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芯片到AI,美国对华出口管制趋严,没人想成为下一个华为

妙语侃科技 2024-01-26 11:49:55

本文原创,请勿抄袭和搬运,违者必究

从2018年开始,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关注就没有停止过。先是华为,中兴被列入实体清单,此后几年针对华为实施了四轮制裁。在产业方面,从芯片到AI,以及如今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等等,美国对华出口管制趋严,没人想成为下一个华为。

美国对华限制的态度

美国对华限制的态度可以说是相当严厉的。近年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实施禁令、对中国学生和学者的签证限制、对中国企业的制裁等。

美国嘴上说着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其实是担心中国在技术领域的崛起会威胁到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所以美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不断遏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如果是自己限制不了的,那就拉上盟友一起。

美国曾试图拉拢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组建“芯片四方联盟”,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中国大陆半导体出口管制。不过韩国并没有表现出想要加入的意向,所以这个联盟也就不了了之。

不死心的美国又拉上荷兰,日本达成三方协议,针对光刻机,刻蚀机等先进制程半导体设备执行出口管制。芯片只是美国行动的一部分,还有AI领域。

英伟达原本可以向中国客户提供大量的高端AI芯片,用于训练大模型。结果A100,H100和特供版A800,H800芯片都被限制出口。再看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美国执行了一项规则,一旦美企采购中企电池,就不能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补贴。

美国这是让美企站队,要么选补贴,要么继续用中企电池,这导致符合补贴的汽车数量从43款降低到19款。美国对华的限制态度一目了然,就是要阻止中国科技崛起。高端限制出口,中低端继续做中国的生意。

没人想成为下一个华为

美国的限制范围不断扩大,造成的影响也会牵涉越来越多的企业。台积电、ASML、英伟达等等想和中国做生意的企业都在想办法绕开限制,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推出中低端产品,以符合出口管制。

或者申请美国的豁免许可证,好继续在中国做生意。可以发现这些企业都没有硬刚美国规则,而是选择了遵守禁令,因为没人想成为下一个华为。如果触碰了美国规则红线,就有可能被美国一视同仁,当成打击的目标。

就比如新思科技曾被爆出继续向中企提供EDA软件技术,结果就被美国调查。希捷也曾无视美国规则,继续向中企提供硬盘产品,结果就是被美国处以巨额罚款。

有了这些先例,谁也不想把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难道就没有破局之法吗?

站在被限制一方的角度,其实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自力更生,加大自研力度,用自研产品替代进口设备。等美国意识到中国不需要进口他们的产品时,着急的就是美国了。

同意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

4 阅读:1028
评论列表
  • 2024-01-26 13:30

    也没人能成下一个华为,是不是啊,柯基犬便便[笑着哭]

妙语侃科技

简介:不一样的观点,谈实事,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