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钱办电音节,济南这个小山村咋想的?

新黄河 2024-05-20 11:51:07

5月18日,位于济南和泰安交界的长峪村人流如织,比过年还要热闹。小河边搭起了天幕吸引大家露营、烧烤,孩子们撒了欢,玩水、捉鱼不亦乐乎;广场上的男女老少跟随电音忘乎所以地舞动,来自临清的京剧演员把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各种惊险刺激的表演轮番登场,夜幕降临还有璀璨的烟花秀;村子主干道两边,棉花糖、团扇、炒酸奶、烤玉米以及农民自家地里的土特产,吸引着游客驻足;到了饭点,还有5块钱一碗、免费送馒头的大锅菜,40元吃到撑的非遗“媳妇宴”。来的游客都说:村子不大,想法不少。

这里正在举办“山谷的意志”电音节,小山村里充斥着“又土又洋”的迷人氛围,那些远去的乡村记忆,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和电音的躁动,以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方式向游客招手。

要想富,先转变思路

“办电音节,而且一连举办四届,是因为热爱音乐吗?”面对新黄河记者的问题,长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孟令钧的回答直截了当。“我不喜欢音乐,五音不全,歌都不会唱。”孟令钧不爱音乐,但他爱长峪村,这是他出生、长大的地方。

四年前,在城里干传媒公司的表弟找到他,提出了回村办电音节的构想,孟令钧眼里的表弟有文化、懂艺术,对家乡有情怀,出于信任,一口答应了,没想到一办就连办了四年。

“一开始,村民都没兴趣,觉得不如听个歌,唱个戏,没啥意思;第二届的时候,开始有一部分人产生了兴趣,能和年轻人跳起来了。”村民的转变,孟令钧看在眼里,而随着电音节的举办,他自己的思想意识也在悄悄变化。

“第一年只是被动地帮忙,第二年感受到了一些肯定,第三年感觉村里需要发展,电音节或许是个切入口。”孟令钧的想法也得到了街道办的支持,从“草台班子”到“正规军”,通过前三年的积累,孟令钧和他的团队在磨合和历练中迅速成长。

长峪村位于济南、泰安交界处,距离市区较远,得益于天然的风光和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会在周末、假日自驾到这儿,感受乡村的静谧。孟令钧是干广告出身,对市场有着敏锐的嗅觉,没流量就引流,没节日就办节,只有主动作为,长峪村才能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除了电音节,孟令钧还在村里举办过“村晚”、时装秀,每次活动都能让这个小山村刷一波存在感。办节对村里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但孟令钧认为,算账不能只看钱,有时候他还会垫钱,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办活动投入大,现在给村里带来的投资和回报还有差距,今年我们的思路又有变化,就是要推出产业,增加集体收入、村民收入,挣钱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摸索的过程中增加了经验,从赔得多到少赔一点,从不挣钱到少挣钱,这就是进步。凡事都有个过程,先付出才能有收获。”

据了解,第四届电音节在数据上又有新的突破,共吸引游客5000余人次。通过电音节的举办,实现销售额15万余元,纯利润达到7万余元,推动农民致富增收。

留住乡愁,也留住希望

今年是孟令钧当选村支部书记的第七年,夸他的除了本村的村民,一位外村人也说他“干得不孬”。有村民告诉新黄河记者,为了迎接这次活动,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已经准备了十几天。

进村的山路有些窄,活动当天,右侧走车,左侧施划好了停车位,三四位工作人员熟练地指挥停车,下车后只需等上几分钟就有摆渡车接游客上山;河边的天幕是提前扎好的,先到先得,享受免费的美景;不仅如此,听音乐、蹦迪、看京剧、艺术表演、烟花都不用花钱。如果真的想“剁手”,可以买点路边的小吃、饮品,可以带些艾叶产品回家,或者支持一下老乡们的田间特产。吃饭可以自带,也可以尝尝热气腾腾的大锅菜,5块钱一碗,送村民自己蒸的大馒头,一个不够再给一个,管饱;“媳妇宴”是村里的特色美食,凑齐8人就开席,一位只需40元,享用12个菜,找回儿时在农村吃大席的感觉。

孟令钧是退伍军人,当初回家当村干部,初心就是想给村里干点事。他的手下有一支二十多人的“蓝天志愿者”服务队,“队伍里有大学生、退伍军人、年轻党员,素质觉悟都很高,都非常正气,一声令下无怨无悔,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求回报。”孟令钧说,这支队伍是他的骄傲。

为村民办实事,村民都记在心里,凡是村里办活动,村民都会积极响应。孟令钧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说,“正在忙前忙后的,有一部分是公益岗,也有主动来帮忙的村民,这在村里很常见。大家现在也意识到了,只有闲置的劳动力动起来,个人、集体才能有收入。”这些年来,村民的支持让孟令钧干劲十足,“越是这样越得好好干”。

一个幸福的村庄应该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电音节这天,“媳妇宴”的所有收入都将投入到村里的幸福院,在这里,7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吃饭。

一个有希望的村子还要留住年轻人。孟令钧是个务实的人,他知道要把年轻人留在村里,必须增加收入,而只有村里有了产业,年轻人才有可能回来。为此,孟令钧正大力发展村里的四个产业,一个是艾叶加工,一个是果树种植,一个是“媳妇宴”,还有一个是民宿。随着电音节的举办,艾叶产品正式推向市场,“媳妇宴”经过“练兵”也正式营业,果树种植已经发展了3.53公顷,第一家民宿已经开门纳客,下一批民宿也正在审批中,还有一些年轻人表达出想回家创业的想法。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赔钱办节带来的流量正悄悄改变着这座小山村,现代元素和村庄资源自由碰撞,长峪村交出了一份音乐+美食+文化+旅游的创新答卷,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记者:任晓斐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