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美关系断裂,在美华人会是什么命运?1942年日本已给出答案

女公子来也 2024-04-22 12:36:04

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紧张,美籍华人越来越担心自己的命运。

毕竟高举高喊人权至上的美国,行动上没少搞种族歧视。

若一旦中美真的彻底撕破脸,这些华裔会是什么下场?

事实上,问题的答案已在日裔美国人身上得到了验证。

新进来的朋友不妨点个关注,方便收看全新精彩内容。

01 美国的日裔

1941年12月7日,美国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遭到日军偷袭轰炸,数十艘船舰被击沉,上百架飞机遭炸毁,2千多人不幸罹难。

国耻发生两个月后,美国总统罗斯福突然签发了第9066 号行政命令。

随即,西海岸的12万日裔流离失所,遭到强制拘禁。

仅仅为了所谓的“西海岸军事安全”,就要搞大规模拘禁,把西海岸的日裔一竿子都打死?

实际上,珍珠港事件只是导火索。

该事件本质就是美国社会排斥日裔的一次大爆发。

日本移民美国,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

1853年,海将马修·佩里驶入东京湾,从此打开日本对外交往的大门。

彼时,日本政治动荡,民生艰难,很多人宁愿去夏威夷种甘蔗,也不愿再留在本地。

到19 世纪末,夏威夷已有8万日本劳工。

后来,这批人渐渐移民去美国大陆,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华盛顿和夏威夷西海岸地区。

尽管干的大都是低端的高体力工作,但亚洲人吃苦耐劳、勤劳团结的品质让他们取得竞争优势。

当然就跟大部分华工一样,这些日裔没能因此赢得美国社会的尊重,相反成为美国商人、农民心中的敌人。

20世纪初,美国掀起一波反日浪潮,日裔常常遭到攻击。

正如一位日本洗衣店经营者说:“我的司机经常在高速公路上遭到袭击,我的营业场所被堆满臭鸡蛋和烂水果。”

甚至在加州的夜晚,会有人强制将几名日本工人塞上卡车,把他们驱逐离开小镇。

虽然美国死也不承认自己是个种族主义国家,但他们的行为又说明了一切。

那段时间,相比起排华,美国人更排日,“中国人必须走!”的口号都改为了“日本人必须走!”

原因主要是,他们认为日本人是最难被同化的民族,他们不信任日裔对美国的忠诚。

为了把日本人赶走,美国做了许多“努力”。

比如,将日裔学生集中到指定的东方人学校, 让日本政府承诺不再给前往美国的劳工发放护照,禁止向日裔移民转让或租赁土地等。

这些政策起到了一定限制作用。

不过并没有成功阻止在美日裔群体的壮大。

总之,20世纪前半叶, 起起伏伏的排日运动就没消停过。

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反日浪潮达到顶峰。

对此,美国社会甚至还喜出望外:把日本人赶出去的机会来了!

只不过,还没等政府表态,民间就流传起一些谣言:“他们(日裔)的渔船将在我们港口的入口处埋设地雷,神秘的爆炸将摧毁海军造船厂和飞行厂,以及我们舰队的一部分……”

如果光是民间的种族歧视,还不至于使政府做出拘禁日裔的决定。

而这一决策,可以说美国总统罗斯福起到了关键作用。

02 排日的罗斯福

必须明确的,罗斯福自身就是种族主义者。

青年时期,他就将美国描述为“雅利安民族”,表达对种族纯洁的渴望。

在“白人至上”的他看来,日本移民等同传播“黄祸”,是劣等血统对纯粹的北欧种族血统的玷污。

而且,日本还是一个走上扩张道路、充满威胁性的民族,很难不让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

与此同时,罗斯福又有一种中国情结。

他曾自称“中国老汉”,把日本称为“小日本”。

原来,其外祖父曾在广州做生意,生活多年。

这种家庭背景,让他对侵略中国的日本非常愤怒。

上世纪20 年代,罗斯福就公开反对日本人进一步移民美国。

在其执政初期,还派人员对夏威夷的日裔做过调查。

不仅如此,罗斯福的多次私人谈话都将日本人描述为天生野蛮和背信弃义的人。

从其言行可以看出,他对日裔的歧视与不信任。

这一切都为后来对日裔的集体拘禁埋下了铺垫。

珍珠港被袭击后,美国举国震怒,随即美国国会正式批准对日宣战。

而美国国内,反日浪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日裔是间谍的声音也愈演愈烈。

罗斯福第一时间发表声明,授权并派人调查、逮捕敌侨与间谍。

事实上,这并非形势之下的突兀决定,而是早有想法。

出于对日裔的敌视,早在30年代,罗斯福就派遣陆军情报组调查夏威夷日裔。

当看完调查报告后,尽管没有证据证明日裔有间谍行为,但他已开始考虑建立日裔安置中心,将与日本船只有过联系的日裔列入安置名单。

可见,后面罗斯福建立日裔集中营也是酝酿已久的想法。

等到40年代,他还建立了一个秘密情报机构网络,专门向他报告日裔问题。

虽然说这是赤裸裸的歧视,但另一方面也是受国际战事的刺激。

正是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导致美国上下对日裔的不平等。

话说回来,罗斯福这边在等调查报告时,也收到了很多民众来信件。

内容非常统一,都是要求政府赶走日裔:“这种肮脏的人是不可信的”“不要为那些不被信任的人冒险”。

与此同时,加拿大政府也已经发布命令,撤移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所有18-45岁的男性日裔。

美国方面搁浅了所有日裔渔船,冻结了日裔的所有资产,暂停其销售农产品。

到1942年1 月,调查报告终于出来了。

结论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夏威夷就有广泛的间谍活动,包括日本居民。

同年2 月19 日,罗斯福签署命令,拘禁日裔政策正式出台。

西海岸的12万日裔被强制拘禁在内陆多个安置中心里,在此度过了近三年漫长的黑暗岁月。

新进来的朋友不妨点个关注,方便收看全新精彩内容。

03 像罪犯一样被拘禁

拘留营与其说是安置中心,不如说是监狱。

安置中心都是战时状态匆忙搭建的,可想而知环境又能好到哪儿。

场地外围是一圈带刺的铁丝网,瞭望塔上随时有警卫监视。

营房两边是木材,屋顶不是沥青纸,就是柏油纸。

高温会让它们开裂,防不了冷风、沙尘以及昆虫。

有的营地直接由牲畜场改造而来, 又脏又臭,把马厩粉刷一遍就可以住人。

住在这里的人毫无隐私可讲。

有的地方2千人挤在一个大营房里,更多的是几个家庭合住一间房。

往往只有用电线串起床单,来保护隐私。

而每间房都能清楚听到隔壁房间的声音。

至于家具,没有炊具和家务用具,一开始连床都没有。

运气好的睡露营帆布床,运气不好就用稻草填满麻袋当床。

房间里没有自来水,也就意味着大家只能共用公共浴室和厕所。

甚至在被投诉之前,很多厕所还没有隔断和门。

这种生活待遇可以说比监狱还差,更糟糕的还有吃食。

一位日裔是这样描述:“变色的冷盘,煮过头的唐莴苣和一片发霉的面包…… 用盐腌制过的内脏。”

直到后来大家自己生产、做饭,才改善了伙食。

在安置中心,每个人起初都是惊恐的,然后逐渐麻木,习惯了自己像罪犯一样的军事生活模式,这时候活下来才最重要。

人们每天都在警报声中,匆忙去洗漱、吃饭、干活、上学,所谓的学校只针对小学到高中的孩子。

这里没有桌椅、课本,只有一遍遍强调公民要对美国绝对忠诚。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日本投降后,安置中心的日裔才逐渐在通过审查后恢复自由。

但个人权利被无情践踏的阴影永远留在了他们心中。

许多人觉得自己忠诚于美国,却遭到了政府的背叛。

况且直到1944 年 11 月,罗斯福仍在新闻发布会上,把日裔称为来自日本的日本人,仍不承认日裔是美国公民。

因此在战后,不少本可以回归正常社会的日裔,选择离开美国。

而他们之中很多回去了日本。

哪怕日本现在满目疮痍,对美国的日裔来说也比繁华的美国要令人安心,就算很多人从出生就没见过日本。

后记

正是有血淋淋的历史为鉴,才会有不少国人告诫那些自以为是的华裔。

看看美国政府是如何对待日裔的,在美华人还会相信美国的人权与民主,相信自己享有不可剥夺的正当权利和法律平等保护吗?

参考资料

杨阳.罗斯福与二战期间日裔集体拘禁[D].山西大学,2020.DOI:10.27284/d.cnki.gsxiu.2020.000878.

1 阅读:45
评论列表

女公子来也

简介:欢迎大家来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