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太原公安机关多措并举办好民生实事

太原日报 2024-01-13 23:02:15

“四个路口,一路绿波,感觉很赞。”丝滑的通行体验让驾驶员王先生赞不绝口,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曾经,新晋祠路汇锦街至南内环北匝道路段,短短450米的距离内连续4个交通信号灯,让众多市民头疼不已。聚焦堵点,2023年10月,太原市公安局交警部门构建数智绿波畅行系统,通过对新晋祠路优化路口信号配时,实现通行能力最大化,精确缓解拥堵。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太原市公安机关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立足公安主责主业,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落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充分运用“四下基层”制度,针对梳理掌握的民生问题,制定“民生实事清单”,通过打破壁垒、流程再造、机制创新、建章立制,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目前,市局层面37项民生实事已全部落地落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尽职尽责办好民生实事,尽心尽力解决堵点、难点、痛点,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的成果,持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1月6日,在太原市公安局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会上,山西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太原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尚建军这样要求。

紧盯“关键小事” 打通公安政务服务堵点

敢碰真问题,敢啃“硬骨头”,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在主题教育中大兴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沉入一线,精准探析民意、精细对接民需、精致服务民生,紧盯群众长期反映、解决难度大的问题不放,深入挖根源、精准定对策,尽心尽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近十年持续保持年均14.6万辆的高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底,全市保有量达到236.35万辆,较2013年的90.29万辆,十年内增长2.6倍,由此带来的道路拥堵成为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难题。

主题教育中,针对祥云桥、滨河东路、省府街、太原火车站、府东街、新晋祠路等6处严重拥堵路段,太原市公安局交警部门通过科学研判、大数据分析、引进专业团队,优化交通组织方式,完善交通配套措施,调整路口信号配时,片区路网整体通行能力显著提升。

同时,六城区、清徐县、阳曲县、古交市陆续开通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服务,平均每起事故处理时间缩短至5分钟左右,全市共通过视频快处处理轻微交通事故处理率约占同时段简易事故总数的80%以上,减少现场出警量50%以上,为当事人节约时间20万余小时,减少道路拥堵1万余小时。

群众事无小事,最是小事显担当。为了解决驾驶人排队换证的难题,太原市公安局行政审批服务管理支队和交警支队打破部门壁垒,对系统权限、网络设备接口、证照审批流程等一系列等问题专题研究,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太原市首台驾驶证自助制证机上线,再加上2022年上线的自助体检机,驾驶证期满换证、损毁换证、遗失补证三项业务实现全流程自助办理,全程仅需10分钟,行政审批效率显著提高。自开通以来,已通过自助制证机制作驾驶证867个。

同时,人口管理部门也将目标瞄准了犯罪记录查询的难题。“原来要跑几里路专门到派出所,现在家门口下个楼的时间就能办理了。”迎泽区青年路二社区的王女士忍不住夸起了自家门口的警务室。“双网警务室的开通让我们从‘下社区’变成了‘在社区’,社区民警的大部分工作在警务室都能完成了。”迎泽分局迎泽派出所社区民警杨静说。目前,全市已建成双网警务室93个,并开通犯罪记录查询服务。

聚焦改革创新 助推省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科技赋能力度,创新政务服务供给,主题教育中,全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结合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在“便民、利企、促发展”上下功夫,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服务速度、温度和精准度,着力打造便民服务“前沿阵地”。

1月7日中午,开业不久的太原龙城万达广场外车水马龙但却通行顺畅、井然有序。

这样良好的通行环境得益于政务服务的未雨绸缪,尚建军多次带领交警部门以及小店区党委政府、城管、园林、市政院、省建投等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实地踏勘、现场办公,项目化、清单化、闭环式推进工作,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引导实现万达周边环状单行,龙城南街、星河南街开放滨河东路通道,在开业前夕实现了万达周边道路循环顺畅。

去年夏天,出入境证件办理量井喷式的增长让出国境证件一证难求。太原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创新办证服务模式,靶向解决难题,在现场办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增加网上预约服务模式。

“专机专用、专窗服务,20分钟就拿到了护照。”快捷的办证体验让群众忍不住连连点赞。自2023年9月1日起,市为民服务中心出入境大厅实现“现场办+预约办”双轨服务模式,为了确保“预约办”全程优先,大厅升级了智能设备,配置了专用的叫号机、打表机和自助拍照机,将网上预约条码与现场条码进行区分,确保预约群众专机专用,同时,开设预约受理专窗,按照最大接待能力合理设置每日预约名额。

随后,“现场办+预约办”的双轨服务模式在全市推广,2023年11月30日起,万柏林和小店出入境大厅相继开通预约办服务模式,群众可以就近选择办理。

民意主导警务,坚持创新引领,警务创新体现在警务活动的方方面面。

为了解决受立案难题,2023年10月15日太原市公安局启用了太原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在受立案接待大厅中综合、经侦、刑侦、食药环侦、禁毒、反诈六个坐席整齐排列,民警现场接待群众上门报案,进一步拓展了全市执法办案中心的功能,促进执法监督提质增效。

拓展街面警务站服务功能,自2023年11月21日起,迎泽分局南宫警务站、中正天街警务站,小店分局茂业警务站,杏花岭分局万达警务站、小北关警务站及万柏林分局迎泽桥西等6个警务站陆续开通简易交通违章处理业务,一个个设在群众身边的警务站,成为便民服务的多功能窗口,小小的警务站架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强化建章立制 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

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太原市公安局抓住关键问题,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行得通、做得实、长期管用的制度机制,既解决问题又建章立制,确保主题教育抓出质量、取得实效。

2024年1月3日,110指挥中心内依旧忙碌。“旁边的工地噪音太大。”接到群众反映的噪音问题后,接警员耐心解释后通过“一键转接”方式,将话务直接转至太原12345热线接听处理。

多年来由于无法及时分流非警务警情,导致群众诉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也占用了其他群众的报警资源。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太原市公安局与市政府便民办经过反复沟通协调,厘清双方职责边界,打通技术接口,实现了110和12345的双号互联互通。

“建成转办平台,专人专线专席实现110与12345双向话务‘一键转接’,制定处置流程、设置反馈实现、压实各方责任,形成快速反应、联动处置、闭环管理的办理模式。”太原市公安局情指中心(筹)主任刘凯说。

另外,太原市公安局建立非警务警情多元分流机制,与119、120、122和市城管指挥中心建立应急快处机制,与山西省蓝天救援队、新青年救援队等5家社会救援力量深度合作,与山西杏梅律师事务所、12348法律援助中心启动非警务纠纷法律咨询联动机制,不断拓宽非警务分流“朋友圈”。

1月3日,走进太原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预警劝阻办公室,敲击键盘声、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几位民警正在对即将被骗群众开展电话劝阻工作,将科技和人力相结结合,把受害者从骗局中“拽”出来。在群众接待室内,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听了您的讲解,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把银行卡借给别人带来的严重后果。”李先生懊悔的说。

针对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太原市公安局把主题教育和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结合起来,点面结合、综合施策,持续推进警银协作、警信联动、警网融合、警媒协同,建立9项工作机制,建成5大工作平台,“法治+谋略”“人力+技术”同步发力,扎实开展“精准劝”工作,初步形成以大数据为支撑的资金预警防范和保护性止付反诈技术屏障,实现被骗资金即收即止、全量保护性管控,同时持续推进行业治理、源头治理、属地治理、依法治理,在全国公安机关首创开展反诈群众接待日,继续巩固扩大反诈联盟矩阵,进一步扩大反诈宣传覆盖面,实现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最大限度挤压涉诈犯罪空间。

2023年三季度以来效果逐渐显现,太原市电诈案件发案数进入并保持当月同比下降的新阶段,10月、11月立案数同比分别下降17.8%和31.5%,破获案件数、抓获作案成员数、追赃挽损数,同比去年分别上升46.1%、30.1%和15%,96110电话精准劝阻成功率达99.35%。

制定工作细则,优化完善12389投诉举报工作,高质量回应群众诉求;聚焦侵害地理特色品牌权益犯罪,加大打击力度,优化营商环境;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发现可疑报站物品前期处置培训,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太原公安将民生实事逐项落地落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人民群众切实看到主题教育的成效,托起广大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记者 杨沫 并州新闻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