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脂粟白仓廪丰实的古代中国——“人社系统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讲”丛书出版发行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4-02-02 02:10:25

四大发明造福世界,丝绸之路享誉中外,天文学、数学、医学等成就斐然……古代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出现了稻脂粟白、仓廪丰实的繁华景象。这般盛景不仅得益于发达的农业文明、“大一统”思想等的涵育,还与从先秦时期便出现的社会保障理念制度密切相关。从商代成汤朴素的“重民、保民”思想,到汉代的“抚孤,使幼有依”政策,再到唐朝的轻徭薄赋举措、清朝的藏富于民实践,等等,古人在保障民生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社会保障”这个概念,但相关思想和实践经历朝历代沿袭、改进,一些行之有效的保障救济方法与机构,比如救灾备荒、扶贫济困、养老抚幼等,逐渐被固定下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2023年开始,中国人事出版社策划出版“人社系统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讲”系列丛书,该丛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带领读者系统地了解古人在民生事业中的智慧和贡献。

该丛书分五大专题,包括安民兴业、保障救济、百工百业、官吏制度和工匠文化,首批出版《安民兴业》《保障救济》《百工百业》《官吏制度·俸禄》《工匠文化·传承》5部,分别介绍了中国历代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社会保障制度、利民政策、工资发放制度、官吏选拔制度等方面的发展演变。编著者希望通过对古代各项制度的介绍,引发人们对现代相应制度的探索与思考,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历史离我们已经十分久远,文字却可以拉近我们与古人的距离。本套丛书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通过生动的描述性语言,达到通俗易懂、文约事丰的效果。书中还配有大量精美图片,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安邦之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人们向往的大同社会图景,古人为达到这一目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便提出人是治国之本、宗庙之基的“以人为本”思想。此后,各朝代对民本思想皆有阐释,充分认识到民之于国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民本思想的发展,以及统治者对民本思想的认同和实践,中国传统的社会保障事业才会不断进步。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对弱势群体进行帮助,“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第二,日常贫困救济,为贫困百姓提供食物、钱财、衣服等,并设立专门的慈善机构。第三,医疗保障,官方和民间都会为百姓提供医疗救助措施。第四,养老保障,致仕官员和达到一定条件的普通百姓都可享受养老优待政策。第五,防灾救荒,出现了专门用于赈灾救荒的仓储制度。此外,古代还有住房保障、助学保障和军人保障等制度措施,这些安排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是安邦之基。宋代朱熹《论语集注》载:“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象牙和玉器即使已经加工得很精细了,还要反复雕琢打磨,这便是“精益求精”一词的出处。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求,也是古代工匠的理想和追求。

古代工匠处于“士农工商”的末端,社会地位低下,且很多时候没有人身自由,只是官府登记在籍的奴隶。许多工匠技艺登峰造极,却连在自己作品上署名的资格都没有。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仍坚守初心,“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保持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精神。

此外,技艺师徒相授和家族传承的传统不但传授了手艺,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工匠们对生产的每道工序、产品的每个细节都尽心竭力、力求完美。干将莫邪千锤百炼铸神剑、鲁班匠心独运设机关、李冰屡立奇功修水利……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凝结着工匠的智慧和心血,他们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故事充实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宝库。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历史的钩沉中,我们看到一个个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世,这些盛世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提供了解决人类生存发展问题的宝贵经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历史中有烛火、有温热,寒冬时节,不妨翻开“人社系统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讲”丛书,在半卷闲书半壶茶中,走近活色生香的古代中国。

作者丨田旭岑

编辑丨邱 曼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