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云南老人采药奇遇:南诏国王墓的神秘传说与金瓶诅咒之谜

律令9章 2024-05-12 14:35:52

2001年,云南大理巍山县的一位当地老农上山采药,正寻觅间,山中忽降大雨。

山雨急骤,老人顾不得采药,赶忙寻找躲藏的地方,最后挤进一处凹陷进山体的“小洞”中。

随着雨势增大,老人所在“小洞”也被溅湿,不得已,老人只能朝洞里使劲挤。

本想让身子少淋些雨水,哪知“轰”的一声,老人竟将洞壁挤塌,一个踉跄跌进更为深邃的山洞中。

按理说,老人是本地人,山中环境了如指掌,如今跌进山洞,他竟不晓得还有这处所在。

老人翻身站起,本打算观察一下四周环境,如果山洞合适,他还想在这里搭建一处临时休息场所,日后再进山就有地方躲雨了!

初时,老人心里挺高兴,可随着洞外雷电闪过,他发现山洞明显是由人工开凿出来的,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

或是洞中太暗,老人没看清脚下,也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身子不由自主的又要倒下。

好在老人常年攀山越岭,腿脚还算灵活,就在身子将要倒下的瞬间,老人忙伸出双手撑地,这才算稳住重心。

虽说老人没有摔倒,手却摸到一个圆鼓鼓的怪异器物。

又有闪电划过,洞内一亮之间,老人这才看清,绊他的是地上一个小坑,手摸到的是坑中的一个“罐子”。

再拢目光细看,老人发现山洞中密密麻麻布满小坑,每个坑中都有一个他之前摸到的,形态类似的“罐子”!

这下把老人吓坏了,不顾洞外大雨瓢泼,一路跌跌撞撞逃出山林,回到家一头栽到床上,至此大病不起。

病床前,家属总会听到老人喃喃自语,惊恐间,时有“金瓶”、“墓地”等字眼冒出。

家属来不及询问事情经过,老人就此撒手人寰,消息随风传遍附近乡野,闹得邻家惶惶不可终日,至于的吗?

外人感觉不到什么,巍山人可知道老人临终前说的是啥,更晓得其中厉害!

据传说,古时云南出现过两代王朝,一为“南诏”,另为“大理”,史载这两家王朝共存续了500多年。

奇怪的是,存在了200多年的“南诏国”,今人只知道它的建立和存续,却不清楚它是怎么消失的,这就引出了许多非议巫说。

当地人口口相传,“南诏”以巫治滇,尤其国王去世前留下遗嘱,要求后人将他的耳朵割下,装入“金瓶”留在人间,“金瓶”就是南昭王的灵魂。

更为可怕的是,凡是知道“金瓶”具体位置的人都要屠尽,最后只剩新任南诏王一人知晓“金瓶”被藏在哪里。

当然,传说故事繁多离奇,还有说“凡有后人误闯‘金瓶’所在之地者,必将遭诅咒而死”。

回头再看那位采药老人,想必就是误闯了“金瓶墓地”,他的死自然成了“南昭王的诅咒”,当地人提及,怎会不恐慌呢?

话又说回来,如今已是“科学社会”,千年传说只能当故事听,专家们当然不会信。

按正史记载,1000多年前,云南大理苍山脚下确实曾出现过两代王朝,“南诏和大理”也确实存在了500年左右。

单说“南诏国”,初代君王名叫细奴罗,原本只是洱海边5大部落之一的首领,后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细奴罗统一五大部落,先在巍山建立都城。

所谓的“巫术治国”,今天看,不过是每一个原始部落都会出现的祭祀、占卜等形式。

简单来讲,南诏国传至第四代,当时的国君将都城由巍山迁至苍山脚下,前后共存续了大概250年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南诏国”的灭亡,史料确实模糊不清,但并非传说中讲的那么神奇。

主要原因是,中原明朝建立后,大将“傅有德”率军平定云南,取胜后,他竟下令将南诏本地官史古迹统统付之一炬,目的是让滇人独尊中原。

至此,“南诏国”再无文字佐证,碎片历史也仅通过滇人世代口传,真实性大打折扣。

直至1998年,云南地区发现了“昆明羊甫头墓地”。

该遗址规模宏大,面积达4万平方米,当时发掘10700平方米,清理出各类“滇文化”古墓葬488座,东汉墓葬36座。

由此不难看出,“滇文化”其实早在汉代就已与“汉文化”逐渐融合。

单说“南诏”时期的考古发现。

据现有史料记载,南诏、大理人多信奉佛教,流行火葬,考古队也从“羊甫头墓地”中发现了大量火葬墓,多为“一穴一(火葬)罐”制。

当然,“火葬罐”也以墓主人生前身份、地位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墓主身份地位越高,“火葬罐”的质地、纹饰就会越精美。

除此外,“羊甫头墓地”还发现了合葬、丛葬、殉葬等墓式,出土陶俑、字瓦、地砖、绿釉砖等,这些都曾是南诏王陵的建筑材料。

总的来说,“昆明羊甫头墓地”发现了大量千年前的南诏、大理时期的古墓及珍贵文物,这些均为研究“滇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说来说去,那位采药老人误入的,究竟是不是“南诏国王墓”?

他看到的,究竟是不是传说中的“金瓶”?

目前关于云南陵墓的“科学猜测”不在少数,主流的就有:火葬、三塔地宫、山腑葬、悬棺葬等多种说法。

因为南诏历史被焚,只有野史传记中有些许片语之言,比如明代的《淮城夜语》,书中说:南诏王陵可能在垅圩图山、巍宝山、文华山、五印山中某处。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可能”。

其给出的根据是:南诏第一代国王“细奴逻”,他曾在巍山前耕作过,巍山是蒙氏家族(南诏国族)的发祥地。

大抵来讲,“细奴逻”统一洱海建国,后有4代南诏王在巍山建都,按“落叶归根”的古老传统习俗,历代南诏王都要归葬巍山。

除此外,还有“火葬说”。

由来大抵为:南诏、大理笃信佛教,尤其大理国段氏一族,上到国王下至达官贵族,死后皆仿效佛僧涅磐。

遗体火化后,收骨存于崇圣寺三塔地宫中,这大概也是“三塔地宫说” 的由来,大理国王室如此,南诏国王死后是否也是如此火化,目前说法不一。

除了明朝野史《淮城夜语》外,最权威的该是《蛮书》了,该书中记载了大理段氏一族的丧葬习俗及细节,对“南诏国”也有提及。

书中记载,南诏、大理皆信奉佛教,时兴火葬,这点在以后的考古发掘中也有体现。

单说“南诏王”火葬,因其身份尊贵,遗骨存于双耳金瓶中祭之,所谓“金瓶”,或许真的是黄金打造而成的火葬罐。

可惜《蛮书》中记载的也是“传说”。

相传,苍山、巍山、剑川县石宝山上都有神秘山洞,洞中存放着南诏42代国王的“金瓶”,或许那位采药老人,躲雨误闯的就是巍山中的“南诏国王墓”。

奈何,采药老人受惊大病,没能留下“南诏国王墓”的具体位置等信息。

直到今天,考古人终究没能再见到传说中的“金瓶”,或许这将成为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南诏国王墓”就此被深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下?

那位采药老人的经历,也将成为被反复传颂的传奇故事,吸引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不懈追寻和深入思索。

不管怎样,“南诏国金瓶”的故事依旧在时间的长河中缓缓流淌,等待着后人去慢慢解读和细细品味。

2 阅读:1448
评论列表
  • xuyq 2
    2024-05-14 09:26

    看了个寂寞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