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店长5月资讯|本周餐饮行业又发生了哪些新鲜事?

内容生产机 2024-05-14 11:05:28

1、食补相关宣传应严谨,或涉嫌食物安全及合法宣传问题

近日,有网友发文投诉网红酸奶品牌Blueglass发布的新品广告,标注其推出的酸奶新品中加了不少中药材,被网友质疑为“壮阳泻药”。

据了解,广告宣称其内含有玛咖、肉苁蓉、人参、鹿鞭等多种药材。有工作人员介绍称,相关产品内的确加入了男性补药,不推荐14周岁以下儿童青少年饮用。但也有门店工作人员坦言,新品酸奶并无宣称的功效。

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窦丹波介绍,该产品中添加的中药成分混杂,中医理论认为,这样导致适用人群缩小,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将这些成分加入酸奶中盲目进行食补,可能对菌群代谢等造成不良影响,也不能保证食物安全。

上海市律师协会竞争与反垄断专业委员会主任田小丰律师介绍,在饮料中添加肉苁蓉、黄精、人参等被国家卫健委纳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录的药材,应该按照有关规定使用。此外,从广告监管来看,通过暗示或者强调其可能涉及的保健功能,涉嫌违反广告法对普通食品广告的规定。

对此,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告处要求相关区市场监管局到现场,就媒体曝光的低俗营销、误导消费等问题开展调查。目前,相关产品的宣传已整改,但据上海市场监管部门透露,将对该品牌的产品成分以及其是否对普通食材进行功能性宣传等情况,展开进一步调查。(央广网)

2、轻乳茶竞争激烈,性价比成绝对竞争优势

根据饿了么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推出“原叶茶+牛奶”轻乳茶的品牌数量同比去年增长近1倍,外卖量同比更是增长超过740%,原叶茶中,绿茶占比依旧最高,其次是乌龙茶和红茶。另据咖门统计,2023年茶饮品牌的新品中,含茶产品占72%。

但市场风潮的骤然兴起,则让茶饮行业的同质化问题进一步显现。虽然各家的名称各有不同,但是隐去名字后,无论从口感到口味,都很难看出差别。

据《中国新式茶饮大数据研究及消费行为》显示:49.4%的消费者会担心“健康问题”,42.2%的消费者更在意是否长胖,70%的消费者对奶茶产品中的原料品质非常关注。同时,“轻”也意味着轻乳茶有着较为简单的产品结构,对于品牌来说,这不仅备货更加容易,也大幅提高了门店的出杯效率,降低了整体的成本。当产品越来越趋同,消费者最在意的还是价格。

茶饮品牌要以相对实惠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性价比就成了绝对的竞争优势。性价比优势,一方面来自于供应链基础设施的完善,给到消费者的饮品是使用新鲜、短保质期的原料做成的;另一方面,极致的供应链效率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

从目前已经递交招股书或上市的茶饮品牌来看,都越来越重视供应链能力,以维持其产品质量及稳定供应。以较早开始布局供应链的古茗为例。作为中端价位范畴内,实力最为强劲的选手,古茗正在利用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力图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消研所)

3、上海实施食品经营新规,支持多种业态混合经营

5月10日,《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10日起正式实施后,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给位于上海市吴江路上的来伊份labmini店收到了颁发了上海首张新证。

有了这张新证,除了常规的零食售卖外,该店可以开展蒸、煮、烘焙等烹饪工艺制作的即食食品,也可以现场制作各类饮料,包括茶、咖啡、果蔬汁、冰淇淋等。

《办法》将食品经营项目分为食品销售、餐饮服务、食品经营管理三类,并明确食品经营者可以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复选经营项目,即食品经营者只要符合相应经营项目的审查要求,即可申请全部的经营项目,支持食品经营者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多种业态混合经营。

同时,全部取消二级目录许可项目。《办法》明确在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等主体业态中不再以大型超市、小型超市、大型饭店、饮品店等实施许可,而是按照风险管控的原则,对批发、自动设备、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学校、托幼机构等食品安全风险较高,防控难度较大的行为,在主体业态后以括号标注。

值得关注的是,《办法》首次明确对“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小型餐饮店等免于现场核查,如150㎡以下已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免于现场核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升食品经营许可审批时效。(中国新闻网)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