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们每天吃素,为何个个肥头大耳?看看他们的伙食就明白了

黄氏说趣事 2024-05-15 01:28:56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普罗大众的惯有印象里,觉得和尚往往都是慈眉善目的,并且有着圆圆的脸庞和肚子。

在很多史书、文献中记载的佛陀,往往也都是肥头大耳的形象。可问题是佛教是不吃荤腥的,因为佛教认为杀生会带来罪孽。

那么在不吃肉,天天只吃素斋饭的情况下,为什么佛陀还会一个个肥头大耳的呢?

而且现在寺庙里面的很多和尚,体重也确实都不轻,甚至有一些和尚出现了体重过重的情况。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最开始的佛教弟子没有那么多限制

实际上,在史书或者是一些文献书籍里面,很多明明吃斋饭的和尚,却经常会被记载成肥头大耳的形象。

主要是因为在佛教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其实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因素。

很多人一边信着佛教,一边还有着其他的宗教信仰。

所以他们也不怎么遵守清规戒律。

实际上,在古代的时候,很多人去佛门里当和尚就是为了吃得一口饱饭。

他们心里面并不像现在的很多和尚,是真的一心向佛。

这主要是因为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我国的佛教就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

甚至有一些封建王朝的领袖,比如说皇帝都是信奉佛教的,所以佛教出家者的地位在社会中本身就比较高。

很多的佛教高僧,也能够享受到巨量的社会资源。

所以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大量的人皈依佛教的情况,但他们只是看重佛教僧徒在社会中的较高地位,绝不是真心想要信奉佛祖。

这些本身就有贪念的人进入佛门,并且在佛门的体系中一步一步的升级,成为了一个寺庙的主持,甚至成为了某些皇家寺庙的佛官以后,他们会遵守清规戒律的概率并不大。

在他们看来,信佛只不过是让自己实现阶级跃升的一个工具而已。

等手中有了资金、有了权力以后,就会有一些心智不坚的佛门高层开始穷奢淫欲,最后把自己吃成了一个肥头大耳的形象。

在我国史书的记载中,有很多的历史人物,也都有着出家当和尚的经历。

就比如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最开始就是一个四处讨饭的小和尚。

而朱元璋当年会去当和尚,也不是为了信仰佛祖,就是为了混口饭。

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社会民不聊生。

朱元璋的父母,还有一些兄弟,先后在混乱的时代中活生生的饿死,他自己也一度吃不上饭,迫于无奈只能够出家为僧。

其一生,基本上就没有遵守过多少的佛教戒律。

所以说很多人对佛教僧侣,会有这种固定式的印象,也和那些根本不是一心向佛的和尚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到现在为止,谁又能够保证,所有去寺庙里面当和尚的人,都是真的信奉佛祖,而不是另有所图呢?

在自媒体上,就曾经有一些人嘲讽:他们想去当和尚,是因为和尚的社会地位高,有一些地方的和尚还给发工资、有编制。

二、肥头大耳符合百姓需求

除了特殊的历史因素以外,在很多的宗教史学典籍上记载的佛陀会有一个肥头大耳的形象,其实本身也寄托了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都并不坚定。

中国人信奉神佛,一向崇拜的都是一个拿来主义,有用就去信奉。

比如很多人相信佛教,是看重轮回理论。想着这辈子积功德,下辈子就能够投一个好胎。

但并不是说这些人真的信仰佛祖。在他们看来,佛祖本身就是应该是一个富态的形象。

因为富态的形象,在中国古人的心中,象征的就是衣食无忧。

毕竟古代物资匮乏,普通老百姓能够吃饱饭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所以很多佛祖会显得肥头大耳,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信徒希望这些佛祖是肥头大耳的、能够吃得饱饭的形象。

事实也证明,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面,像弥勒佛这种有着大肚子、大耳朵的有福之人,也是最受民间欢迎和喜爱的佛陀形象。

三、和尚虽然吃素,但伙食并不差

现代的僧侣,很多出家就是真的一心向佛了。

因为如今大多数人都已经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

在物资丰富的现代社会,只要能劳动,就是饿不死的,不需要再因为温饱而不得不出家。

可为什么现在出家的那些和尚,还经常会出现一些肥头大耳的人呢?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和尚的伙食更加不一般了。

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有吃肉才会长肉。

但这本身存在谬误,人体是否会长胖,主要和脂肪的堆积有直接关系。

而脂肪是否会出现堆积,则和一个人所摄入的营养物质有多少有关。

人本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有限的,吃太多的食物,身体就会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

而这些营养物质又无法被人体所代谢和吸收,就会被转化成脂肪,堆积到人体里。等必要的时候,再转化成热量供给生命使用。

而肉类的营养含量往往要比各种蔬菜更多,所以喜欢吃肉的人,更容易肥胖。但这并不代表着素食者就不会肥胖。

实际上,很多大家所认知的素食,本身也含有大量的热量,更不必说做素菜也放油了。

一些水果还含有大量的糖分,而过量的糖分摄入,也同样会造成肥胖。

对于一些特别能吃的和尚来说,他们就算吃的素斋饭热量比较低,但摄入的总量大了,吸收的营养物质多了,自然也就会长肉。

因为那些多余的能量,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

而且实际上,现代和尚的工作和生活相对而言都比较轻松。

在古代也存在很多由官方支持的寺庙,这些寺庙的僧人不需要出去从事劳动,他们甚至不需要承担交税和摇役的义务。

而现代的和尚也有差不多的特殊地位。

大多数拿工资、有编制的和尚,他们平时的工作内容就是研究佛经,或者是在寺庙里面打坐、念经、修炼,根本不需要从事其他的体力劳动。

所以说,他们的体力消耗本身就不多。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消耗与摄入不成正比的现象。

况且现在很多寺庙和尚所吃的斋饭,实际上内有玄机。

可能确实不见荤腥,但人毕竟是一个以肉食为主的杂食动物。

很多人在长久不吃肉的情况下,会天然被肉所吸引。

所以为了缓解这方面的压力,很多寺有经验的寺庙厨师,会拿各种豆制品来代替肉类,也就是大家所俗称的素肉。

可实际上,有一些豆类因为经过了二次加工,或者是使用了特殊的方式加工而成,所以它们的热量含量不见得比正常的肉类要少。

那么大量的摄入这种俗称的素鸡、素肉,也同样会造成脂肪堆积。

对于一些可能过于肥胖的和尚来说,平时还是得稍微多注意一点。

因为肥胖对身体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

有很多医生都说过,严重的肥胖会带来各种各样的连带疾病。

所以一些平时不怎么爱运动,吃素斋吃的又比较多的和尚,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

要不增加运动量,要不就减少摄入的营养量。就算是和尚,在生了病以后该痛苦,也还是会痛苦。

追求佛教修炼、追求道法圆满不是错,但什么时候都应该争取保持身体健康。

因为身体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

而且在当今社会,如果某些和尚吃的太过肥头大耳、伙食太好也会引起民间的争议。

在大家的广泛认知中,和尚应该都是比较清贫的。

他们保持一个精瘦精干的形象,反而更符合现代普罗大众的认知。

结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和尚甚至是一些佛陀,都会呈现出肥头大耳的形象,和当时的特殊形式有直接关系。

那个年代,很多和尚不是真的追求佛法,才去当和尚,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甚至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所以他们在获得地位以后,自然会选择享受生活。

而且古代的很多佛陀的形象,本身也是跟着大家的审美在走。

在物质财富特别缺乏的时代,对于很多生活困苦的人来说,能够保证一日三餐,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所以他们自然也希望自己心中所信仰的神佛,能够显示出一个富态的形象。

而现在很多寺庙的僧人显得有些肥胖,则是因为他们平时所吃的斋饭看似非常素,但实际上很不简单。

参考资料:

七史记2021-05-26 《和尚们每天吃素,为何大多都是肥头大耳?看完他们的伙食就理解了》

醉荃文史2024-04-16 《和尚们每天吃素,为何大多还是肥头大耳?看看他们的伙食就懂了》

科普足迹2024-03-29 《寺庙的和尚每天吃素,为何个个肥头大耳?看完他们的伙食就明白了》

0 阅读:110

黄氏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