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上的楚河汉界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透明雨y 2024-05-09 14:15:40

经常听到人们说:“我们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里的鸿沟泛指明显的界限, 隐指难以跨越。

其实“鸿沟”原是我国古代最早连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的名称,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城内,刘邦用计谋奋力扭转局势。

突围之后,刘邦兵分两路, 一路与项羽正面对峙,另一路从后路包抄楚军,逐渐拖垮了楚军,此后形势发生了逆转,楚军渐弱,汉军日强。

楚军粮尽,处于劣势的项羽无奈之下只好与刘邦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沟之约”。

在魏国需要的情况下,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魏国两次兴修了鸿沟,鸿沟源自黄河的荥阳以西,向东经过中牟、开封,然后南下,最终注入颍河通向淮河,鸿沟将黄河和淮河之间的济、濮、获、涡、沙、颍等主要河道连接了起来,形成了南北贯通的水道系统。

在今河南省荥阳市,站在荥阳市霸王城村的山顶上北望黄河,黄河水奔腾着向东流去,而在河堤的南岸裂开了一条深深的口子,形成了一道山涧,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鸿沟,是“楚河汉界”的遗址。

楚汉相争时期鸿沟的沟渠成为标志性的分界线,将楚国和汉国分隔开来,这段历史故事在中国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划分正是源自于此。

在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领兵两路讨伐秦国,刘邦率先占领了咸阳,迫使秦王子婴交出玉玺,刘邦被封为汉王,秦朝因此覆灭。随后项羽进入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从此刘邦和项羽展开了竞争,这便是著名的“楚汉之争”。

楚汉相争历时3年多,规模浩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韩信将军智谋出众,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先后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包括定下三秦之战、击溃代国、攻克赵国、降服燕国、征伐齐国,最终全歼楚军。

还定三秦之战暗渡陈仓;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拔帜易帜;潍水之战以水冲敌、半渡而击;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韩信的战略丰富多彩。

刘邦这位人物,可以用现代的话来形容就是草根英雄,在今天看来就是普通老百姓,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田地劳作者,并没有接受过太多精深的文化教育,可以说认识一些文字就算不错了。

刘邦出身于平凡的农民家庭,年轻时敢于冒险、勇于奋斗,他在家乡谋得一份微不足道的官职,虽然身份平凡,却展现出豪爽的性格和仁爱的行为,这些品质预示了他日后的成功。

刘邦并非生来就具备优越条件,后天所学修炼有限,缺乏其他历史英雄那般的才华和智略,在文化素养方面难言高深,武艺也并非出类拔萃,可以说他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人。

最初,刘邦并没有雄心壮志,只是希望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保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有所保障,然而,这位普通人后来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成为了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刘邦虽然平凡无奇,他所从事的事务也平凡,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在后来刘邦进行了一些令人瞩目的举动,初步展现出他的才华和智慧。

项羽的失败首先败在思想境界不高 , 满足当一个霸王,衣锦荣归的狭隘眼界,项羽自认为自己天生力大,武艺高强,不屑于其他人的建议,总是独断专行。

他不善用人,缺乏信任,不擅长团结,导致诸侯相互攻伐,同时,他的决策显得冲动和犹豫不决,错失了时机。

而刘邦的胜利是思想观念上的胜利,他视野宽阔,时刻不忘自己的目标,刘邦以包容心胸待人,只要言之有理,他都乐意倾听,善于团结利用各诸侯和手下将领,使众人乐于为他效劳。

刘邦率先进入关中,设兵镇守函谷关,抵制各路诸侯,原本项羽已做好消灭刘邦的准备,却因项伯的劝解而放过他,在鸿门宴上,形势对项羽非常有利,只需他一声令下,就可以轻易除掉刘邦,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诸多麻烦。

项羽如果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想必也不会失败,然而,项羽犹豫不决,迟迟未作出决断,导致失去了有利时机,最终“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因此,项羽败给了刘邦。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