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两百多家香港电影公司Logo全集锦(59-69)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2024-02-09 19:35:36

(本次按公司名称首字母排序,以后会出更加详细的按成立时间排序版)

——————————————————————————————————————

59.1980年雷觉坤加入“奋斗”,迅速将其改组为“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从此正式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电影霸业”。麦嘉、石天、黄百鸣四处拉拢人马。彼时的徐克、曾志伟、泰迪罗宾、施南生等人,也都归于“新艺城”的大旗之下,从此正式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电影霸业”。

金公主老板雷觉坤看中了三人的才华和创意,于1980年出资将奋斗公司改组为新艺城影业,创业作为吴宇森执导的《滑稽时代》。

《最佳福星》之后,“新艺城”内部的话事权,开始发生变动。原本,麦嘉一直掌握着公司的大量股权,并保持着最高决策权。可是,在“金公主娱乐”的支持之下,黄百鸣开始成为公司的新任决策人。

1991年,麦嘉、黄百鸣、石天三人拆伙儿。而新艺城的电影时代,也在此时落幕。1991年上映的《蛮荒的童话》,也成为了新艺城的落幕之作。

60.1984年,麦当雄在邹文怀支持下成立新香港电影公司,公司创业作为《欢场》,新香港电影公司可视为麦当雄制片的子公司,专为嘉禾公司摄制一些成本低、题材偏的小众化作品。

以保证自己公司——麦当雄制作的相对独立性。

61.1991年吴宇森在《喋血街头》票房惨败后,,有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和张家振(原德宝公司发行总监)、谷薇丽(谷德昭姐姐,原新艺城制片经理)创立“新里程电影有限公司”,决心帮老板把钱赚回来,于是有了大卖的《纵横四海》。

后张家振更协助吴宇森打入好莱坞,成为李安之前好莱坞最成功的华人导演。

62.1982年,导演李翰祥一路北上,来到内地,在何贤资助下,成立“新昆仑电影公司”,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作,李翰祥由此成为香港非左派公司中第一位到内地拍片的导演。本来准备拍摄《慈禧传》五部曲,又叫“西太后”系列,分别是《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同治中兴》、《变法维新》和《八国联军》。但由于合拍的公司更改合约,“西太后”系列计划被迫中止,李翰祥转而去拍《火龙》和《八旗子弟》。

63.1971年李翰祥结束台湾《缇萦》的后期制作工作,回到香港组织了新国联影业公司,将在台湾时未完成的作品组织成以“骗”为主题的集锦片《骗术奇谭》。1972年,执导《骗术大观》,由赵雷、甄珍、孙越等联合主演。接着推出《骗术奇中奇》,亦为多段式集锦片,带动了一股骗术片潮流。

64.1993年,台湾八大片商之一的杨登魁,成立新峰影业有限公司,也是采取香港制作,台湾发行的模式,主要作品有李连杰的《新少林五祖》、《给爸爸的信》等,也算是李连杰对其支持自己成立正东电影帮忙后的回报。

65.1988年德宝、嘉禾、新艺城(金公主)之外又成立一家新宝院线,新宝院线的创办人陈荣美、冯秉仲原是雷觉坤金公主院线的合伙人。

当时港片行情正旺,外埠收益远超本土,引来热钱涌入。他们以中介身份为涌入的外资和本土制片公司牵线搭桥,开始了合作拍片,也逐渐形成投拍台资港片的“台湾八大片商”。台资为赚取高额利润,不仅打乱了港电影的整体格局,香港制片,台湾发行的模式达到了顶峰。由于卖片花盛行,很多片子连剧本架构都没有就取得了预订款,钱来的太容易,大量赶工、粗制滥造,劣币开始驱逐良币,,刘十三(刘德华)、郑九组(郑裕玲)、张一打(张曼玉)等绰号纷纷出现。                                                                                                                                                                                 港片由此走上了产量巅峰,同时也埋下了盛极转衰的伏笔。

66.1972年协利电影公司,由印尼华侨吴协建、吴协和兄弟创办,其中吴协建担任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他也是全部协利电影的制片人。“协利”创立之初,以发行西片为主要业务, 1972年为吴思远发行《荡寇滩》赚钱后,开始拓展制片业务,更一度涉足戏院生意。

周润发在申请无线电视训练班前,已经被吴协建发掘为演员,周润发于1976年在电影中首次亮相,在协利电影制作的几部电影,包括《捞家邪牌姑爷仔》和《入册》。也可以说周润发初入影坛的电影基本都是由协利制作。可惜协利的作品多为中小成本,周润发也还没有后来的流量和演技,双方合作并没有产生1+1>2的效果。

1980年,“协利”停止了制片业务,最后一部电影为《巡捕房》。1981年发行《大控诉》后,吴氏兄弟也退出了电影行业。从此,“协利”——这家独立制片界的王者告别江湖。

67.1972年,为了挽留之前和导演罗维闹矛盾的李小龙,邹文怀支持李小龙成立协和电影,

作为嘉禾的子公司,协和管制作,嘉禾管院线发行,这是嘉禾的第一个卫星公司,也几乎开创了香港电影史前所未有的新模式。

公司的创业作就是口碑不俗的《猛龙过江》,这是由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之后协和又拍摄了《死亡游戏》、《龙争虎斗》等片,均获得不俗票房,不过可惜的是,李小龙1973年猝死在情人丁佩家中,仅成立了一年的协和电影,也随之成为了历史。

68.1982年,原邵氏动作巨星姜大卫开始独立创业,成立了香港元亨影业公司,公司首部作品,就是后来被称为香港无厘头导演之祖的《猫头鹰》,其兄弟秦沛、尔冬升均有参与制作。

69.1952年新联影业公司成立,主要创办人、策划人和负责人是香港《文汇报》编辑主任廖一原。新联影业公司拍的第一部影片是《败家仔》。在公司十多年的黄金时代里,曾以“鸿图”(香港鸿图影业公司)、“飞龙”(飞龙制片公司)名义拍摄电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城”、“凤凰”、“新联”(长、凤、新)是香港主要的左翼电影公司,1982年“长城”、“凤凰”、“新联”三家公司合并成立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6 阅读: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