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女子与男友争执中持刀死亡,男友背判无罪

枫语联翩 2024-05-09 20:22:54
(1)

大连一位女子徐某与男友单某在同居期间发生争执,最后徐某死亡;

死亡时,徐某的胸口还插着一把刀,一把10厘米左右的水果刀。

公诉机关指控,单某对徐某侮辱殴打,后徐某持刀刺中胸部身亡,应追究单某刑责;

然而,一审法院却判单某无罪。

看到这个结果,估计100位公众有1000个表示不服;

人都死亡了,为何还无罪?

是啊,为何无罪呢?

法律的公正呢?

徐某的姐姐很不甘心,非要寻找一个真相不可。

(2)

真相究竟是什么?

要想把这个问题解释明白,先来观看一部早年的电视剧《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剧中的青年龙小羽被指控强奸和杀害前女友,现场并无目击者;

一位年轻有为的律师韩丁为他辩护;

律师现场模拟了一场杀人的场面,然后发现了端倪;

持刀去杀害别人和持刀自杀,产生的伤口是完全不同的,血液的喷溅方式也不同;

如果龙小羽是凶手的话,墙壁上不可能出现血迹;

而现在现场的墙壁上有明显的喷溅血迹,凶手显然另有其人;

于是,律师找到了辩护的突破口;

最终,成功的为主角洗清罪名,重获自由身。

(3)

回到大连徐某案这里,这个单某就类似剧中的龙小羽,面临过失杀人指控;

然而,法律很公正,一审就判决无罪,因为徐某属于自杀;

但是两人争吵时并无第三人在场,法官根据什么判断自杀呢?

根据什么,如果没猜错的话,根据的就是法庭现有的证据;

法医的鉴定结论,伤口的分析,血迹形态的判断,法医的综合推定;

当事人虽然已经死亡了,只要法庭现有的证据不能认定是单某杀害的;

那就只能推定是自杀,单某无罪。

疑罪从无;

就是从这一点判断的。

(4)

这样的一件事,我们该关注哪些信息?

这条新闻的标题在误导公众视线;

明明是一起情人之间的矛盾引发的自杀事件,但估计这样写就没多少人看了;

因为每天发生的意外事故,情人分手要跳河的新闻有多少?

谁会在意再多一个人自杀?

而一旦换一种表述方式:女子与男友争吵中刀身亡,男友无罪;

一下子就挑起公众好奇心了;

怎么中刀身亡,还无罪?

谁捅的刀,怎么中的刀?

爆文即刻生成。

第二点,有些事件没有真相;

女子中刀身亡,而男友被判无罪;

法院遵循的一定是最基本的审理逻辑:疑罪从无。

女子已经死亡,哪怕就是男友持刀下手捅死女子;

死者已经不能发声了,现场没有目击证人,只要单某本人不承认,只能依靠现有证据去推定;

推定会有两个结果:是他杀,是自杀;

都有可能;

在不能排除自杀可能性的前提下,只能认定无罪;

这就是法律精神。

死者的姐姐一再强调的真相,想要寻找真相,在当事人已经死亡的前提下已经无法实现;

警方,法院看不到确凿证据,不能认定就是他杀,侦查终止,法院宣判无罪;

只剩下检察院抗诉一条路了。

(5)

也不要觉得单某真幸运,遇到这种事情还能无罪脱身;

单某只是少数能洗清冤屈者,可能还有更多人在类似的事情中就莫名的背负了罪名;

假如现场证据对自己不利,法官采信了这些证据,那就会判定有罪,杀人偿命;

而真相偏偏是,他真的没杀人,对方确实是自杀。

世界有时没公正可言,只能自己尽量证明自己的无辜;

最好自己不要遇到这样的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狱的选择;

洁身自好,远离高危因素;

将这类危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

0 阅读:63

枫语联翩

简介:以独特视角看世界,注重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