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我没有偷!”10岁男孩被绑在电线杆上,被辱骂成小偷

沐渲酸奶 2024-05-18 12:20:14

因为650元,10岁的小海在五月一号那天被同村的老人绑在电线杆上。

众目睽睽之下,电线和棍子无情地抽打在的身上。

每一次打击都让他疼痛难耐,但他双手被绑住,无法躲避。

小海哭得撕心裂肺:“不是我!我没有偷!”

然而老人对此无动于衷,他将手中的半截电线当作鞭子,继续狠狠抽打。

老人声称那650元明明放在包里,但却找不到了。

儿媳妇听村里的传言,得知小海曾经有过一些不良行为。

人们往往对“坏孩子”持有偏见,于是小海很自然地成为了怀疑的对象。

一旦怀疑产生,罪名就已经成立了。

愤怒之下,老人和儿媳妇带着小海去询问,试图逼他承认偷钱。

两人为了达到目的,合力将小海绑在电线杆上,轮流施暴。

围观的村民见状赶紧报警,民警展开调查并脱掉小海的衣服后,震惊地发现他背上布满了血痕。

村里的妇联已经介入,官方还未有后续,但同村的网友透露了一些信息。

原来那650元并没有丢失,只是老人一时想不起放在了哪里。

然而儿媳妇却坚持认定小海偷了钱,于是两人无视法律,私自使用刑罚对待小海。

他们最终被拘留,但对于小海来说,这有什么意义呢?

小海在众人面前被鞭打、被辱骂成小偷。

赤着脚被捆在人群中接受审判,遭受无数道凌辱的目光。

本来他就不是村里人心目中的好孩子,而在公开处刑的那一刻,这场真相未明的偷窃案已经被定性为:“他手脚不干净”。

即使事情过去了,即使伤好了,那些鞭痕已经深深烙在小海的心中,时刻提醒着他所经历的屈辱和羞耻。

人们对于孩子的成见就像一座山,压得小海喘不过气,也压垮了另一个女孩。

莎莎怎么也没想到,只是去了一趟文具店,就成了老板“悬赏通缉”的小偷。

店里丢了一点东西,老板看了监控后怀疑莎莎是嫌疑人。

于当她再次去文具店买东西时,老板扣下了她的作业本和笔袋,并在上学高峰时段贴在店门口,上面用黑笔写着非常醒目的八个字:“悬赏缉,紧急寻人”,箭头直指莎莎作业本上的名字和班级。

学生们过时,很快就传开了莎莎“偷窃”的事情。

同学们指指点点,班主任也找来了,莎莎终于崩溃了。

第二天早上,莎莎背上书包,走进电梯,按下了顶楼的按钮,然后从30楼跳下去。这个10岁的小女孩,不再存在。

新闻中说文具店丢失的东西只值3.6元。就这么一点钱,夺去了莎莎的生命。

她这一生,只值3块6。

和小海一样,莎莎到底是不是被冤枉的,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两个孩子都成为了私刑惩戒的受害者。

丢了钱、丢了东西,可以报警,可以找孩子的父母,可以好好协商解决。

然而,在一些成人眼里,事情还没搞清楚,道德批判就开始了。

他们认定孩子是小偷,毫不犹豫地公开处刑,用最粗暴的方式让他们在自己最熟悉的圈子里丢脸,无底线地践踏他们的自尊心。

对于这些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伤害是巨大的。

因为他们被压垮的,往往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同龄人对他们的评价所带来的羞耻感。

这种无法抬起头的耻辱感和自卑感很容易转化为少年们自伤的利器。

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面对可能犯错误,也可能清白的孩子,我们不应该通过主观臆断,就不辨是非,更不应该偏听偏信,他们和我们一样,需要平等和尊严。

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该当作罪犯来审判。

教训和批评的初衷是希望他们意识到错误后能反省和改变,而不是逼他们走向极端。

我们应该把自己当作拯救者,而不是加速他们离开的工具。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感谢你的点赞与分享。

0 阅读:261
评论列表
  • 2024-05-18 14:25

    两个恶妇、最毒妇人心该杀

  • 2024-05-18 23:56

    这么重大的案情,仅仅被拘留

沐渲酸奶

简介:一个故事,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