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海军的至暗时刻,一场空难,在8秒内灭掉了自己的太平洋舰队

家居设计常常 2023-03-20 16:58:03

摧毁一个大国的强大海军舰队,最少要多长时间?

在这个问题上,曾经的老大哥苏联给我们带来了答案。不是一个小时,也不是半个小时、十分钟,而是8秒钟。

虽然这话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在历史上却切切实实的发生了。苏联太平洋舰队在短短8秒内遭到了灭顶之灾,领导层几乎全军覆没。

更加神奇的是,追根究底,之所以会出现这么一出悲剧,和苏联人自己“作死”还脱不开关系……

苏联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海岸线长达4.3万多公里。虽然是一个传统的陆上强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海军方面的发展也逐渐后来居上。各类舰艇2400艘,数量位居世界首位,也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能跟美国海军比划比划的部队。

苏联海军共分为四大舰队,分别是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以及太平洋舰队,三个在欧洲,一个在亚洲。

苏联在亚洲没有天然不冻港,而且想要进行远洋的话要经过对马、宗谷或者津轻海峡。平时还好,一旦海峡被人封锁,那就十分危险了。

也正因此,太平洋舰队最开始也只是用来巡航靠近本土的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既然是近海防御,自然也不会配备多少好船。

直到1978年“勋章帝”勃列日涅夫来太平洋舰队转悠了一圈后,对此十分不满,直接下令将当时苏联仅有的两艘航母之一的“明斯克”号以及逆火轰炸机部署到太平洋舰队。

之后,苏联方面又陆续给太平洋舰队配备了新型的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以及装着8000公里射程导弹的D级战略核潜艇。

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太平洋舰队立马从原先的“穷小子”,成为了红海军四大舰队之首,不管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能跟美国的第七舰队掰掰腕子。

与此同时,越南人为了和北方邻居进行对抗,主动将美国人留下的金兰湾海军基地租借给了苏联人。如此一来,苏联太平洋舰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威胁马六甲海峡和美国在菲律宾的海军基地,成为了苏联向亚太扩张的重要抓手。

然而,太平洋舰队好不容易“雄起”,在1981年却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灭顶之灾”。

1981年2月1日——7日,是苏联一年一度的联合海军作战指挥演习的日子,演习在列宁格勒海军基地进行,四大舰队的将军们都跑去参加了军演,毕竟,这种露脸的机会也并不多。

到底是最近受宠的“亲儿子”,在这次演习中,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直接给予了太平洋舰队“优秀”的评价。

“乌拉!”

知道平决定结果后,太平洋舰队的17名高官不禁欢呼了起来。

庆祝完之后,他们没有直接准备离开,而是跑去了列宁格勒的商场去采购物资。

没办法,建军节(2月23日)、以及劳动妇女节马上就要到了,难得来一回大城市,他们想趁着这次机会为家里人多准备一些上好的礼物。

苏联欧洲部分和远东部分的发展完全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很多物资都只能在这边才能买到。将军们大包小包的往送他们来列宁格勒的图-104A客机上,装着电视、家具等各种紧俏的物资。

飞行员看着这些东西忧心忡忡:“如果光把它们带回去的话还没什么,再加上一堆乘客的话,飞机不就严重超重了吗?”

但没办法,谁让这是高官的命令呢,他能做的也只能是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听不听的就是将军们自己的事情了。

飞机的起飞时间定在了2月7日的下午,结果7日上午当地就下了一场暴雪。

虽然这雪下到中午时分就自己停了,但气象部门还是发出了警告:“不久之后,很可能会再次迎来一场特大规模的暴风雪。”

这么个见鬼的天气,很明显还是等暴风雪过去了再回去比较好,更何况他们乘坐的还是一架严重超载的飞机。但将军们却说什么都不肯同意,归心似箭的他们一天也不愿意多等。

太平洋舰队司令安杜尔特·斯比利德诺夫海军上将、舰队航空兵司令戈奥尔基·巴甫洛夫海军中将,找到勘察加分舰队以及潜艇部队的军官,要求他们明天自己想办法坐飞机回去。

本来舰队参谋长格罗索夫也能坐飞机回去的,但很巧的是,他那天有事要去北莫尔斯克看望女儿,就请了假。滨海军区的一名陆军将军顶替了他。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政府的要员也要搭乘这架飞机。算上机组成员在内,飞机上将有52人。

被留下来的人中,还包括康斯坦金·阿姆巴罗夫海军少将。本来以他的身份,也能够在这天坐飞机回去的。

但幸运的是,阿姆巴罗夫退役了,人走茶凉自然没人愿意带他走,就让阿姆巴罗夫明天跟着其他人一起回去。

就这样,16名军官高高兴兴的坐上了图-104A客机,还对惴惴不安的飞行员表示,一切后果他们自己承担,尽管放心飞就是。

既然将军们自己都不在乎,那自己还在乎什么呢?

就这样,编号为USSR-42332的图-104A型客机,就在普希金军用机场在起飞了。

接到塔台传来的起飞指令后,飞行员第一时间就驾驶飞机在跑道上滑行了起来,刚跑了几百米,就拉升机头,朝着蓝天飞去。

到此为止,一切都很顺利。

然而,当飞机飞到50米左右高空的时候,突然遇到了一阵右侧来的侧翼气流。这种情况飞行员不是第一次遇到了。有条不紊的驾驶飞机向着气流方向压去。

如果这是正常飞机还好,但很不幸,机组人员无权对将军们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和控制,导致货物严重超过飞机理论设计的最大载重极限。更加糟糕的是,这些货物好死不死的全都堆到了飞机机舱的尾部,直接导致飞机的重心偏后,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

飞机平衡本就有问题,现在飞行员不知是不知道,还是知道了不在意,主动驾驶飞机往右压,立马就出现了意外,让飞机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地面摔去。

因为事发太突然,飞行员以及副驾驶甚至都没来得及说什么,只是机械般的操纵飞机。而导航员用惊吓过度的声音大喊了两声:“我们这是去哪?去哪?”

这是事后找到的黑匣子里面收录到的唯一的人类声音。

可惜,没有人能回答导航员的问题了。

飞机落地之后,足足有数十吨的航空煤油发生了爆炸,“轰!”

太平洋舰队的将军们和他们的电视、家具一起,葬身于了熊熊烈火之中。

据事后统计,从飞机离开跑道升天,到回归地面发生剧烈爆炸,前前后后只过了8秒钟。飞机上的52人全部死亡,无一人生还。

当时,太平洋舰队管理局上校伽马加虽然被要求明天再坐飞机离开,但因为走得人是他的顶头上司,不来送一送说不过去,谁曾想,自己这刚眼睁睁的看着飞机上天,还没来得及转头走人呢,上司就以这种方式回来了。

看着熊熊燃烧的飞机,伽马加上校有那么一瞬间甚至觉得自己眼睛出了问题,沉默良久才用悲痛又有些许庆幸的语气喃喃道:“太可怕了,这真是太可怕了。”

对于苏联而言,这可不只是死了16个将军那么简单。

拿出另一组数据对比就知道了,在整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海军前前后后只不过才牺牲了4名将领。现在,一下子就没了16个。

而且,这16个人是苏联太平洋舰队的领导集体,除了就像是有上天眷顾一般,提前请假躲过一劫的格罗索夫和留守基地的个别领导,包括舰队司令斯比利德诺夫在内的舰队高层领导全都死了。

原本四大舰队中最强的太平洋舰队,在短短8秒之内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

更加糟糕的是,飞机上的人可以说是海军的优秀人才,他们这一摔,再想要培养出来合格的指挥官是很困难且复杂的事情。

对于苏联太平洋舰队而言,这就是经历了一次字面意义上的灭顶之灾,在此后很长时间里都一蹶不振。损失了这么多精英,也让苏联海军进入了“至暗时刻”。

这么大的损失,必须得有人负责的。苏联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组。调查组成员来自三个地方,图波列夫设计局、海军司令部以及苏联国防部。

海军和国防部认为,这次悲剧是飞机的设计有问题,襟翼开启不对称导致机体倾斜。图波列夫设计局方面不肯背锅,他们设计飞机时也没想过竟然有人会强令超载的飞机,在明知道会有暴风雪的天气上天啊。

最终三方的人互相推卸了一段时间责任后,总算得出了共识:“要怪就怪远东航空师运输机团团长雅克列夫上校,飞机有问题没有提前检查吗?”

一下子送走了16名舰队高官,这么大的事苏联仍然决定封锁消息,除了勃列日涅夫等苏共高层、太平洋舰队剩余的几个高层人物,他们没有通知任何人。

遇难者们的家属在2月10日被秘密接至普希金城,参加了两天后的秘密葬礼。追悼会什么的因为容易引人注意,所以没办。

当时苏联并没有“因公殉职”的说法,在遇难者的死亡证明上也只是简简单单的写着“死亡”,而非“因公殉职”。

不久之后,《红星报》第二版刊登了一则消息:

“太平洋舰队司令斯比利德诺夫海军上将、舰队政治部主任萨巴涅夫少将以及舰队航空兵司令巴甫洛夫海军中将等其他军人遇难。”

对于当时的苏联人而言,看到这则消息后也只会以为死了几位高级将领,却不会想到损失竟然会如此的惨重,他们的死因又是如此的离奇、可笑。

1997年,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斯塔洛沃伊托娃经过多年的奔走、呼吁,总算让斯比利德诺夫等人被承认为了“因公殉职”。之后,俄罗斯人专门在圣彼得堡斯比利德诺夫等人遇难的地方修建了一块纪念碑。上面不但有所有遇害人员的名字,还专门刻了一句:

“1981年2月7日因公殉职。”

不过,对于俄罗斯人民而言,1981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自己舰队怎么好端端的突然衰落了,仍然是个未解的谜团。

直到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决定以1981年空难为题材,拍摄一部纪录片,为此专门找遇难者遗属、机场工作人员、幸存者们进行了一次采访,详细还原了事发经过的来龙去脉。

与此同时,他们还专门找演员对1981年2月7日发生的事情进行了“事件重演”,以便于人们更加方便的理解此事。

当这一部纪录片在俄罗斯播出后,顿时就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他们这才知道,26年前自家太平洋舰队,竟然还遭遇过一次毁灭性打击……

1 阅读:957
评论列表
  • 2023-05-16 06:11

    自作自受的好榜样!

家居设计常常

简介:分享对家居得一点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