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杂牌到自成体系:“陆战之王”坦克,在解放军的发展历程

战史威锋 2024-02-28 10:19:25

坦克作为陆军中最重要的装备,是各国陆军的标配和必备。而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坦克不仅是一种装备,更是一种精神、梦想以及光辉历史的见证。每一辆坦克就像是一本没有文字的书,只是将硝烟、汗水、鲜血深深地刻在金属之上,记录了这支军队的信念、勇气、责任,以及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守护,使之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本书足够厚重,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厚重,更是这支军队为它赋予的那种记忆重量。书早已经写好,时间也为它们排好了章节,打好了页码。

第一章:第一辆坦克

对于解放军以及它的前身工农红军来说,坦克就像是那个遥不可及的传说,仅仅是听人说起过。从1927年8月1日建军那天算起,直到18年以后才有了第一辆坦克。

1945年11月,在沈阳的日本关东军坦克修理厂缴获了一辆日式“97式改”战车。这种日本特产的“豆战车”放在当时凶残的坦克大战中,几乎毫无战斗力,击毁它只需一炮,但凡多挨一炮都是对其他坦克极大的不尊重,47mm小砸炮的杀伤力也实在是让人捉急,除了能打一打行将淘汰的老式轻坦和博物馆里的展品,没办法对其他主力坦克构成威胁。如果落在苏联人手里,肯定会被作为垃圾进行回收,所幸缴获它的是解放军。

对于这支军队来说,这就是宝贝!所以在这辆“豆战车”被缴获的当天就是它光荣入伍的时刻,随即进入军队序列,编号“102”,东北坦克大队也宣告成立,虽然只有这一辆坦克。然而,就是这辆被日本和时代共同抛弃的坦克,在这支军队手里成为了一个传奇。1948年辽沈战役中,这辆坦克为步兵敲掉多个火力点,扫清了前进的障碍,立下大功,被命名为“功臣号”!并且参加了开国大典!

就这样,这辆只有17吨的日式小坦克在这支军队的手里创造了历史,也见证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

第二章:美械时代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国军,如果没有国军的“援助”,解放军是没有可能进入美械时代的。基本上解放战争打到后期,国军有的坦克,解放军基本上都有,很多坦克昨天还是国军的,今天摇身一变,连车组带坦克就变成了人民军队的人民坦克。

1946年9月,晋察冀解放军利用缴获的“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组建了晋察冀坦克大队。后来与晋察冀豫解放军合并成立了华北军区坦克大队。其中就包括了国军“援助”的“M3A3斯图亚特”和“M5A1斯图亚特”。

M5A1

M3A3

两种坦克都是抗战时期美国援助国军的装备,新一军就是在它们的加持下,在缅甸击溃了日军第18师团,可以说为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两款都是轻型坦克,至于中型坦克也不是没有,比如大名鼎鼎的“谢馒头”,“M4谢尔曼中型坦克”。

谢尔曼中型坦克

这种坦克在面对德军坦克时被称为“打火机”,但是在解放战争中是无可争议的“陆战之王”。因为双方都没有很好的反坦克手段,不管是谁面对M4谢尔曼,都是很头疼的。为了避免头疼的折磨,“格局比较大”的国军索性把这些坦克都转交给了解放军,我头不疼了,先走一步,你们慢慢用。

就这样,在国军的支持下,解放军的各种美械战车营、甚至战车团都建立起来了。而且这些美械战车部队里面还混入了奇怪的东西。比如苏联的T26坦克。要知道这个型号的坦克可不是苏联援助给解放军的,而是抗战时期苏联援助给国军的。

T26

这些坦克最终都是通过国军这个“中介”,从美苏军的手上逐步转移到解放军的手上,而国军在出色的完成了美苏军交给他们的“中介”任务后,败退到台湾省。在两大强国的支持下依然有此结局,你不能不佩服国军的“格局”。这也标志着解放军“美械时代“的终结。

第三章:苏系时代

新中国建立后,作为“老大哥”的苏联开始了对中国全方位的支持,其中就包括陆军建设。1949年建国以后,苏联就向中国提供了淘汰下来的T34/85中型坦克,IS2重型坦克等,中国陆军的坦克也就由此进入了时间跨度很长的“苏系时代”。

T34/85

IS2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这些坦克也跟随志愿军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在这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中建立了军功。可以说这些苏联援助的坦克对那时候的新中国是极其重要的,而且影响也很深远,直到今天还在默默完成着它们肩负的使命,比如每年的这个时候,T34们还得接手组织上交给它们的,给全国人民拜(哭)年(穷)的艰巨任务。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急切希望依靠自己刚刚初步建立起来工业基础进行坦克的自主制造。那时的中国深知实现大国梦不能总是依靠买,只有发展自己的坦克工业和依赖自己的技术人才,这样的梦才有做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梦才能有实现的一天。因此希望苏联能提供当时最先进的坦克T54A的全套图纸和生产工艺,苏联也很痛快,提供了图纸,也帮助中国建立自己的坦克制造厂。1958年年底,中国生产的第一辆T54A下线,中国自己生产的坦克诞生了!1959年,首批生产的32辆T54A参加了建国十周年阅兵,同年正式被命名为“59式中型坦克”。“一代神车”从此有了自己的名字!

一代神车,59式中型坦克

自59式诞生以后,由此衍生的各种改进型号多如牛毛,总产量达到了10000辆以上,也就成了解放军在之后几十年里的最大的依靠。这款坦克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深远,之后的很多国产坦克也都或多或少有59式的影子,创造了“5对负重轮”的传奇。而且这之后的几十年里,靠着自身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一直在给它改进和优化,活得甚是滋润的这款老坦克,不比99A们出镜率低。时至今日依然在用,也还在不停地通过出口,以帮助其他国家搞陆军建设。

孟加拉魔改59

平心而论,苏联在中国59式坦克的诞生中起到的作用是极大的,没有苏联就不会有59式坦克,中国的自主制造坦克的时间也会延后很多年。T54A作为当时最先进的坦克,苏联能为中国提供图纸,并帮助建厂制造,实在是很够意思的。这在现在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今天,即便是中国这样厚道和老实的卖家,你别说是让中国给你授权建厂制造99A,你问中国买99A都没有任何可能,最多卖给你个VT4,当然,你能用上VT4这种逆天的坦克也是最大的荣幸。

泰军装备的VT4

通过自行制造59式坦克,似乎被打通“任督二脉”的中国开始走上了自行研制坦克的道路。因为59式这种36吨的中型坦克自重过大,为了能适应遍布南方的丘陵、水网、湿地和路桥,中国开始对59式进行了轻型化改造,最终缩小版的59式诞生了,这就是62式,只有21吨的轻型坦克。虽然还是在59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虽然还是5对负重轮,虽然被后人送了个外号叫“59式青春版”,但这是中国自主研制装备的第一款轻型坦克!

62式轻型坦克

1960年代初,在62式轻坦如火如荼地进行研制建造的时候,中苏关系破裂,苏联瞬间断绝了对中国的所有援助,也包括军工建设。失去了外部技术支持的中国坦克也陷入了困境,导致后继坦克的研发就此中断。只能在59的基础上改改改,这就是59为什么用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推出了这么多59改进型,为什么被称为“一代神车”的原因。在自己没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通过自我学习,完成自我进化。但是没有老师指导的学习之路哪有这么轻松,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十年”影响,这条真的路举步维艰!

1969年在珍宝岛爆发了中苏边境冲突,解放军面对苏联的新型主战坦克T62几乎无计可施。

苏军的T62

最终虽然艰难地获得了冲突的胜利,但是苏联的这个坦克给前线的战士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到了要提高装备水平的时候了!随后中国开始对一辆缴获的T62进行研究,最终的研究成果就是“69式坦克”。

69式坦克

虽然被称为“69式”,但是这型坦克其实是在1974年才设计定型后命名的。整车依然以59式为基础,采用了T62很多技术,比如将主炮改为和T62一样的滑膛炮。很多人会觉得只不过是仿制而已,但其实几乎所有的技术都是在很多年前就开始预研的,并且有了不错的成果。类似激光测距、主动红外夜视仪、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滑膛炮等,所以没几年69式就定型了。研究T62的技术,更大程度上仅仅是对自己预研的技术通过其他角度进行了一个技术验证而已。这里也真的很感慨那个时候的军工人,对于时代脉搏的把握真的很准,理论和思想都是与时俱进的,仅仅因为自身不成熟的工业基础,导致很难通过方法和实践让想法落地。此时,需要补全那些缺失的拼图,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四章:混合技术时代

进入80年代,随着那个十年的结束,中国的坦克开始了稳定的上升期。中国在同苏联的关系破裂后,苏老师已经远去,但是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渴求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中国没有办法停下自己求学的脚步,没有苏老师,我可以向西方学习,由此进入了和西方的蜜月期。之后,多个型号的坦克,通过苏联基础+西方技术+自主技术的方式进行了实现。首先就是“69-3式坦克”,之后被正式命名为“79式坦克”。

79式坦克

79式坦克从外形上看和59,以及69差别不是很大,然而最重要的是,把主炮换成了北约标准的105mm的线膛炮,使用了英国的火控系统。这是中国第一款采用了西方技术和标准的坦克!当然,对于其他坦克西方技术改造也延伸到了其他型号的坦克,比如59式,69式这个老坦克,也使用了很多西方技术。

在这个时期通过中国的一手操办下,还出现了坦克中,苏系和美系唯一纯正的“混血王子”,中美联合研制的“美洲虎坦克”。

美洲虎坦克

这款坦克仅从外形,一眼就能看出来依然是59式的“5对负重轮”,还有极强烈西方设计感的“艾布拉姆斯M1”炮塔,这款相当稀有的坦克,也在之后被人笑称为“那晚59和艾布拉姆斯喝醉了”。坦克的发动机是美国的,动力要比59强很多,其他像是主炮,火控也都是西方标配。这款坦克本来是中美合作进行外贸出口的,国际合作的产物,外销前景其实挺不错的。但是之后在1990年美国开始实施对华军事禁令,这个坦克也就无疾而终了。

在这个时期,中国对西方坦克技术有了了解。相比之前单方面对于苏系的依赖,此时的中国获取西方技术后,将两大技术路线都进行了消化,形成技术储备。这为之后完全自主国产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章:自主国产化时代

其实在80年代期间吸收西方技术的同时,中国就已经同步开始了完全自主研发坦克的进程。1981年,一款全新研制的,采用复合装甲,全面提升了防护和机动能力,并配有强大火力的坦克。最重要的是,它没有59式祖传的“5对负重轮”,之后的坦克也再也没有出现过“5对负重轮”,这就是“80式主战坦克”。 这其实是一款没有什么名气的坦克,这款自主研发的坦克在研制成功后,并没有装备部队,提到它只是因为这款坦克的子孙型号多,数量大。之后对该型坦克进行了升级主炮,升级火控系统等多项改进,并衍生出了“80-1式”,和“80-2式”,最终“80-1式”正式命名为“88式主战坦克”,该型坦克就此进入部队服役。而考虑到对外军售,将“80-2式”正式命名为“85式主战坦克”。

88式主战坦克

在进入90年代,有点钱有点技术有点实力的中国,对88式坦克又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造,除了还是采用88式坦克的底盘,主炮升级为可以打穿绝大多数主战坦克前置装甲的125mm滑膛炮,加装了自动装弹机系统,配有780马力的发动机。炮塔外形肉眼可见的由以前的圆坨坨,变成了棱角分明的西方坦克模样,这款经历了重大改造的坦克,于1999年服役,命名为“96式主战坦克”。

96式主战坦克

之后,又对96式进行了火控系统升级和辅助防御系统的升级,升级了热成像,为了提升防护性能,在前置装甲位置添加了模块化的楔形复合装甲。这个改进型命名为“96A主战坦克”。因为这两款坦克都是在88式坦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性价比高,产量很大,适合快速装备部队,所以96和96A坦克也就成为了解放军陆军的主力装备,两款坦克总共装备了将近2500辆。

96A

此时,作为主力的96式坦克靠着125mm滑膛炮,在火力上不输任何世界顶尖的坦克,面对陆军的主要对手,印度的T90S,可以说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完胜。但是96式的信息化程度和世界最先进的坦克相比就逊色不少。要成为王者,就不能仅仅以超过印度为目标,而要以站在顶点为目标。

其实在96式坦克服役的两年后,也就是2001年,另一款坦克,“99式主战坦克”也同时服役了。99式坦克拥有更大的车体,更好的防护,更强的动力。如果说96式的出现是解决解放军的即战力,那么99式的出现就是为了让这支军队成为最强。只是现在的99式还远不是完全体,依然不是最强,这样的坦克还没有能力支撑这支军队走上最强之路。

99式主战坦克

最终章:集大成者,自成中式一派

99式坦克作为80年代末开始立项研发的坦克,在出厂之日起面对那些世界顶尖坦克也难免落入“出生即落后”的尴尬局面。但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有了足够钱、技术人才、工业基础、产业链,足以支撑新坦克的研发。

首先是全新设计的底盘;新的炮,新的弹药,在2000米的距离可以击穿1000mm均质钢装甲;整个发动机为模块化设计,动力为1500马力的涡轮增压发动机,50多吨的重量依然不妨碍80公里/小时的速度;手自一体变速箱,转向操作系统,没开过,但我觉得只要是C照的都能开;最新型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还有全球唯一的激光主动防卫系统,可致盲对方测距和观瞄设备;火控系统升级为瞄导合一的上反稳定火控系统;具备强大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包括且不限于数据链、车际信息系统、数字地图、定位导航、数据通信、信息共享。

完全体主战坦克:99A

到了这里,这辆饱含黑科技的国产坦克算是完成了,普天同庆!然而,让人郁闷并且令人意外的是,这辆最新的集大成之作最终居然被命名为“99A主战坦克”!这就像是一个高富帅,他的名字叫“王狗蛋”!名字就只能是这个名字,也没有办法,但是强是真的强,在这个慕强的丛林时代,实力总是比名字更重要的。

在这最强坦克99A坦克诞生以后,为了弥补它重量过大,不太适应高原作战环境的问题,一款更轻型的坦克也出现了,依然是各种黑科技护体,这就是“15型轻型坦克”。只有30多吨的重量配合涡轮增压,在青藏高原就是跑车一般的存在。在高原环境下印度的T90S上不来,但是15轻坦能上来,这款可以说是为印度量身打造的坦克,解放军靠着15轻坦就能在青藏高原对三哥进行轻松压制,实现了“三哥徒步,我坐车”的降维打击目的。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在中印边境部署了6个军,而我们这边只需要部署3个合成旅,当然,能压制三哥不光只有15轻坦,但是15轻坦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15式轻型坦克

最后:

这支军队近百年的历史中,坦克从无到有,从杂牌林立到自成一体,其间心酸历程所有的军人和军工人都经历过。作为旁观者,我们即便不曾经历,但也历历在目,是真的不容易!最后,所幸它们掌握在解放军的手中,最强的武器只有掌握在这支军队手中,才是它们最正确的归宿。真的感谢那些一直奉献的军工人,为这支军队打造的这柄利刃!感谢一直无私无畏无惧地守护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军队!

1 阅读:425
评论列表
  • 2024-03-01 22:22

    图文并茂的好文章,从“功臣号”老头坦克回顾到“黑豹”15轻坦,给小编加鸡腿但是有一个小瑕疵,59和69的配图放反了,希望小编改正下[得瑟]

战史威锋

简介:一个普通的军事,历史爱好者,分享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