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广东恒兴水产食品事业部研发总监陈升:水产供应链巨头,如何快速突围预制菜市场?

食品配方创新 2024-04-10 13:22:38

陈升  广东恒兴水产食品事业部 研发总监

关于恒兴集团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多年来,恒兴以“恒农兴邦”为使命,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愿景,现已发展出一条完整的水产食品产业链,业务板块包括种苗繁育、饲料产销、动物保健、水产养殖、食品加工、智慧渔业、水产交易平台等。

恒兴全力打造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数智化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210多亿元。并先后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恒兴坚持联农带农,通过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带动了4万多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专访广东恒兴水产食品事业部研发总监陈升:

水产供应链巨头,如何快速突围预制菜市场?

作者:食品配方创新

如果提到预制菜,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小龙虾、酸菜鱼、烤鱼.....细心观察会发现,市场中热销的预制菜已经悄悄指向了水产预制菜。不仅是攻占了南北餐饮店的“酸菜鱼”,就连“小众”的佛跳墙、牛蛙等,也因为预制的方式,得以走进千千万万户的家庭,简单烹饪就可以成为一道日常的美食。

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6年水产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2576亿元。市场端的潜力和增长带动了供给端的走高,从2020年开始,叮叮懒人菜、盒马、海底捞等企业纷纷入局水产预制菜市场,赛道内涌入了电商、餐饮、传统预制菜企业等各路玩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伴随着预制菜舆论的持续发酵,消费者也变得更为谨慎和“挑剔”。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兴”)作为我国水产供应链的巨头之一,在布局预制菜业务仅仅两年后就取得了10亿元的突破,在品牌、产品、渠道等方面成功转型。今天我们就走进恒兴,去倾听他们在水产预制菜的布局、洞察、创新和对未来的探索。

水产供应链巨头的“前世今生”

1991年,恒兴正式成立,从做粮食贸易开始起家,1995年正式转型饲料生产,3年后就奠定了国内水产饲料行业的领导地位。2003年,恒兴成立了水产食品事业部,开始布局和搭建水产产业链,到了2010年,恒兴的水产产业链布局已经基本成熟。2015年,恒兴承建了埃及国家渔业产业园项目,实施“项目规划设计+设备出口+工程承揽+技术服务”的水产产业链项目整体输出的恒兴模式,为埃及填补了海水养殖的空白,也为恒兴国际化战略刻下了重要里程碑。2017年开始,恒兴以“食品企业”重新定位,充分发挥水产食品产业链的优势向下游延伸,为连锁餐饮和食材交易平台提供供应和服务。2020年,伴随着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市场端的变化,恒兴全面进军水产食品领域,并成立恒兴食品品牌,全方位拓宽销售渠道。到2021年,恒兴已经打造出多款亿元级别的爆款预制菜,预制菜销售总额突破十亿元。

大口喝汤烤鱼(螺蛳粉口味)

30多年的开拓进取,恒兴打造出了一条“从塘头到餐桌”的完整水产食品产业链,成长为一家主营种苗繁育、饲料产销、动物保健、水产养殖、食品加工、智慧渔业、水产交易平台的大型民营企业。先后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字农业先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世界水产100强企业”等荣誉称号,真正成为了一艘在蓝色海洋中披荆斩浪的巨轮。

用“六鱼两虾一蛙”打开水产预制菜市场

在中国水产行业,恒兴无疑是一艘巨轮,踏足食品赛道,恒兴尚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重新定位为“食品企业”之后,恒兴持续探索,逐步打造出属于自己DNA的“恒兴模式”。

依托在水产产业链的深厚优势,在产品端恒兴以产业链的“六鱼两虾一蛙”(金鲳鱼、黑鱼、鲷鱼、海鲈鱼、巴沙鱼、清江鱼、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牛蛙)为基础,打造了冷冻食品、预制菜、休闲食品三大食品版块,并聚焦预制菜陆续开发出200多款产品,包括即配、即烹、即热、即食等系列产品。其中,恒兴鲜虾、一夜埕金鲳鱼、金汤酸菜鱼、菠萝咕噜金鲳鱼等预制菜产品纷纷走红,成为海内外消费者的“心头好”,单品销售额均过亿元。

在食品业务的稳步推进下,恒兴打造出恒兴恒、恒兴渔港、侃大海三大子品牌。其中“恒兴恒”是主打具备性价比的冷冻水产品及即配预制食品的品牌,客户定位为批发商、流通商、餐饮供应链;“恒兴渔港”是主打C端的中高端品牌,以“美味、营养、高颜值”链接C端消费者的家庭食用场景;“侃大海”主打水产食品休闲零食,定位三餐四季的“快食尚”。

恒兴BC两端双轮驱动,当前主要服务于大型连锁餐饮,未来在C端也会全面打开,包括线上、线下,涉及垂直电商、直播,社区团购平台,商超便利店等,以平稳的步伐持续开拓预制菜市场。

多维洞察,高频打造明星预制菜的密码

疫情后的消费市场就像是波谲云诡的海面,恒兴能够在BC两端齐头并进,离不开对于“海面”的细微洞察。作为恒兴水产食品事业部的负责人,陈总向我们分享了他对于行业的洞见。

陈总说道,水产品“从塘头走向餐桌”其实存在不少痛点。一是水产品种类繁多,仅现在能够识别的就有几万种,可以实现人工养殖的有上千种,想从中筛选出具有经济价值的品种来进行深度的培育和加工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二是水产品的规格更加细分和复杂,难以统一,在加工过程中标准化难度很高;三是水产品的产学研体系远不如传统畜禽类完善,科技支撑相对薄弱;四是水产品个体差异很大,不同鱼的腥味和肉质各不相同;五是传统流通渠道依然占比很高,养殖户-鱼贩-商贩-饭店的流通链条占据着很大的市场;六是部分内地消费者存在认知惯性,他们对水产食品的认知还停留在以前,市场仍需教育。

一夜埕金鲳鱼

壹品海鲜煲

同时,水产预制菜的发展也存在机遇,特别是连锁餐饮的高速发展,使高度标准化的口味无形中教育了大量消费者,为预制菜进入C端渠道奠定了重要的认知基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脱离餐饮环境去向消费者提供全新的,没有认知概念的预制产品非常困难。

而在消费者端,经历几年市场的洗礼,消费者对于水产品的核心需求逐渐凸显,一是初级加工品,如整虾、熟虾、虾仁等最受欢迎;二是即配预制菜,特别是保留了水煮、清蒸、煎这样的的“轻”烹饪方式的产品更被消费者所接受。

基于对行业和消费者的洞察,恒兴形成了自己产品开发的逻辑,他们在推出新品时会通盘考虑BC两端,并挖掘消费者习惯、核心场景、核心需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这样的思路下,恒兴接下来会推出锁定周一到周五的年轻人的即配预制菜,并且从做一道菜偏向于做一餐饭。另外,恒兴也会开拓水产品在米面制品中的创新应用,比如结合汤饺、广式点心等。

理念与创新,铸就核心竞争力平稳远航

越是内卷的时代,越是考验一家企业的内功,除了洞察,恒兴成功的背后也离不开企业理念和科技创新的驱动。陈总说道,恒兴二字源于“恒农兴邦”,在30多年的发展中,恒兴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为农民服务。多年来,恒兴坚持"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服务"运作模式,通过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解决农户难题。通过技术帮扶、产业帮扶、资金帮扶,成功带动了4万多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在创新方面,恒兴成立了由院士领衔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在种业、养殖、食品研发等不同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如在种业方面,恒兴承担了由国家科技部立项的863计划,与中山大学联手开展对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动物的育种研发工作,历经近10年,成功选育出第一个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中兴1号",破解种虾受制于国外的“卡脖子”难题。同时,863基地突破了石斑鱼、金鲳鱼、军曹鱼等人工孵化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在食品业务中,恒兴的研发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开展联合攻关新产品、新技术,结构设计等,形成自主开发与联合开发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特别是在预制菜版块,从多种食品工艺角度展开技术研究与产品创新研发。先后突破了水产品超低温快速冷冻技术,能够迅速降低产品温度,减少慢速冷冻的组织破坏带来的产品口感的折损;以及水产品高温高压灭菌转化技术,通过多品种,不同加工工艺的产品进行广泛的高温高压参数测试,最终选出最合适的方案来保证产品保质期的稳定性和食用的口感风味。为了满足对于研发、加工、生产的需求,恒兴在今年扩建了恒兴海洋食品工业园(湛江遂溪),恒兴食品城市央厨工业园(广州南沙)等新工厂,预计都会在近期投产使用。

“恒农兴邦”是恒兴这艘巨轮的船舵,创新则是船身快速穿行在市场中的引擎。未来,恒兴将以持续创新的面貌,打造安全、健康、美味的水产预制菜产品,找准新消费、新市场、新业态、新生代的需求,与行业实现创新发展。

0 阅读:1

食品配方创新

简介:食品、饮料配方技术创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