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战况惨烈,我军队伤亡5万人,却让日军付出惨痛代价

莫地方 2024-04-13 13:21:16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不仅打出了中国军队尊严,同时还让狂妄一时的日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寇不败神话,是日寇抗日战争中首次惨败。

这场战役的胜利鼓舞了全民族信心,证明了中国人只要肯团结,就是不可战胜的。

那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是怎么胜利的,日寇在这场战役中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今天来聊下这个事情。

日寇发动侵华战争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国民政府采取片面妥协的抗战政策,由于国民政府错误政策,让北平、天津、太原等重要城市在很短时间内失守,长江三角洲不久后也被日寇占领。

接连的胜利,让日本国内一些人觉得,只要肯发力,完全有可能在三个月内解放中国战争,中国战争解决后,他们就可以抽调出足够的兵力,到其他战场中彰显神威,这样一来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就在不久后。

然而,日寇的侵略已经引起了无数中国人的强烈不满,他们以以十分强烈的行动告诉日寇,你们想要战胜中国就是痴人说梦。

七七事变以后,日寇加大了对中国进攻力度,在日寇强力进攻下,首都南京被拿下,接着日寇发动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无数无辜的士兵和百姓丧失,一系列的胜利让日寇觉得中国军队不堪一击,认为自己去的胜利就是时间问题。

日寇的暴行引起了无数军人和国人的不满,于是他们展开了不屈的行动,日寇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打击,然而日寇并没有因此退却,而是决定向徐州发动进攻,日寇之所以进攻徐州,根本原因就是徐州是自古以来就是重要战略要地,所以只要能拿下徐州,就可以让日寇在华北和华东地区兵力汇合,这样一来会给我国的抗战形势造成不利的影响。

1938年1月中旬,老蒋在开封召开了会议,在会议上老蒋提出了想要要求:“现在我军战略,就是东面要保持津浦铁路,背面要保持道清铁路,来巩固武汉核心基地”

根据老蒋的指示,第五战区随即制定了作战计划,希望能将日寇抵御在黄河以北地区,如果没办法抵御日寇,那也要保住徐州地区交通要道和城市。

这一战略计划关键是守住黄河。

而负责黄河防务的是第三集团军司令韩复榘,这家伙在得知日寇南下后,第一时间率部南撤,于是日寇很轻易拿下了山东。韩复榘的举动增加了日寇信心,他们觉得只要高举日寇的旗帜,中国军队都会不战而逃。

老蒋在得知韩复榘逃跑行为后十分生气,决定将其处决,1938年1月11日,韩复榘来郑州开会的时候被老蒋扣押,13天在武昌被枪决,韩复榘成为了抗战时期第一个被处决的国军高级将领。

日寇在拿下山东后,在济南稍作休整后,开始新一轮的行军,而台儿庄距离徐州50公里,因而这里便成为了日寇下一步进攻的关键区域,负责台儿庄战役指挥的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李宗仁第一时间展开了部署,在李宗仁的指挥下整个保卫战被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临沂地区,第二部分则是保卫津浦路。为了能占据先机,李宗仁第一时间派遣将庞炳勋的第三军团派到临沂防守,庞炳勋来到临沂后立即展开了部署抵御日寇进攻,很快日寇对临沂发动进攻,庞炳勋坚决抵抗,阻击日寇南进。

为了能拖住日寇的步伐,李宗仁派遣张自忠率领59前往临沂,在临沂战斗中,张自忠和庞炳勋互相配合成功让日寇感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很快我军拿回了被日寇控制的莒县等地,从而有效确保了临沂的防守。

在这关键时刻,老蒋出来作妖将张自忠调动泗水和曲阜作战,日寇得到了一定喘息,很快对临沂发动了新一轮进攻。李宗仁见临沂战况出现波动,虽然第一时间派兵支援,可依旧没办法阻挡日寇的进攻。

临沂失守后,日寇迅速开展都台儿庄和津浦陆的进攻,希望能以此拿下战略要地徐州。

李宗仁第一时间命令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率部率部据守台儿庄,为了能最大程度确保台儿庄无忧,老蒋派兵固守台儿庄和运河一线,防止日窥探徐州,在这个基础上,老蒋还让汤恩伯在引诱日寇深入,然后在找合适机会杀敌。

1938年3月22日,日寇逼近台儿庄,对驻守在台儿庄第二集团军发动猛烈进攻,驻守台儿庄的第二集团军依靠事先准备好的工事浴血奋战,和日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不少战士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日寇俄进攻,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中国军队一部未退。

台儿庄战役爆发前,负责防守台儿庄的孙连仲要求全体将士将誓死抗战的字样刻在自己胸章上面,从而对外宣告自己和手下将士死守台儿庄的决心。为了能最大程度激起战士们死守之心,孙连仲切断了一切退路,同时为了表示决心,要求全员都要上战场和日寇拼杀到最后一个人。

日寇见台儿庄久攻不下,于是在台儿庄北部架设大炮,对中国军队开启了疯狂轰炸,面对日寇猛烈火力,中国军队一步未退,始终记得和日寇死战到底。可以说正是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将进入台儿庄的日寇一个个消灭。

5天后,日寇的增援部队抵达,很快对台儿庄发动了新一轮攻击,在空军配合下,日寇突破了台儿庄北部防线,并和在庄内的中国军队展开殊死搏斗。期间,台儿庄内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战士们搏斗过的地方,可以说整个现场十分悲壮。

日寇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台儿庄,在每一处占领地方都设有哨卡,这让在城内中国士兵只能无奈采取偷袭的方式对日寇进行打击,在这期间,日寇只要发现中国军队一处阻击点,便会第一时间对其进行阻截。

由于,日寇在武器上拥有绝对的优势,这让中国军队只能且战且退,最终日寇控制了台儿庄三分二地方,在如此危机的情况,有将领找到了李宗仁希望他可以撤兵,确保有生力量。然而李宗仁拒绝了相关请求,而是要求部队坚决阵地,尽最大的力气拖住敌人。

为了能稳住军心,李宗仁多次前往前线阵地,指挥中国军队作战,在李宗仁以身作则下,期间老蒋也来到前线并勉励池峰城,两位大佬级人物到来很快鼓舞了前方作战战士的士气。

李宗仁之所以会要求部队死守台儿庄根本原因就是,主要是他和白崇禧意识中国军队武器上比不上日寇,所以必须以生命换时间,让汤恩伯有机会收紧外围口袋,从而引诱日寇深入,等日寇精锐部队抵达后,在外围的汤恩伯就可以收紧口袋,迅速进行反包围,从而给入侵台儿庄的日寇致命一击。

为了能让汤恩伯有更多的时间集结部队,李宗仁只能以命换时间确保自己的部队死守不退。

然而日寇不愿中国军队时间,死命发动进攻,期间我军多次组织敢死队,阻击进入城内的日寇,而所有敢死队士兵抱着必死的决心,和所有进入城内的日寇展开殊死搏斗,从而确保进入台儿庄的日寇被悉数歼灭。

在台儿庄内的守军殊死作战的时候,一直外围的汤恩伯经过几天迂回作战也找到了合适的机会,于是他在3月31日,收紧了台儿庄外围的阵地。进入台儿庄城内的日寇也孤立无援,意识到了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可就算如此,他们依旧不愿投降,而是打算和中国军队拼杀到最后一人。

4月3日,李宗仁下令总攻,汤恩伯部第一时间在外围对日寇发动猛烈,孙连仲集团随即也组织敢死队,在内外夹击下,之前被日寇夺走的台儿庄阵地全部都被中国军队夺回。

而后空军也加入了战斗,日寇难以抵御,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日寇做好了撤退的打算。然而李宗仁并没有打算放过日寇,于是他在口袋装已经取得一定效果情况下,发动了全面进攻,之后历经4天的战斗后,彻底重创日寇,将日寇赶出了台儿庄一线,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最后胜利。这一战的胜利,很好的扬我国威,同时也打碎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谣言。

台儿庄战役胜利期间,李宗仁曾经在自己的日记上有相关记载:“台儿庄街道上布满敌军的尸体,建筑物遭受毁灭打击,遍地都是被打坏的枪支、车辆、马匹”

这场战役中,有不少中国军队战士,在日寇包围后为了不给战友拖累,选择自杀的方式,从而确保战友们的负担。

在这场艰苦卓越的战斗中,中国军队以绝对的劣势取得胜利,这一战的胜利,不仅击碎了日寇进攻重庆企图,同时还给国民政府迁移重庆赢得了时间,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不仅为日后抗日留下了火种,同时也鼓舞了全国抗日士气。

台儿庄会战,在李宗仁的亲自指挥下,击溃日军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地挫伤了日军的气焰,是国民党战场在抗战初期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日方数据为第5、第10师团合计伤亡11984名,其中第五师团2月20日至5月10日共战死1281人,受伤5478人,第十师团3月14日至5月12日战死1088人,受伤4137人。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让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破灭,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多次引用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从而进一步解释中日战争的作战规律和作战原则。周总理则是评价“台儿庄大捷”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另外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地位,台儿庄战役胜利后,英美等国都对台儿庄的胜利进行报道和评论,并给了足够的肯定,在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国报刊发表了赞扬此战中国胜利的评论。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不仅振奋了国人抗击日寇的决心,同时也增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为最终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0 阅读:41

莫地方

简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