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浪子回头的典范,他爹周鲂更是智斗曹休的三国名将

壮哥话天下 2024-03-04 16:49:57

#优质作者榜#要不是《周处除三害》这部电影,估计很少还有人会想起周处这个人,毕竟那是小学选读课文里的人物,太有年代感了。虽说周处的名气不算大,但周处的父亲周鲂,却是不少三国迷比较熟悉的。

聊周鲂,就必须要先聊聊曹休

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魏后期有一个猛男叫曹休。曹休是曹操的族子,号称千里驹。在给曹操打工的过程中,长期担任虎豹骑宿卫。

虎豹骑是曹操的特种部队,宿卫是专门负责保护曹操的,曹操能不能睡个安稳觉,都看宿卫的。这要不是心腹之人,根本无法胜任这个职位。由此可见,曹休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曹操去世后,曹休作为前朝老人,曹家至亲,自然是一路升迁,当官当到手软,深受魏文帝曹丕的器重。曾经担任过征东大将军、扬州牧,是名将张辽的顶头上司。

曹丕去世之前,将曹休指定为四大托孤重臣之一,另外三个大家应该也很熟悉,分别是曹真、司马懿和陈群。由此可见,此时的曹休已经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了。

魏明帝曹叡时期,曹休被封为大司马、长平侯,专门负责对付东吴的战事,基本就是曹魏军事方面的最高统帅之一了。

就是这么一个牛掰的人物,结果却折在了周鲂手里

周鲂当时担任东吴的鄱阳太守,这也是边境上的一个封疆大吏了。他假装得罪了孙权,因此暗中与曹休取得联系,打算带着鄱阳郡归顺曹魏。

曹休一听,别提多高兴了,这要是轻而易举拿下了鄱阳郡,将东吴切成东西两部分,那灭亡东吴的头功,指定是他曹休的了。

但是手下人提醒曹休:大哥,你怕是忘了黄盖诈降的事情了吧?

曹休表示:我不听我不听,我一定是最幸运的那一个!

总之手下人总觉得这事儿有诈,而曹休却立功心切,直接带着10万大军深入皖县,打算去接应周鲂。

魏明帝曹叡也意识到了事情不对劲,但机会的确很好啊,一不小心就能灭了东吴,这谁顶得住啊?正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豪赌一把未尝不可。为此,曹叡一边让准备攻打江陵的司马懿停下脚步,一边让准备攻打东关的贾逵带兵与曹休合兵一处,以防不测。

结果等曹休的人马来到石亭时,直接遭遇了陆逊埋伏下的9万大军的毁灭性打击。想往后撤?晚咯,孙权的大军在背后死死堵住了他们的出路。

曹休这10万大军,慌不择路,被斩杀万余,投降若干,几乎溃不成军。千钧一发之际,要不是贾逵的援军来了,曹休本人也得交代在这里。

事后曹休各种向曹叡道歉,表示自己有罪。可曹叡太会埋汰人了,不仅没有责罚曹休,反而对曹休更加恭敬有礼。曹休哪受得了这个啊,身为托孤重臣,三朝元老,根本没脸活着了啊,没多久便病死了。

周鲂为了诱骗曹休上当,使出了杀手锏

古代人很看重自己的头发,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年曹操立下军令,擅自踩踏百姓良田的军士,斩立决。结果曹操的马不小心受惊,带着曹操踏入了百姓的良田。曹操当场就要自尽,大家苦劝:曹老板,你可是要干大事的人啊,这么走了我们咋整?

曹操叹了口气:既然如此,那我就用头发代替脑袋吧。

这就是割发代头的典故,从中可以看得出头发对一个古代人的重要性。

清军入关的时候,大量汉人不愿意剃头,主要也是这个原因。以至于多尔衮昏了头,下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最终导致了江阴之变,清军差点被打回老家。

为了让曹休上当,孙权多次派人来指责周鲂的过错,周鲂无奈,只好剪下了自己的头发交给来人谢罪。

曹休一想,周鲂这家伙是真够狠的啊,居然连头发都割了?这跟割了脑袋有什么区别?看样子是真害怕被孙权宰了啊!

大家也别觉得发笑,认为曹休太蠢,咱们不能用现代的价值观去衡量古人的做事风格。

其实孙权一开始是想让一些低级头目干这事儿,周鲂觉得那些人靠不住,反而容易泄密,所以才亲自出马。由此可见,周鲂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

周处除三害

周鲂在鄱阳郡干了13年的太守,绝对称得上是东吴柱石级的人物,同时他的势力在当地也根深蒂固。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儿子周处,成了一个横行霸道的恶霸。不到20岁,周处的恶名已经传遍了鄱阳郡的大街小巷。

有一天,周处见不少乡亲们在那儿唉声叹气,刚在外面作过恶的周处笑嘻嘻跑来就问:乡亲们,现在日子过得这么快活,你们干啥在这儿唉声叹气的呢?

乡亲们叹息道:咱们这儿有3个祸害没除掉,咱们哪高兴得起来呢?

周处一听就来了兴致,毕竟自己臂力过人,从小就有一身武艺,为家乡父老除掉这3害应该不成问题:乡亲们说说看是哪3害,我替你们除了它去。

乡亲们面面相觑,随后小心翼翼地说道:山里的猛虎、水里的蛟龙,外加一个你,可不就是咱们这儿的3害吗?

周处一时间不知是失落还是兴奋,他知道自己是反派,但没想到自己居然和猛虎蛟龙成了一个级别的反派。不知道是为了独霸反派榜首(电影里是这么个心理),还是真心悔过,周处还是主动肩负起了除掉前2害的责任。

此后周处进深山灭了猛虎,入深水灭了蛟龙。尤其是在斗蛟龙时,花了周处3天3夜的功夫。

大家得知以后,全都喜笑颜开。为啥?因为大家认为周处应该和蛟龙同归于尽了,这么一来3害不就都除掉了吗?

一身疲惫的周处回来以后,得知这事儿,心里拔凉拔凉的,索性背井离乡,拜师学艺,打算重新做人。此后周处认真改过,成为了东吴和西晋时代的文武全才。

周处虽然浪子回头,奈何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周处所处的时代,正是朝代更迭的风云时代,这个时候像他这样的文武全才,自然可以发光发热。奈何还没等到他在吴国怎么发光发热,吴国就没了。

得知周处是周鲂的儿子,又是文武全才,为此,西晋给了周处一个御史中丞的官职。这职位是干啥的呢?相当于纪检委,就是专门得罪人的。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其实从这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周处的结局。

周处浪子回头以后,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猛男,谁的面子都不给。无论是知县小吏,还是皇亲贵胄,只要犯了法,周处都会秉公上报,不留情面。

久而久之,周处就得罪了一大帮人。可以说身边没有一个朋友。

肯定会有人要教育周处了,你小子情商低啊,不了解这世道是怎样的吗?稍微放放水人情债不就来了吗?

还是那句话,不能用现在的做人标准去看待古人,古人还是有点节操的。

在征讨氐人齐万年的叛军时,有人点名让周处隶属于安西将军夏侯骏,跟着梁王司马彤一起去平定叛乱。

这可要了周处的命了。

首先,周处曾经毫不留情地处理过梁王司马彤的案子,司马彤趁着这个机会能不整死周处吗?其次,夏侯骏是夏侯渊的孙子,夏侯家和曹家在曹魏时期基本就是一家的关系。当年曹休被周处的父亲周鲂所害,夏侯骏怎能轻易放弃这个报仇的机会呢?

当时就有人提出了异议,甚至请求让周处单独带兵。氐人齐万年得知周处带兵前来,也是忧心忡忡,但得知周处只是前锋,主帅是没啥本事的司马彤和夏侯骏后,则喜笑颜开了起来。

结果不出所料,上了战场,面对齐万年的7万大军,夏侯骏要求周处带着5千人马去迎敌,这摆明了是去送死。

周处陈述了自己的主张后,主帅司马彤依旧要求他出战。无奈之下,周处只能带着5千人马上了战场。

大战过程中,周处一开始还能取得一些胜利,可惜终究是寡不敌众,而司马彤和夏侯骏死活不肯出援兵支援,最终导致周处战死沙场。

司马彤是司马懿的庶子,历史上给出的评价出奇的一致:位高而无能。

可以说,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三代人,用光了司马家的所有运气。以至于司马炎之后,司马家再也没出现什么能人。

这个司马彤作为司马懿的庶子,一生富贵,且位高权重。然而他从来都只是个无能之辈。为国平叛的关键时刻,他却只记住了私仇,结果导致大军惨败,可见此人德行。

西晋王朝是非常看重亲眷关系的,只要是司马家的人,都能成为达官显贵。要不也不会出现之后的八王之乱。司马彤这种饭桶,居然位列三公,成为执掌朝政的宰辅之臣,难怪西晋王朝的寿命那么短了。

0 阅读:44

壮哥话天下

简介:一个黑夜中孤独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