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传播之谜:绿洲、草原还是海路?历史轨迹待揭晓!

船长卡戎 2024-05-14 07:15:24

前段时间,我们讲了小麦在中东等地被驯化以后来到了伊朗地区。在这里,人们用粗山羊草嫁接培养出了全新的六倍体小麦。如今我们叫他们普通小麦或者面包小麦。

时光流转,我们故事的主角小麦并未停下脚步。约莫在八千年前,它跨过了连绵山脉,悠然步入了现今土库曼斯坦的广袤土地。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它为当地的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现在我们知道,在很久以前的广袤无垠的亚洲大陆上。有一条贯穿东西的神秘通道,现在他们叫做“沙漠绿洲丝路”。这条丝路从中国古老的都城长安出发,穿越中国西北的茫茫戈壁,翻过中亚的崇山峻岭,然后再走过西亚的沙漠,最终抵达遥远的罗马。

据记载,这条丝路的起源是在汉武帝的时代。当时,他命令一位名叫张骞的勇敢使者出使西域。张骞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和西域的联系。随着近些年的考古发现,在这条丝路上的东西方交流其实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的两千多年就已经开始了。而在8000年—6000年前这段时间,小麦出现在印度次大陆和巴基斯坦,古人完全可以通过沙漠绿洲路线进行东西方交流。

3300年前的小饼

但是按照这个史料,有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那就是起源于西亚的小麦在从西向东的传播中,理论上率先到达的应是中国西部。但是,目前的考古发现确证明,小麦到达我国新疆北部之后没有向内地继续传播。具体来说,在5500年前中亚西天山的山脚有小麦的脚步。在5200年前的新疆阿勒泰的通天洞遗址,又发现了它的踪迹。另外提一下,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小麦遗存。然后在4000年前左右,在甘肃找到了小麦。

近些年的考古发现,却证明小麦突然出现在山东沿海,比河西走廊等西部地区早了600年。先民踪迹并没有出现在沙漠绿洲路线的中间路段,也就是我国新疆中南部与河西走廊地区。综合来说,早期小麦遗存呈现出东多西少、东早西晚的考古现象。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气候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剧烈的干旱事件。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研究员通过一项多学科交叉研究。具体来说,他们从石笋中取样进行分析。石笋可以反映出古代的气候信息。他们将取回的石笋磨成粉末,进行同位素和元素分析,同时通过钻取粉末进行U-Th放射性定年,来确定石笋的生长年龄。通过这些方法,他们建立了一个过去7800年里干旱区最精确、分辨率最高的降水变化序列。他们发现5820年前到5180年这段时间里,中东亚地区经历了一场长达640年的超级干旱。

这场大旱影响了史前亚欧大陆文化沿绿洲路线的交流发展,也许像小麦的传播就受到了影响。位于欧洲和亚洲之间有一片广阔的草原地带。大概从西边的中欧地区一直延伸到东边的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它很早就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考古发现证明在6000年到4000年前,迁移的人群放弃了绿洲路线,选择了这条欧亚草原路线。他们沿着欧亚草原向东又南下的路线迁移交流。这种迁移方式的改变,为早期小麦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有学者提出:早期小麦很有可能是通过欧亚草原通道直接由西向东传播。当到达大兴安岭西坡后,人们将小麦折向南方,然后进入华北太行山东麓地区,再转而进入山东。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山东半岛出土的小麦年代较早。

4400年前的小麦

但是这也有个问题?

既然小麦可能是顺着北方的欧亚草原一路“旅行”过来的。那么按照这个推论应该在这一路沿线的考古遗址里,找到比山东半岛更早的小麦种植痕迹。很遗憾,目前还没有特别有力的证据。

还有更神奇的,前几年研究的福建黄瓜山遗址。在这个遗址中也发现了4000多年的小麦。

莫非除了绿洲丝绸之路,北方草原之路,还有一条海路传播了小麦?

0 阅读:49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