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旧居大青楼三楼揭开“神秘面纱”

辽沈晚报 2024-02-07 07:30:32

张学良旧居大青楼三楼首次对外开放。辽沈晚报记者 王迪 摄

日前,包括张学良的“定远斋”珍藏室等张学良旧居大青楼部分房间完成了复原,正式向游客开放,不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大青楼原有的展览体系,使人们对张学良的个人爱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也意味着张学良旧居自1988年开放以来,首次向观众揭开大青楼三楼的“神秘面纱”。

张学良“定远斋”珍藏室等

完成复原

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副馆长赵菊梅介绍,为了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张学良旧居,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将文物建筑全面的展示给观众,张学良旧居在2023年将大青楼三楼的办公区域进行腾迁。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缮及布展,大青楼三楼部分房间的复原陈列于日前正式向游客开放。

大青楼位于张学良旧居的东院,是中华巴洛克式建筑,1922年大青楼落成后,张家即将居住和办公的重心从中院三进四合院移到了这里。

此次复原以在旧居生活和工作过的相关人员如张学铭、张怀卿、温守善、赵吉春等人的回忆性访谈为基础,以对大青楼全面实地勘察为依据,查阅了1947年张学良二弟张学铭向沈阳市政府上报的九一八事变期间张家“财产损失报告单”和《北洋画报》《大公报》的相关记载,并研读了《民国家俱》《民国老广告》等书籍,重点复原了三楼张学良的“定远斋”珍藏室及张学良与于凤至的长女张闾瑛的卧室及起居室。

“众所周知,张学良喜好金石书画艺术收藏,是民国时期收藏界久负盛名的‘四公子’之一,被誉为‘公子收藏家’。早期受他的恩师金梁、白永贞等人的影响,为研习书法,他开始收藏一些古钱、古籍、碑拓、印章等;并陆续收藏了书画、缂丝、瓷器及其它杂项。”赵菊梅告诉记者,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的藏品逐渐以明清书画为主,尤其以山水及梅兰竹菊题材为多。

此次“定远斋”的复原陈列主要结合张学良早期的收藏喜好,对九一八事变前设在大青楼的珍藏室进行了原状展示,家具以珍贵的金丝楠家具为主,瓷器以明清时期的青花瓷为主。

张闾瑛的卧室及起居室位于三楼南侧转角房间,室内陈设以西式家具为主,体现了当时上流社会时髦的社会风尚。张闾瑛生于1916年。在她很小的时候,张学良就把她与弟弟们送到沈阳著名的画社——“湖社”,跟随李上达学画。在画社刊物《湖社月刊》中,刊登有张闾瑛及两个弟弟的大量画作。1930年辽西发生严重水灾,于凤至积极开展赈灾活动。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年仅14岁的张闾瑛带领弟弟闾珣、闾玗将三人画作三百余幅,在省教育会内举办展览进行出售,并将全部所得捐出解救流离失所的灾民。1933年,张学良下野出洋,闾瑛姐弟三人随同父母一起前往欧洲考察,后来留在英国接受教育。在此期间,张闾瑛与丈夫陶鹏飞相识。二人结婚后,定居美国。2016年2月,张闾瑛过世于美国,享年100岁。

未来计划对张学良旧居

主要建筑全部对公众开放

赵菊梅表示,张学良的“定远斋”珍藏室及张学良与于凤至的长女张闾瑛的卧室、起居室的复原陈列,是继去年“三进院正房和东厢房复原陈列”及“小青楼二楼复原陈列”开放后的又一举措,既充实和完善了大青楼原有的展览体系,又增加了新的展览亮点和看点,尤其是张学良珍藏室的原状展示,使人们对张学良的个人爱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使张学良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而鲜活。

未来,张学良旧居也会将建筑群内的主要建筑全部对公众开放,力争更全面地反映旧居主人生活和工作的历史场景,更加全面地呈现张学良旧居的历史和文化。

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