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九个儿子,为何为了一个皇位争得头破血流,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不好吗?

闻学天史 2024-01-25 21:33:10

康熙皇帝可谓披荆斩棘,南征北战,而谁料晚年失策,九子夺嫡,祸起萧墙,腥风血雨,惨烈异常,让人惋惜!

从意义来说,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不好吗,不用愁吃喝,还不用担风险,多美的事,而能当个无忧无虑王爷的美好结果,谁还会提着脑袋参与到竞争激烈的夺嫡之争呢,实际情况是不允许你这么想的,尤其是清朝的王爷是有很多担忧,要面对诸多困难的。

清朝的王爷和明朝的王爷不同

在明朝是藩王,看你无心政治,有意想做个闲散王爷,那行,到一定年龄了出京就藩,给你封一块地,没有圣旨不许进京。只能在自己的藩地,虽然你没有政治权利,但有足够的钱能过无忧无虑的生活。

明朝的福王朱常洵就是个例子,在朱常洵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就要出京就藩,皇帝还给他赏良田四万顷,四万顷啊,这个数字多少王爷梦寐以求的,连福王朱常洵都觉得不好意思拿,还要求减半,这可是万历一次巨赏啊。

但是明朝就藩的王爷是不允许参政的,只能当个富贵闲散王爷,政治权利几乎是零,但是在自己的封地里就是最大的,没有人敢对他不敬。

而在清朝的王爷恰恰相反,在京城住着,没有皇帝的圣旨,不得随便走出京城一步,你的所作所为都要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并且“不赐土,不临民,不加郡国”。王爷们想在民间挣点“外快”,那可就难了,所有土地田地都要由内务府的主管从皇庄分拔。

另外,清朝的俸禄一直相当低,实行爵位递减,只有减无增的情况,当然,除了铁帽子王,其他的一概递减。等到几代轮回以后,你连个王爷都不是,就只是个闲散宗室,说不好只剩下腰上那根黄带子充饥了。

如果有的皇子,愿意放弃一切荣辱心,不要爵位,心甘情愿赋闲,无心政治,没有攀比心,就是想图一个清闲无忧行不行?答案是,不行!清朝的高级宗室,不能吃闲饭,必须强制当差,皇子显然位列其中。

每个皇子都要参加朝堂早会的,参加早会,无疑就是要负责一些事务,你光领着俸禄不干事,皇帝哪天看你不顺眼给你一磅,你都吃不消,所以你不参政可以,也要干一些不痛不痒的事务。

你说你体弱多病能不能不做事,清闲逍遥?还是不能,即便再无能,还是有适合你的工作,比如,守陵。执意想赋闲过上逍遥日子,整日无所事事的皇子,在皇帝看来是丢皇家颜面的事情,这种不上进之徒,最终只有被圈禁一途。

清朝皇帝对宗室之苛刻,事实上,清朝很多王爷很少不被皇帝“修理”的,皇帝今天心情不好,你无意触犯到了他忌讳,大点就削掉你的爵,并“圈禁”,小点就罚俸禄,不给你事做,穷死你,让你温饱都成问题,你还能愉快的无忧无虑吗?

并且,清朝从顺治帝开始就没有实施嫡长子继承制,只要你足够优秀,皇帝喜欢你,下一个储君就是你。这么好的机会,有谁愿意放弃?

而且康熙的诸位皇子都很优秀,当有权参政的时候,身边有班底,外部有强大的力量,还掌握了各部实权,是时候靠自己实力翻身的机会来了,当皇帝的想法谁没有,他们都要搏一把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天不遂人愿

除了太子胤礽外,其他人原本也就只想当个富贵王爷逍遥自在,然而,不是他们不想无忧无忧,而是无何奈何。

毕竟太子胤礽投胎投的好,是从赫舍里肚子里出来的,出生高贵,不想当太子都不行,刚满周岁还没断奶就被康熙立为太子了,所谓太子那就是未来的皇帝,明摆其他皇子压根就没什么好盼头,就算有想法也没办法。

而太子胤礽,大家都想抱着大腿,给自己“押宝”,以求日后老皇帝归天了,新皇帝登基也能有个好归宿,而当胤礽势力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康熙的皇权受到了挑战,就成天疑心太子胤礽惦记着他这把龙椅,就开始打压太子胤礽。

而胤礽,是心急其实不是愚蠢,眼看自己地位一天不如一天,最重要的是,成年的皇子们越来越多,他当然也想着为他的未来打算,确实觉得这椅子也该换自己来坐坐了,所以才铤而走险。

因此皇帝和储君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后,时间一长,父子离心,再加上康熙比较推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相处之道。

而胤礽这人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人,连演都懒得在老爹面前演,时间一长,落下疙瘩,这么大的江山社稷重任,觉得这个儿子不可托付。

于是,康熙一鼓作气,把太子胤礽给废了。这下好了兄弟们原本波澜不惊的心突然泛起了涟漪,太子嫡子一废,说明什么,剩下都是庶出,靠实力说话,我也能当皇帝,谁都不比谁差。

虽然是同一个爹的,但可不是同妈生的,万一互相看不顺眼,谁比谁儿子上位了,小时候干架的那桩事还怀恨在心,要是当了皇帝,秋后算账怎么办,为了稳妥,索性争取机会,自己当皇帝。

这些兄弟们动作很快,各自站好队伍,形成盟友,向皇位看齐。于是自认为是长子的大阿哥就按耐不住,急于表现,急匆匆站出来了。被康熙气愤痛骂一顿道:“权利熏心的家伙,蠢得跟猪似的还想当太子”,而且大阿哥胤褆还顺便把八阿哥胤禩拉下水。

康熙这一下意识到,这一群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要真是让别的儿子当了皇帝,非得把胤礽宰了不可,于是,又赶紧把胤礽复位太子。

虽然复立了,但很显然,康熙和胤礽之间已经彻底有了裂痕,胤礽“享受”38年的太子身份,肯定要发牢骚,这下又让康熙知道,康熙不可能再相信胤礽,把江山社稷交给他了,最终被康熙二次废黜,胤礽无缘帝位。

那原本坚定做个辅佐君主的四阿哥胤禛,眼看二哥彻底废了,大哥也被永久圈禁,而康熙喜爱的老十四远在千里之外,在外带兵基本也是没希望,导致八爷一伙丧失良机,老八也被整的大伤元气,剩下胤禛顺理成章就成了雍正皇帝了。

不争皇位,做个安心王爷行不行?

而老三胤祉抽身比较快,觉得自己没有太子庇护了,最终他退出竞争,于是,胤祉领导的是一群学子清流,酷爱学术,整天是写写画画,我就不跟你们争了,行不行?

答案是不行!树欲静风不止,胤祉演绎的很好,在失去了太子的庇护以后,早早就退出竞争,结局怎样呢?依然被雍正“幽禁”于景山永安亭至死。”

老八和老九就更悲惨,自古成王败寇,想退而求其次,争不赢我退出安心做个王爷行不行,而显然不现实,先是受到了雍正的重用,转而又被雍正一一清算。

而康熙皇帝老爹说,你得善待你的兄弟啊,哎呀,老爹一走,到新皇帝这里转头就忘了,圈的圈,不待见的不待见,改个名啥的都不算个事。

所以你不争皇位,当个无忧无虑王爷不好吗?先不说好不好,就看不争的那些兄弟,除了老十三胤祥活活累死混个铁帽子王,其他的好不到那里去,谁知道皇帝兄弟哪天心情不好又想干嘛,不是圈禁就是改名,要么逼着离婚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就有了篡位害死亲爹和残害兄弟的矫诏说法,气得雍正还专门写了一本叫做《大义觉迷录》的书,弄个宣讲团什么的,让曾静全国巡讲,这下谣言可是越描越黑。

等到他儿子弘历继位,也就是乾隆皇帝,一看他这个老爹是糊涂了,弄什么宣讲团,你不说谁知道这事,越解释越黑,于是挨家挨户搜出来烧个精光,还把宣讲团的曾静给千刀万剐了。

到头来皇帝老爹弄个本本宣讲,儿子皇帝一上来就把书给禁了,还把宣讲人给凌迟了,把他老爹的脸打的啪啪响。由此可见,就算你是天皇老子,你不在位了,照样什么都不是!

结语

清朝皇子们即使想要无忧无虑的王爷,全凭人家兄弟心情,与其这样,还不如破釜沉舟,奋力一搏,争取获得最大的自由。同样康熙的皇子们,都为了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要是能做个无忧无虑王爷谁会冒险去争夺皇位,等人家即位之后被秋后算账。当然,还有清朝皇族的爵位继承是递减制度,自己窝囊不说,到了后代子孙未来,可能连个爵位都混不上了,哪来的什么无忧无虑当个王爷之说!

5 阅读:3231
评论列表
  • 2024-02-07 01:57

    一群野兽争王位很正常啊。[笑着哭]不都这样吗,输了就得死,赢了就能占有族群中所有雌性,包括它老母。

  • 2024-03-07 23:42

    当王爷很好,但是不知道新皇帝会不会放过你

  • 2024-03-16 00:03

    都是儿子,都有50几率,你征不征

  • 2024-05-17 14:57

    好比,你没有一百万时,你觉得一百万就够了,到你有一百万时,你觉得有一千万差不多!这就是贪

闻学天史

简介:放他三千裘马去,不寄俗生,唯贪我三枕黄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