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上将不服,粟裕笑而不争,华东老兵:谁能打胜仗,我们拥护谁

新新史界 2024-04-15 09:24:32

1946年12月中旬,一向儒雅乐观的粟裕感觉很郁闷,为何这么说呢?

就在几天前,粟裕只带着一位参谋,不顾危险穿越多个敌占区,连夜从盐城跑到沭阳的山东野战军司令部,准备指挥宿北战役。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山野竟然闹起了别扭,甚至有人对粟裕冷嘲热讽。

粟裕孤身犯险、不怕苦不怕累的跑来,结果山野一口热茶都没给喝,就开始挑刺,放谁身上都不会好受。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事情还要从中央的一封电报讲起。

一,谁在闹别扭

12月9日,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率兵在盐南一带取得大捷,毛主席千里驰电祝贺。

电报中,毛主席在嘉奖完部队后,竟直接指令粟裕:望粟即日北返,部署沭阳作战。

按理说,部队刚打完战斗急需休整,士兵们要休息,指挥官们也要缓一缓。

毛主席爱兵如子,自然懂得这个道理,那为何还要粟裕一刻不停,立刻动身再指挥作战呢?

原因很简单:形势所逼,山野快顶不住了。

1946年8月,山野不顾中央劝阻,拧着头在泗县打了一仗,结果遭遇惨败。战后,我军士气大跌,甚至有士兵对上级的指挥产生怀疑。

眼见军心不稳,山野司令陈毅站了出来,自我批评道:“三月来仗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犯了错误”。

陈毅能认识到错误,把责任全部包揽,足见统帅胸襟。

但山野有人却不这么想,尤其是一位开国被授上将的参谋型将领,不仅没有思考自身问题,反而把战败原因推到粟裕头上,认为是粟裕只敢待在苏中,没有按计划及时带领华中野战军北上支援,导致泗县惨败,言语间多有揶揄。

甚至在几十年后,在这位将军的回忆录中,对宿北战役总结时,把胜利全部归于中央和山野的英明决策,竟对粟裕只字不提。

其中门道,各位自行领悟。

二,粟裕冤不冤?

山野有人甩锅粟裕,其中到底有无冤情呢?

想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先搞明白“粟裕没有按计划带兵北上”说法的由来。

1946年7月,为应对国军的进攻,陈毅和华中局谭震林等人商议,决议两军于7月15日在徐州集合,同敌军决战。按照约定,粟裕需要带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

但是,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敌人发现我军意图后,采取“小火慢炖、徐而图之”的策略,无意决战。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眼见敌军阵势改变,粟裕断然放弃两军合并的计划,并致电中央讲清原因。

毛主席了解情况后,当即同意华中野战军暂不北上,留在苏中先打几个胜仗。

各位到此应该明白了吧,华中不再北上,是中央同意的,而且早在泗县战役前几个月就已经定好了。你山野某些人早不提晚不提,等战败了,才想起来找理由,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三,能打胜仗才是硬道理

粟裕什么态度呢?

很简单,闹别扭归闹别扭,只要不影响战役大局,什么都好说。

所以粟裕也不浪费时间推脱扯皮,郁闷后笑笑就把事情撇开了,专心指挥战斗。

在此插个题外话,当时中央已有命令,山野、华中即将合并为华东野战军,由粟裕出任副司令,是仅次于陈毅的二把手。

以笔者猜测,粟裕心里也有数,以他的资历绝对难以镇住一些老将,所以干脆来个“不争不抢”,安心打几个胜仗才是硬道理。

比如华野九纵老兵于晋庆晚年回忆道:“九纵的战士大部分都是胶东人,胶东兵能打仗,也直爽,谁能领着我们打胜仗,我们就佩服他、拥护他,因为当兵的都知道,司令无能,自己也会跟着送命。”

士兵们没有那些弯弯绕绕,谁能带他们打胜仗,他们就服谁。军中是讲资历,但在实打实的军功面前,一味地讲资历,只会显得迂腐。

粟裕大将不争论、打胜仗的态度,让他在山野指挥的第一场战斗宿北战役中,就大放异彩、震撼全军,并借此逐渐在之后的华东野战军中立稳脚跟,成为一位天才战神。

16 阅读:2619
评论列表
  • XyqL 33
    2024-04-15 19:04

    不就是山野参谋长宋时轮嘛

    逝去的武林 回复:
    陈参谋长
    可乐骗咖啡 回复:
    应该是陈吧……宋后来跟粟关系不错的
  • 2024-04-15 18:40

    宋时轮还是陈士渠

    发仔的微笑 回复:
    应该是陈参谋长
    用户11xxx16 回复:
    是陈士渠,那之后的大型战役陈参谋长都不在指挥部,而是张震任参谋长。
  • 2024-04-15 17:56

    小编你天天在这里胡言乱语吗

新新史界

简介:半路出家的中国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