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结赞推动清水会盟,朱泚之乱后因攻唐失利,随即设计除去唐朝名将

史海撷英 2024-02-05 15:14:01

唐朝和吐蕃二者可谓是同生共死的老冤家了,而且二者在发展轨迹上也很相似。唐太宗缔造贞观之治的时候吐蕃方面就是松赞干布领导吐蕃进行一系列建设;唐朝出现武则天专权甚至称帝的时候,吐蕃也出现了掌权的女子赤玛伦;到后期唐朝奄奄一息的时候,唐武宗大力灭佛,吐蕃这时候出现了朗达玛灭佛,最终以朗达玛遇刺,吐蕃分裂而告终。

在近三百年的唐蕃历史中,双方都出现了很多名臣名将,吐蕃大相尚结赞就是其中之一。

尚结赞出身于吐蕃四大尚族之一的那囊氏。这个家族早在雅砻河谷的部落联盟时期,就已经是吐蕃王室悉勃野家族的家臣了。在敦煌文献的《赞普传记》中记载,止贡赞普被杀后,那囊氏家族的赞雄甲与哈牙木胡西库二人用涂有剧毒的藏獒毒死罗昂达孜,为止贡赞普报了仇。之后其家族成员还曾出任过大论,不过此时那囊氏还未与王室联姻,不能称为“尚族”。

这个家族最早跟着吐蕃王室打天下,但跟王室联姻却是四大尚族中最晚的。直到尺带珠丹时期才跟王室联姻,并生下了下一代赞普赤松德赞。也正是因为赞普母族的关系,那囊氏在赤松德赞时期冉冉上升,最终权倾朝野,隐隐有了向噶尔家族致敬的意味。这段权臣岁月的代表人物,正是尚结赞。

尚结赞第一次在史料里出现是在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这一年桑耶寺建成,赤松德赞特意主持一次兴佛盟誓,尚结赞作为参会的大臣,名字出现在兴佛证盟诏书之中。此时,他所担任的官职为宰相同平章事,也就是吐蕃众相之一。

从名字的排序上看,尚结赞的名字排在尚结息、恩兰・达札路恭之后,位列第三。

唐蕃形势图

尚结赞的名字位列尚结息和达札路恭之后,倒也很好理解。

尚结息的名字在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就出现在了《吐蕃大事记年》里,而且是冬季盟会的主持人。到了宝应元年(762年),尚结息已经成了吐蕃军队的主帅,带领着尚・东赞、达札路恭(马重英)、尚・赞磨等一干猛将,在河陇开疆拓土,最终攻克陇山,直接杀进了长安。在这次军事行动期间,尚结息被调回拉萨,有可能就在这个时间节点附近,成为了吐蕃大相。

至于达札路恭,他起步于尺带珠丹去世后的乱局,以状告朗氏、末氏谋反走进了权力核心圈。之后,他又力主对唐朝实施惩罚,带领吐蕃军队打进长安。有如此不世之功,名字排在大相之后也是实至名归。

对于尚结赞来说,由于《吐蕃大事记年》在咸亨四年(673年)以后的部分残缺了,不知道从咸亨四年(673年)到大历十四年(779年)之间,尚结赞是怎样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只知道,在咸亨四年(673年)大事记年里没有尚结赞的名字,可见那时候,他还是个不入流的官员。不过到了大历十四年(779年)的时候,尚结赞进入了吐蕃权力结构的核心圈。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他之后的道路,藏文史料里已经没有了记载,所幸唐史的记载可以补充一些藏文史料的缺失。

在《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建中三年九月,唐使崔汉衡与蕃使区颊赞至。时吐蕃大相尚结息忍而好杀,以尝覆败于剑南,思刷其耻,不肯约和。其次相尚结赞有材略,因言于赞普,请定界明约,以息边人。赞普然之,竟以结赞代结息为大相。”

赤松德赞

这条史料可以透露几个信息:尚结赞成为大相的时间点,约在建中三年(782年)附近;此时的尚结赞属于吐蕃大臣里的主和派;此时的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希望战事平息,用主和派替代了主战派。

但仅知道这三点,还是略显单薄,还可以通过还原背景的方式来补充一些内容。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代宗李豫驾崩,唐德宗李适即位。

李适由于对做太子时,受到回纥的侮辱念念不忘。上位以后,立刻就改变了唐朝的对外政策,遣使入蕃、释放俘虏,积极与吐蕃改善关系。这种政策转向让吐蕃君臣有点措手不及,大臣们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尚结息和达札路恭属于强硬派,主张不管唐朝的态度,继续发动进攻;尚结赞则敏锐地察觉了赤松德赞的想法,力主会盟和谈,实现和平。正是因为猜对了领导的心思,他才得以更进一步,爬上了权力巅峰。

要注意一点,尚结赞登顶的前提是缓和唐朝关系,他成为大相之后的第一件工作,恰恰是主持与唐朝的谈。换句话说,与唐朝和谈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尚结赞的政治命运。

但唐史的记载,毕竟是来自于外部的观察,不可能洞悉吐蕃内部的所有细节。

当时吐蕃内部的权力斗争,并非仅仅因为主战与主和的意见分歧。据敦煌历史文书P・T・1287号《赞普传记》记载,在尚结息与尚结赞之间,实际上还有一任大论恩兰・达札路恭。

从时间顺序上说,尚结息做大相的终止时间在建中三年(782年),之后由达札路恭接任。他只干了一年的大相,建中四年(783年)尚结赞继任,并一直干到了贞元十二年(796年)去世。也就是说,在战和之争以前,吐蕃的政治版图就已经开始变换了。

达札路恭不过是两个尚族豪门之间的过渡性人物,纳囊氏家族正在发力,取代了尚结息代表的琛氏家族。这种纳囊氏取代琛氏的权力变换,相当于尚族之间的换挡,由赤松德赞的母族替换尺带珠丹的母族。这种权力置换属于隐性因素,不容易被人注意,但他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

成为大相之后的尚结赞立刻着手推动唐蕃会盟,这次盟会的最终结果就是唐蕃划定疆域的清水会盟。

在盟约签订之前,尚结赞展示了他文学才能。他对唐朝国书中使用“贡”、“赐”等字提出了异议,并成功迫使唐朝修改成了“进”、“寄”等字眼。这种在外交活动中提高吐蕃地位的举动,将吐蕃与唐朝的地位拉到了平等相对的地步,无疑博取了赤松德赞的欢心。

但在之后面对面的会盟时,唐朝大臣又使出了一个小伎俩。唐朝参加盟会的大臣,品级明显低于吐蕃大臣。吐蕃参会的大臣以时任大相尚结赞为首,辅以次相论悉颊赞、论臧热。唐朝的首席会盟使为张镒,官职仅为中书侍郎、凤翔陇右节度使,其他官员也就是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都官员外郎。

据记载,唐朝得知尚结赞亲自领衔之后,本来准备派出具有宰相身份的朱泚为主盟代表,但在宰相卢祀的主导下,最后仅仅派出了张镒。这说明,不光吐蕃内部有强硬派,唐朝内部也有一帮人不希望合盟成功。

清水会盟

尚结赞一反审查国书时的锱铢必较,居然没有提出异议。以尚结赞心思缜密的程度,这种明显的不对等,他不可能察觉不到。但他没提出反对,恰恰说明唐蕃会盟的成功与否对他的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影响。他以主和登顶,必须要给会盟一个完善的结局。

此次会盟会盟涉及的疆域划分,由吐蕃一方提出,唐朝照单全收。这个重大成果已经非常丰硕了,尚结赞不希望节外生枝,出现其他变故。这种适度的退让,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他也受到了国内强硬派的压力,必须尽快了解此事,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等到盟会结束,尚结赞坐稳了大相之位,他下一步的举动会是什么?保持唐蕃之间的长久和平吗?当然不是!他要做的是为吐蕃谋取更大的利益!

唐蕃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是一种获取更大生存空间的博弈。这种博弈从禄东赞手里发起,已经持续了一百二十年,早就形成了强大的惯性。以尚结赞的智商不可能做螳臂当车的举动,堵上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去维护唐蕃和平。再加上,唐蕃之前又不是没有会盟过,这些盟誓的文书通常都是墨迹未干便遭到撕毁。

唐蕃的赤岭会盟断断续续谈了四年,总算达成了协议,双方还宣喻边将不得互相袭扰。但三年之后,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便率军杀入吐蕃境内两千余里。

之后的会盟寿命就更短了,肃宗宝应元年(762年)正月唐蕃盟誓,到了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便攻入了长安,和平仅仅维持了1年零9个月。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三月,唐蕃再次盟誓,同年九月吐蕃便参与仆固怀恩之乱,对唐朝发动了进攻,盟誓的有效期只有6个月。

唐蕃双方都清楚,会盟就是个阶段性成果。身为大相的尚结赞不可能不清楚这点,他要做的只能不断获取新的利益,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唐朝内部发生了动荡,先是河北四镇之乱,而后是泾师之变,再后来是朱泚之乱。走投无路的唐德宗以割让安西四镇、北庭为代价请吐蕃出兵平叛,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尚结赞当然不会放过,双方在奉天城内草草盟誓之后,吐蕃大军开进关中,给了朱泚叛军致命一刀。

结果等叛乱平息,唐朝反悔了,不想割让四镇北庭,就想花钱平事。

对尚结赞来说,到口的烤鸭愣是自己飞走了。这让他实在没法对赞普和各位臣僚交代,怒火中烧之下,尚结赞失去了往日冷静精算的本质,仓促动员军队攻打陇山实施报复。但他的军事行动失利,李晟带兵重创吐蕃,尚结赞几乎被俘。经过这场失利后,他蜕变成了一个强硬派的大臣,力主对唐朝实施军事打击。但他也认识到,唐军的战斗力已能与吐蕃相抗衡,尤其是唐军中的几位将领更是很大的威胁。

于是他开始谋划一盘大棋,使出了一条环环相扣的反间计,目的就是“唐之良将,李晟,马燧,浑瑊,当以计除之。”随后,平凉劫盟的大戏上演,李晟、马燧都因尚结赞的计谋而失去了兵权,只剩浑瑊一人幸免。尚结赞运作的连环计也算成功了三分之二。

但平凉劫盟只能算尚结赞个人的高光时刻,这次事件重创了唐蕃之间的外交联系。要知道,之前唐蕃虽然打得昏天黑地,但使臣之间的互访并没有中断,双方对使臣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可平凉劫盟事件的爆发让双方之间的互不信任从战场弥散到了朝堂上。

唐德宗干脆于贞元三年(787年)八月断开与吐蕃的联系,双方信使不通长达16年,直到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五月才恢复使臣互访。

与此相应,唐德宗还在李泌的建议下,开始实施“西联大食、北和回纥、南结南诏”的困蕃之策。从某种程度上说,德宗能放下对回纥的心结,接受李泌的困蕃之策,还是拜尚结赞所赐。

到了平凉劫盟以后,尚结赞已经彻底坐稳了大相之位,又一段权臣当道的岁月在吐蕃政坛上展开。

贞元九年(793年)南诏王异牟寻给剑南节度使韦皋的信中,对吐蕃国内的朝政有过一段描述:“天祸蕃廷,降衅萧墙,太子弟兄流窜,近臣横污,皆尚结赞阴计,以行屠害,平日功臣,无一二在。”

0 阅读:42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