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精彩纷呈的季前赛,让曼联和皇马都能看到进步的前路

一个写球的牧子 2023-07-28 23:55:00

不知不觉之前,时间已经到了7月末。

再过两周的时间,欧洲联赛就将逐一拉开大幕,所以各支球队都需要在这段时间慢慢提升热身赛的强度,从而在新赛季到来的时候展现足够好的状态。

尤其是对于曼联和皇马这两支在新赛季都充满了饥饿感的球队。

在这个夏窗,曼联在体系上的改动并不大,更多是通过全新的球员来提升体系的强度,而皇马这边送走本泽马,迎来贝林厄姆,安切洛蒂正在为皇马寻找一条新的道路。

这场比赛,将能很好地检验两支球队的成色。

曼联这边,面对皇马这样常年稳居欧冠四强的对手,滕哈赫选择了稳妥的四中场开局,卡塞米罗、梅努、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和芒特全部首发。

在这其中,布鲁诺打在右边,芒特出任前腰:

即便在比赛开局梅努受伤,滕哈赫也没有派上右边锋的选手,而是对位换上了埃里克森,继续四中场的布局。

而在皇马这边,从上一场比赛就能看得出来,安切洛蒂为皇马设计的新思路是442菱形中场,维尼修斯和罗德里戈两个小前锋搭档锋线,身后辅以贝林厄姆,然后用三中场来支援和保护他们。

理论上来说,这个体系倒是没什么问题。贝林厄姆不能用在后面,尤其不能用在后腰线上,这一点安切洛蒂非常清楚,关键就在于他身前的前锋和身后的后卫线,能否从两端发力,从而撑起这个相对难以驾驭的阵型。

贝林厄姆的进攻能力是不用说的,在曼联少打一人的时候,他由后插上,和队友完成了一次打身后的进攻,率先帮助皇马完成领先:

这一球里,就体现了我们此前在奥纳纳的文章中,提到他的出击选择比较冒进的问题,类似的问题,此后也会继续出现。

比分被改写,对于实力不如皇马的曼联来说,比赛就比较难打了。

他们被迫全员压上,尝试用逼抢和进攻来给皇马制造压力,这个选择倒是有所收获,抢出了皇马的失误:

也通过进攻打到了皇马在阵型上的问题:

442菱形中场,或者说4312阵型,天然的优势就是中路雄厚,对应的劣势自然就是边路空虚,一旦被对手快速连接边路,弱侧的防守力量是明显不足的。

这一点在有球时也会有所体现,比如皇马这次进攻,双前锋和贝林厄姆都在左半扇,右半扇就缺少牵制力量:

如果布置,那实际上就是要由边中场拉边或者边后卫前插,但他们同时也是后场防守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存在体能被透支的危险。

这是皇马在新赛季到了正式比赛的考验,毕竟皇马在这些位置老将众多,但在热身赛里,这一点问题不大。

而且在比赛中,皇马也打到了曼联在布阵上的问题,频频通过左路的前插和传中来威胁曼联的门前:

这一点的出现,实际上和曼联本场比赛的细节有关。

四中场的思路,本身立足于控制和保护,毕竟和433相比,是削去了一个边锋的位置,所以在这个位置上,球员可以提供不了什么直接的突破和攻门,但需要协助中路控制球权和节奏,并且在防守时保证落位和防守,从而形成充足的防守力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是芒特更适合打右路,因为在皇马这种级别的对手面前,芒特的技术是不足以让他在中路提供能力的:

他更适合通过这样的回追:

还有这种脚下球的拼抢,来为全队层面做出贡献:

但是在上半场的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布鲁诺打在这条边,代价就是芒特在前腰位置干不了活,布鲁诺的能力输出角度被边线卡死,只能斜着往门前的方向走.

他在防守端也拿不出跑狗的输出力度,于是皇马在左路的换位进攻就很流畅:

想联系另一侧的加纳乔时,因为前腰失势,也比较困难。

自己的进攻打不出来,难以稳定抓住皇马阵型上的缺陷,于是压力倒灌回来:

后场的压力便越来越大,到了上半场末段,利桑德罗-马丁内斯再出大动作,上一场我们就提到了,这就是压力增大,临近极限的体现:

下半场回来,皇马这边率先调整。

安切洛蒂在后卫线和中场换了很多人,尤其是贝林厄姆的下场,意味着皇马这边的进攻体系发生了变化。

但下半场初段是曼联的时间段。经过半场的喊话,曼联的进攻不再拘泥于右侧横移到左路,哪怕是经过后场的倒脚,起不到调动的效果,但曼联这边分向左路的意图也很坚决,于是加纳乔这一侧终于有所发挥:

这一点是正确的,既然进攻的突然性打不出来,让边锋打自然是更好的选择,加纳乔也帮助曼联在中路打出了一些存在感:

可惜的是,距离扳平比分还差着一些.

60分钟区间,曼联这边也进行了调整,首发的大部分球员都被换下,比赛就开始趋向于球员们根据形势的自然发挥了,战术上的内容就不多了。

不过大致上的形势还是明确的,曼联有球在脚的时间更多,但一无中锋,二无强点,面对缩起来的皇马只能是打打远射:

而皇马则寻找机会通过反击来威胁曼联:

何塞卢的上场则让皇马在进攻中有了一个显眼的方向,他也在比赛末段打进了一粒非常漂亮的进球,帮助皇马两球取胜曼联:

总得来说,这还是一场非常精彩,而且内容很丰富的比赛。

皇马这边,迫切需要这种强度很高的比赛来验证442菱形中场这套体系的强度,毕竟皇马不可能拿出一个赛季的时间来磨合阵容,赛季末就需要冠军入账。

这套东西,除了我们提到的边路空虚,所以边中场和边后卫的体能负担会很明显之外,其实还有天花板需要突破。相对来说,贝林厄姆现阶段的能力还有局限性,真要求他在中路直接大闹天宫,支援双前锋,还是有难度的,他还是需要游弋到肋部、边路这些空间相对更大的地方:

这样一来,维尼修斯就需要在这个赛季有所突破。

他不能再像之前一样,只在边路做个高效的边锋,而是需要把自己的能力覆盖到全局,不是说让他直接从中路突破对手,而是像这样联系联系更多区域的队友:

另外,也需要他在门前有数量级别的进球数提升。

曼联这边,提升和缺陷都有。

提升嘛,比如奥纳纳的到来,确实帮助曼联在有球时有了更多的帮助:

这种传完就跑去下一个接应点的思路,确实很像外场球员。

加入芒特,理论上也可以让四中场的强度提升半个档次,只不过具体的位置还需要进行微调,缺陷则还是老问题,拉什福德在中锋位置上打这种级别的对手就不够了,有背身的表现:

但远远不够,他自己也说了,更喜欢打左路,喜欢有球在脚的时候更多。

这就意味着,曼联引进中锋的脚步需要加快,到了那个时候,新中锋、拉什福德、加纳乔两两配组,就算单个回合打不出东西,打车轮战也能比现在好一些。

另外,利桑德罗-马丁内斯和林德勒夫都有在出球时来到后腰线的情景,这可能是滕哈赫学习瓜迪奥拉使用斯通斯的思路:

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到后面的实战具体观察。

前路就在脚下,大家都需要一步步走。

0 阅读:0

一个写球的牧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