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缺乏肉食,为何不顾国际谴责坚持捕杀鲸鱼?原因很荒唐

文史天下 2024-01-11 23:31:26

2009年,美国导演路易·西霍尤斯执导的环保纪录片《海豚湾》在全球上映。这部带着“血腥”的纪录片将日本疯狂捕杀海豚的场面展现在全球观众面前。最让人不忍的是日本渔民在猎杀海豚后,居然还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这部片子播出后,令无数观众泣不成声,并在全球掀起轩然大波。实际上,这只是日本疯狂捕杀海洋保护动物的冰山一角。日本在捕杀鲸鱼方面,无视国际谴责与反对,更加汹涌疯狂。

自2019年日本正式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以来,每年捕捉的鲸鱼数量都在三四百头以上,但都是以科学研究的名义做掩饰,研究后将“副产品”鲸鱼肉卖掉。

早在1982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就已经禁止全球商业捕鲸,鸡贼的日本却玩起了文字游戏,打着“科学捕鲸”的旗号继续活动。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有超过40万头各种鲸鱼遭到日本捕杀,占据全球鲸鱼捕杀量的八成以上。

如果说二战后日本捕鲸是为了解决国内食物匮乏,肉类不足的问题,还能说得过去。但从60年代末,日本就已经跻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存在食物与肉类短缺的问题。且现在日本国内,只有不到5%的民众接受鲸鱼鲸鱼肉,整体消费量并不高。

日本为何不顾国际社会强烈的反对,即便是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每年仍然大肆捕杀鲸鱼呢?他们有着一套诡辩的说辞,总结下来主要有如下三点。

1、保护水产资源

日本全国渔业协会的说法是鲸鱼的食量庞大,普通鲸鱼每天的进食量2-5吨,蓝鲸每天最高能吃下16吨的食物。海洋里有上百万只鲸鱼,每年所吃的鱼与世界渔业总产量相当。为了保护水产资源,有必要对鲸鱼进行适当的捕杀。

这种说辞显然站不住脚,海洋有一套完整的生物链。正是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捞,造成了鲸类急剧减少,有些品种甚至到了灭绝的境地。保护水产资源的正确方法显然是减少过度捕鱼,保持海洋生态的平衡。日本一方面过度捕鱼,另一方面又不停止对鲸鱼的猎杀,只能对环境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2、出于科学调查目的

所谓的科学调查只不过是为了掩护商业捕鲸的幌子罢了。可以说,是以科学调查之名行商业捕鲸之实。

从科研角度而言,调查捕鲸没有必要把鲸杀死。退一步来说,即便是需要杀死鲸鱼做成保本研究,一头活几头鲸鱼就足够了,完全用不到像日本那样每年猎杀几百头鲸鱼。还有报道说,实际上日本每年捕杀的鲸远远超过对外公布的数字。

3、捍卫饮食文化

按照日本捕鲸协会的说法,日本有几千年的食用鲸鱼肉的传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了。二战后,日本食物短缺,大量捕鲸帮助日本解决饥饿问题。

如今,日本食物充足,饭桌上各种鱼类应有尽有,但日本人却还在维持着吃鲸的传统。比如,日本大部分的公立中小学校让学生吃鲸肉,还有一些城市每年都会举办“鲸食文化节”,以加深对所谓捕鲸文化的理解。

甚至有日本人认为,禁止捕鲸是对日本饮食文化的亵渎。在日本人看来,西方国家反对捕捉鲸鱼是对日本文化的不尊重,停止捕鲸是向“反捕鲸势力”低头,有辱日本的国格。

当年是吃着学校供应的鲸肉午餐长大的日本人,其中一部分人已经成为政府高官,将停止捕鲸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显然不现实。

实际上,鲸鱼肉的口感粗糙,并不好吃,不适宜作为肉类食用。归根结底还是商业利益驱动,一只成年蓝鲸体重在20--35吨之间,身体的各个部位都非常有价值,可以制作肥皂、鞋油、衣服、皮包、工艺品等,平均一头成年蓝鲸的利润可达到数百万人民币。难怪日本人对捕捉鲸鱼趋之若鹜了!

0 阅读:81

文史天下

简介:这里有黑历史、冷知识、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