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家重视围棋和孙子兵法

智力之窗 2024-01-28 21:42:05

全国围棋甲级联赛山东日照山海大象队主场摆擂孙子故里广饶,使得古代就有密切关联的围棋与孙子兵法再度走到一起,演绎出两者融合的动人诗篇。其实,在已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思维里,他早就将围棋思维和孙子兵法视作是中国智慧的核心。

在基辛格著作《论中国》中,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

围棋和孙子兵法有三个共同点,其一,追求的都不是短期击败对手,而是长期的自我强大。你强大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没有对手;其二,强调的都是不战而胜。假如你能够拥有一个真正伟大的战略,你甚至可以不战而胜;其三,获得优势的方法,不在于与对手争夺资源,而是为自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作为围棋对抗,讲的不是单个棋子之间决胜负,而是黑白子之间,看谁的整体布阵更合理,更能形成合力。

基辛格在书中写道:“在陷于战争冲突时,中国人绝少会孤注一掷,而是依靠多年形成的战略思想更符合他们的风格。西方风格推崇决战决胜,强调英雄壮举,而中国的理念强调巧用计谋及迂回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中西方的这一对比,反映了在两种文明中流行的棋类(围棋与国际象棋)上。”

2015年基辛格专门拜会时任世界围棋联盟主席、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了解围棋,后者曾是职业围棋高手,1979年获得过新体育杯全国围棋赛季军。

基辛格写道:“国际象棋崇尚决战决胜,所有棋子各司其职地摆放在棋盘上,双方的实力一目了然;而围棋则具有持久战特性,棋手在空旷的棋盘上布子,不仅要判断棋盘上已有棋子的价值,还要考虑未知子力的运势。

国际象棋开局后,双方即在中盘展开争夺,能让人掌握克劳塞维茨的“重心”和“关键点”等概念,而围棋中更多的是“战略包围”艺术。国际象棋的高手寻求通过一系列的正面交锋,去杀伤消耗对手的棋子,而围棋高手则是在棋盘上占据地域,逐渐消磨对手棋子的战略潜力。国际象棋练就的是目标专一,围棋则培养的是战略灵活性。

国际象棋在欧美更为普及

曾担任世界围棋联盟主席的常振明

后来。常振明在清华校友围棋协会成立仪式上提及和基辛格的见面时说:“基辛格想要了解的是围棋中的势所起的作用。国际象棋以王为主,杀死了王,就赢得比赛,所以西方人动辄实施斩首行动;围棋中的势就是厚势,需要慢慢积累,再慢慢地在实战中转化为实地,它的作用可能一时看不出来,但其实无处不在。”

在基辛格看来,古代中国在自己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已经形成一种光荣的自我意识。疆域辽阔、文化深厚、物产丰富,缺少对外交往的动力。地缘政治的目标不是扩张,而是防御。比如,宋朝时中国的航海技术世界第一,但当时的舰队从无扩张殖民的想法。

基于这个地缘政治传统,中国就发展出了第二个重点的战略智慧。在基辛格看来,这就是,围棋思维与孙子兵法……

文/谢锐

0 阅读:29

智力之窗

简介:致力于棋牌运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