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行军包历史介绍

擦菠萝的海绵宝宝 2024-05-14 08:57:25

一战前,德军士兵M1895行军包为浅棕色,行军包两侧为棕褐色皮革,正面和背面是毛皮覆盖的小牛皮或马皮。一战期间,因为对行军包的需求大大高于生产量,所以行军包开始使用帆布和替代材料来代替毛皮和皮革。行军包框架为木制,内部是防水帆布。除了主背包空间外,在背包翻盖上还有个存放衣物的隔间,两个存放额外子弹的隔间。行军包顶部可以安放防水帐篷布的配件帆布包。

下图左边是早期毛皮行军包,右边是帆布行军包

行军包背面有两条皮革背带,一端用快速拆卸式螺栓固定在行军包顶部,另一端穿过肩膀,用可调节长度的金属钩固定腰部子弹袋上面的D环。每条背带上还有一条小辅助带,固定在可转动轴心上,辅助带可调节长度,可穿过腋下,然后固定在行军包底的钩子上,正是辅助带承受了行军包大部分重量。总结下是辅助带类似于背包带,皮革背带是腰带支撑带。

除了辅助带可以调节外,皮革背带固定在行军包上的螺栓可拆卸,而且有三个调节孔;皮革背带的金属钩也有几个调节孔。行军包共有三种标准尺寸:高度分别为29.5厘米、31.5厘米和33.5厘米。通过背包尺寸和背带调节,可以按照要求使行军包和士兵背部紧密贴合,这样做有一个缺点是容易让士兵背部出汗潮湿。

在行军包正面,顶部和两侧有多个皮革环,用来固定野战饭盒、防水帐篷布、军大衣和防水帐篷布配件帆布袋。

行军包里的装的物品大致有应急口粮、肉蔬菜罐头、调料、餐具、短靴、衣物、个人清洁用品、步枪清洁用品、士兵证等,具体内容会在后续文章专门介绍。

二战期间,国防军士兵共使用过两款行军包:M34和M39行军包

M34行军包于于1934年11月1日正式推出,设计基于一战时期的德军行军包,外观变化不大,行军包的木制框架被取消,为了节约皮革,行军包两侧改为了帆布。从1941年4月帆布的颜色为橄榄绿,只在行军包翻盖上用小牛和马的皮革,上面覆盖动物毛皮,其他部位均为帆布。

M34行军包顶部固定了两条和一战时期一样的可调节皮革背带和辅助带。行军包上有多个皮革环可以固定一些装备。主包体的可以左右打开,用三根皮带扣开合。M34行军包还自带一个存放野战饭盒的帆布袋(图6)。早期34行军包的金属配件都是铝制。

1939年4月18日推出了新款的M39行军包,同时还推出了配套用的Y形支撑带(Koppeltragegestell)和A形装备架(Gurtbandtragegerüst),会在后续文章专门介绍这两件装备。

M39行军包相对于M34的变化有:

1.取消了两条皮革背带和辅助带,行军包顶部增加了皮革固定的金属钩,用来连接Y形支撑带上的D环,这样可以将Y形支撑带作为M39行军包的背包带。

2.M39行军包顶部增加了两个金属D环,可以固定A形装备架上的金属钩;行军包正面的皮环也是用来固定A形装备架,然后其他装备可以固定在A形装备架上。

3.M39行军包内的野战饭盒帆布袋取消了。

4.M39行军包的金属配件都为钢制,并涂成灰色。

5.战争初期行军包的皮革都是天热棕色,随着战争进行,所有皮革都涂成了黑色,一些M34行军包的皮革也涂成了黑色。

非洲军团进入北非作战的时候,M39行军包改为了全帆布制造。在战争后期,因为皮革短缺,所有德军的M39行军包都使用帆布制造。

行军包里主要物品:

1.外面为打包卷成长条形,并用皮带固定在行军包外一圈的军大衣(看天气携带), 毛毯和防水帐篷布。

2.翻盖上的口袋里是个人洗漱用品、缝纫工具,内衣和毛巾。

3.主包体是袜子、野战饭盒、左右两只鞋子和擦鞋工具、98K清洁盒、肉类罐头和帐篷绳。

4.还可以在里面增加毛衣、手套、围巾和船形帽。

图中是现代收藏家还原的德军行军包所装的物品

图中分别是打包好的M34和M39行军包

图中分别是M34和M39行军包佩戴在士兵身上。

资料来源:www.militariacollectors.network和https://www.ir63.org

全文完

1 阅读:86

擦菠萝的海绵宝宝

简介: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