唐狄公案》的注意。

从所有已经出场过的女性角色来看,除了身处蓬莱刚出场便殒命的腾坎之妻银莲外,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女性角度符合盛唐或帝后共治时期女性的审美观。

比起略有丰腴之姿的银莲,这位在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一代女皇,被塑造成为一个虽有精干之相,却无丰腴或壮硕之感的皮包骨。

或许我不该奢求电视演员演员像电影演员那样,为了一部戏在短时间内剧烈改变自己的体型与体重,但作为有选角权的剧组,为何不能多找一些像银莲这样有丰腴之姿的女性角色呢?

虽然《大唐狄公案》津津有味讲述着一个个发生在唐朝的故事,可为何当我看到剧中那些精干的女性角色时,总有一种观看西汉时期赵飞燕掌上舞之感呢?

虽说这些过于清瘦的女性角色,可以通过大号服饰来掩盖身材上的不合时宜,甚至通过改变领口形制掩盖并无丰腴之姿的遗憾。

可这一张张完全没肉感的脸庞,又该如何如处理、又该让观众如何理解呢?

关于《大唐狄公案》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还请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大唐狄公案》是硬核古装剧,还是矫情侦探片,这些细节谁懂?

0 阅读:77

花煜寒

简介:一起品百味人生,百味情感 剧评 影评 书评 动漫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