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一首诗写尽中年人的无奈,末尾两句,就是现实中的你和我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5-14 22:13:03

本文为《百位历史文化名人的一生》大型文化纪录栏目

01.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40岁的杜牧,因遭到李德裕的排挤,被迫迁黄州刺史,回望自己走过的大半生,突然有了这样的感慨。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谁也不会比谁活得更容易。比如杜牧,许多人都说他风流,连他自己也这样认为,除了《张好好诗》《杜秋娘诗》,杜牧还有《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然而杜牧的风流也是情非得已,他16岁的时候,正赶上唐宪宗讨伐藩镇,当时李德裕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领殿中侍御史,因此杜牧就给李德裕写了一封信,献上一计。

从那以后,杜牧就得李德裕赏识。

可等杜牧登进士第后,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见他才华横溢,就率先把他拉拢过来,领监察御史里行,充淮南幕,居扬州。

“牛李党争”前后持续了近40年,许多人为此丢官,甚至丧命,聪明如杜牧,不想卷入这场政治旋涡,因此“自甘堕落”,来躲避政治迫害。

尽管如此,他还是被李德裕记恨在心。

在黄州,杜牧度过了3年时光,不惑之年心中尽是惑事,因此就写下了那首《书怀》:

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我们都知道,苏东坡因“乌台诗案”遭遇贬谪,逐放之地就是黄州。在唐代,黄州更为荒凉,当地民风还没有开化,不知何为进士,基本上是谪官的发配地。

这对步入中年的杜牧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此华发早生,两鬓斑白。

其实我们也一样,步入中年之前,身边的人都在照顾着自己,可中年以后,放眼望去,身边都是需要自己照顾的人。

因此,中年是特别孤独的一个年龄段,要持家,要立业,还不被理解,肩上担着责任,心中藏着酸楚。

尤其是杜牧,他年少成名,身出名门,满腹经纶却郁郁不志,心中自然悲凉。

02.

杜牧出“京兆杜氏”,是唐代顶级的氏族门阀,故有“京兆韦杜,去天尺五”之说。

德宗宰相、岐国公杜佑是他的祖父,父亲也是大唐官员,堂兄杜悰为岐阳公主驸马,曾拜相。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杜牧自然很有政治抱负。

自安史之乱后,李唐国运直线衰落,到了中唐时期,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因此杜牧很喜欢军事,弱冠之年,就专门为《孙子兵法》写过13篇注解,还为李德裕献策平虏。

李德裕采用后,大获成功,因此对他另眼相看。

到了20岁时,杜牧已经学有所成,诗名初显,尤其23岁时写了一篇《阿房宫赋》,更让他名满两京。时太学博士吴武陵见太学生们在围阅一篇文章,凑过来一瞧,正是杜牧之赋,读罢后激动得很。

三年后,正是他向主考官崔郾力荐,杜牧才一举登第。

25岁时,杜牧依旧很关心藩镇问题,这也是中唐最大的问题,因此作五言长篇《感怀诗》:

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

苍然太行路,剪剪还榛莽。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

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节选)

从这首诗中,再次看到了杜牧的政治抱负,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匡扶社稷、指点江山,因此他去参加了科举考试。

进士及第这一年,杜牧26岁,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他波澜起伏的为官之路,从此拉开了大幕。

03.

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牛僧孺提举杜牧为监察御史里行,留任幕府掌书记。牛僧孺很欣赏杜牧,几乎把他当成自己的门生,悉心教诲,传授给杜牧很多为官之道。

三年后,牛僧孺因纳降吐蕃之事被李德裕弹劾,因此罢相,迁东都留守。杜牧也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分司东都,因此躲过了“甘露之变”。

就是在洛阳,杜牧偶遇了张好好,见她当垆卖酒,一时感慨,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张好好诗》:

洛阳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杜牧在入牛僧孺幕前,曾在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府供职,治所在洪州,就是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地方。

沈、杜两家是世交,杜牧在那里工作很轻松,沈传师有个弟弟叫沈述师,也喜好风雅,因此杜牧就总去沈述师家做客,把酒言欢。

杜牧的《李贺集序》就是应沈述师所请而作,有一天沈述师又请杜牧来家里喝酒,告诉他新招了一个歌伎,就是张好好。

当时张好好才13岁,在当地已经很有名,杜牧见之所喜,但沈述师并没有成人之美,不久后纳张好好为妾。此番洛阳相见,杜牧才知张好好已经为沈述师所弃,流落街头,故伤怀。

洛阳三年后,杜牧应宣徽观察使崔郸之邀,出宣州团练判官,干了一年后被召回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随后升膳部员外郎、比部员外郎。

因逐渐得到朝廷重视,李德裕便将他排挤出朝,外放黄州任刺史。在黄州任职期间,杜牧政绩十分突出,“兴学教士,立庙崇祀先圣,一时家循孔教,人颂儒书”。

黄州任期满后,杜牧先后出任池州、睦州刺史。公元848年,“牛党”成员周墀为相,召杜牧回京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

同一年,牛僧孺过世,但“牛李党争”依旧在继续,所以杜牧以京职俸禄抵为由,主动申请外调,任杭州刺史。

朝廷没有批准,反而升他为吏部员外郎,因此杜牧接连再上三表,最后朝廷无奈,让他出任湖州刺史。这就是杜牧的聪明之处,懂得韬光养晦,远离朝堂纷争,相形之下,李商隐就没看清这一点,导致一生郁郁不志。

14年前,杜牧曾应崔君素之邀,来过湖州宴饮,当时崔君素任刺史,他知道杜牧好风流,所以便召集了许多歌伎让杜牧挑选,可杜牧都没相中。

为此,崔君素还刻意为杜牧准备了一场竞渡赛,引全城百姓来围观,挑选了一天后,杜牧看中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便请小女孩和她母亲上船来谈话,母女俩都很害怕。

杜牧说明缘由后,女孩的母亲觉得她尚小,不适宜婚配,因此杜牧说,等我10年,10年后我也做刺史了,再来迎娶。

说完后,杜牧当场就下了贵重的聘礼。

女孩的母亲担心地问,若10年后你没来呢?

杜牧看着小女孩说,那你就另嫁吧!

十年之约,杜牧没来,14年后才到湖州任刺史,再寻小女孩时,她早已为人母,因此杜牧有诗《叹花》: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

这件事并非正史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甚广,从这里也能看出,杜牧确实很风流,他和张祜还有“赌酒取姬”之轶事。

在湖州一年后,杜牧再被召回朝,升考功郎中、知制诰,次年迁中书舍人,这一次杜牧欣然赴任,因为李德裕早前刚刚去世。

遗憾的是,此时的杜牧已经进入人生末年,他卖了在京城的30间祖屋,重修了樊川别业,开始在那里以文会友。因此杜牧有别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温庭筠此间都曾有诗拜谒杜牧。

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杜牧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整理诗文时,焚毁大量不称心的作品,仅留十之二三。同年冬,杜牧与世长辞,终年50岁。

04.

杜牧可堪大唐的“金句王”,他笔下的经典诗句俯拾即是,如: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鹭鸶》: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紫薇花》: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赠别二首》: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齐安郡后池绝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在诗坛,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为中晚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除此以为,他在赋和古文上,亦都身趁名家,造诣极高。

杜牧的诗以清峻奇见称,所以他看不惯白居易那种,恨不得把诗写得连卖烧饼的大娘都读得懂的样子,又因白居易捧徐凝而压张祜,对他多有不满。

想来,白居易确实也不擅写“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样的句子。

当然,每个人的诗都有自己的特点,雅俗共赏,百家齐鸣,文学文化都应该具有包容性。

12 阅读:1620
评论列表
  • 2024-05-15 15:38

    张好好当垆卖酒,实现了经济自由,人身自由。多少花容月貌,困于金丝鸟笼,人老珠黄,花落凄凉。女人不是花,还要做果子,直到绿叶成荫子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