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明:从疫苗之父到罢免

晓辉说事 2024-04-28 18:55:17

4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方发布声明,宣布曾担任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的杨晓明被免职。

杨晓明因其在疫情期间领导的团队仅用98天研发出病毒灭活疫苗而备受瞩目,因此被誉为“疫苗之父”。然而,其疫苗开发速度之迅速引发业界部分专家的质疑。一般而言,从疫苗开发到最终上市通常需要五至十年的时间,并且投资超过十亿。例如,天花疫苗的研发历经26年才取得显著效果,而小儿麻痹症疫苗则耗费了20年。疫苗开发的漫长周期不仅是因为巨额的资金投入和对顶尖专业人力的需求,还由于涉及临床试验阶段,需要在健康受试者身上进行注射,这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

尽管杨晓明团队所研发的疫苗自项目启动至批准上市共耗时330多天,但有些专家认为这仍与医学界的普遍认知不符。 杨晓明,被尊称为新冠疫苗的先驱,他为了证实疫苗的可靠性,亲自进行了自我试验。在9个月的时间里,他多次抽取自己的血液以检测抗体水平,共计约60次。他曾表态,能够研发出一款连家人都愿意接种的疫苗,不仅体现了研发团队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的自信。这种坚持和信念支撑着他领导的团队,使得新冠灭活疫苗广泛地供应于国内外,并得到了广泛的注册和使用。 

截止至2021年12月9日,该疫苗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获得10个国家的注册上市,并在112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批准使用,成为全球范围内认可度最高、供应最广、接种量最大的预防性疫苗。到2022年12月,疫苗年产能力已超过100亿剂,累计向全球供应了高达35亿剂。

在一次公开采访中,杨晓明强调了疫苗接种率对实现群体免疫的重要性。他指出,为了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国14亿人口当中需要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完成疫苗接种。 尽管疫苗的大规模接种为控制疫情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随之而来的是关于疫苗接种后遗症的报道。一些接种者报告出现荨麻疹,而有些人则反映接种后出现腰疼、嗜睡等症状。然而,目前为止,这些症状与疫苗接种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有明确的医学结论。

杨晓明,曾被尊称为“新冠疫苗之父”,近日其职务不保,引发了公众对其动机与行为的审视。公众质疑的核心焦点在于,他的行为究竟是出于对人类健康福祉的考虑,还是受到名与利的驱使。此外,对于他的做法,社会舆论亦存在分歧,有的认为他的行为是英勇的,而有的则认为鲁莽。他的失势不仅为那些曾经将其奉为英雄的人士提供了一个警示,同时也促使科研界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 

对于杨晓明的免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未给出具体原因,仅表示这是一项正常的人事变动。然而,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热议。一些人担心这可能对疫苗研发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引发科研人员的不安定感。另一些人则认为,无论个人的科研成就如何辉煌,都不能忽视规则与程序的重要性。 尽管面临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杨晓明及其团队在新冠疫苗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对于全球抗击新冠疫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杨晓明的免职也提醒我们,科研工作不仅需要勇气和决心,更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总的来说,无论结果如何,杨晓明的贡献都将被历史记住,他的经历也将给未来的科研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

0 阅读:161

晓辉说事

简介:今天我晓辉说事,跟大家谈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