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吕布听从陈宫...三足鼎立还是一统天下?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奇观舰长 2024-04-29 10:16:03

“将军若扶持汉室,乃忠臣也;若将军恋妻,吾当相负而去。” 陈宫望着眼前这位勇猛无双的吕布,眼中满是期望和担忧。他知道,吕布的武力足以横扫千军,但他的性格却像孩童般反复无常,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陈宫,这位被低估的谋士,心中怀着匡扶汉室的理想,却也深知,实现这个理想需要一个坚定的领袖,而吕布,似乎并非最佳人选。

濮阳城外,战鼓隆隆,喊杀震天。陈宫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设下伏兵,几乎将其生擒。吕布手持方天画戟,在战场上如同天神下凡,杀得曹军丢盔弃甲。那一刻,陈宫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仿佛看到了一个由吕布领导,匡扶汉室,平定天下的未来。

然而,胜利的喜悦很快就被现实的残酷所冲散。吕布夺取兖州后,沉迷于酒色之中,对政务不闻不问,将大权交给了手下那些只顾争权夺利的将领。陈宫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劝谏,却换来吕布不耐烦的回应:“布乃武人,不懂治理,军师看着办便是。”

陈宫的心渐渐沉了下去。他意识到,吕布并非他理想中的明主,他只是一位勇猛的战士,却缺乏成为领袖的智慧和胸怀。他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最终只会迷失方向。

“将军,徐州乃四战之地,易攻难守,若不团结内部势力,稳固城防,恐难抵挡曹操的进攻啊!” 陈宫忧心忡忡地劝谏道。

“军师多虑了,我有赤兔马和方天画戟,谁敢来犯?” 吕布满不在乎地回答,眼中闪烁着对自身武力的自信。

陈宫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吕布已经听不进任何劝谏了。他只能默默地祈祷,希望奇迹能够发生,希望吕布能够幡然醒悟,希望他的理想不会就此破灭。

要说三国时期的谋士,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诸葛亮、郭嘉这些响当当的名字,陈宫嘛,好像总是被他们遮住了光芒。但你要真以为陈宫只是个二流谋士,那就大错特错了!

想当年濮阳之战,曹操那老狐狸亲自带兵来攻,气势汹汹。陈宫呢,一点不慌,他摸透了曹操多疑的性子,将计就计,故意摆出一副空城计的架势,实际上却在城中布下了重重伏兵。曹操果然中计,差点被活捉,吓得屁滚尿流,狼狈逃窜。

还有兖州之战,陈宫那眼光,那谋略,简直绝了!他看出兖州内部的矛盾,建议吕布趁虚而入,结果一举拿下兖州,让吕布势力大涨,一时间风头无两。

可陈宫这人吧,优点突出,缺点也明显。《三国志》里说他“有谋略,而迟”,就是说他虽然聪明,但做事不够果断,不像那些杀伐决断的狠角色。而且他这人太正直,满脑子都是匡扶汉室的理想,有点理想主义过头了,看不透人心险恶,容易被表面现象蒙蔽。

就拿吕布来说吧,陈宫一开始对他可是寄予厚望,觉得这小子勇猛无敌,只要自己好好辅佐,将来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可他哪知道,吕布这人虽然武艺高强,但脑子却不太灵光,而且反复无常,见利忘义,根本不是成大事的材料。

要说吕布,那可是三国时期出了名的猛将,一把方天画戟使得出神入化,骑着赤兔马,战场上横冲直撞,简直无人能挡。可就是这样一位猛将,最终却落得个白门楼上求饶的下场,悲剧收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那致命的性格缺陷。

想当年辕门射戟,吕布那叫一个威风,一箭定乾坤,化解了刘备和袁术的冲突。可他倒好,优柔寡断,立场摇摆不定,一会儿跟这个结盟,一会儿又跟那个翻脸,把人都得罪光了。

后来好不容易夺了徐州,他不好好巩固势力,发展地盘,却沉迷于酒色之中,整天跟貂蝉卿卿我我,把军政大事都抛到脑后。手下那些将领也是各怀鬼胎,互相争权夺利,整个徐州乱成了一锅粥。

《三国志》里评价吕布:“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然性刚而无礼,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故败。” 说白了,就是说他虽然武艺高强,但性格刚愎自用,没有礼数,还多疑猜忌,连自己的手下都管不住,失败是必然的。

说到底,吕布的悲剧在于他缺乏长远眼光,只顾眼前利益,不懂得审时度势,更不懂得如何驾驭自己的性格。空有一身武力,最终却沦为命运的玩物,可悲可叹!

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可以开开脑洞,想象一下,如果吕布真的听了陈宫的话,三国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兖州之战后,陈宫建议吕布跟袁术联手对抗曹操,这样一来,兖州就有了稳固的后方,可以跟曹操、袁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吕布要真这么干了,那三国历史可就热闹了,谁输谁赢还真不好说。

再说徐州之战,陈宫苦口婆心地劝吕布别被貂蝉迷得晕头转向,要团结内部势力,巩固徐州的防御。要是吕布真的听了,那他就有机会成为一方霸主,跟曹操、袁绍这些大佬掰掰手腕,指不定还能争夺天下呢!

还有下邳之战,陈宫建议吕布别死守城池,而是率领精锐部队突围,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吕布要真这么做了,或许还能东山再起,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然,历史是无法假设的,但通过这些假设,我们可以看出,陈宫的谋略和眼光确实非同一般。如果吕布能够信任他,听从他的建议,也许真的能够改变三国的历史进程。只可惜,吕布最终还是败给了自己的性格缺陷,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历史这玩意儿吧,充满了各种偶然和必然。就算吕布真的听了陈宫的话,也不一定就能笑到最后,毕竟三国乱世,群雄逐鹿,谁胜谁负,还得看天时地利人和。但至少,吕布会有更大的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至于落得个白门楼上被曹操勒死的下场。

吕布和陈宫的悲剧,其实也是三国乱世的一个缩影。一个空有一身武力,却缺乏智慧和远见;一个满腹经纶,却遇不到明主赏识。两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最终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他们的故事也给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能力固然重要,但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就算再有才华,如果性格上有缺陷,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最终只会走向失败。

所以说,做人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更要注重长远发展,要懂得审时度势,更要懂得如何驾驭自己的性格。否则,即使你有吕布那样的武力,也难逃悲剧的结局。

白门楼上,陈宫被俘,曹操望着这位昔日的对手,不禁感慨道:“宫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何如?” 这句话里,既有对陈宫智谋的认可,也有对他结局的惋惜。

陈宫,这位被低估的谋士,最终没能实现他的理想,他的棋局也以失败告终。但他卓越的智谋和忠义精神,却永远值得后人敬佩和思考。

历史无法假设,我们无法得知,如果吕布听从了陈宫的建议,三国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但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思考,我们依然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吕布的失败告诉我们,即使拥有强大的力量,也需要智慧和正确的选择才能获得成功。空有一身蛮力,不懂得审时度势,最终只会走向灭亡。

陈宫的遭遇则告诉我们,怀才不遇固然令人惋惜,但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同样重要。即使面对挫折和失败,也要保持一颗赤诚之心,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或许,这就是陈宫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他对三国历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做出的独特贡献。

1 阅读:1048
评论列表
  • 2024-05-02 10:23

    吕布当冲锋战将可以,当领导太为难人了

    江湖百晓生 回复:
    只能为将,不能为帅[哭笑不得]更当不了诸侯王[哭笑不得]没有领导能力[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 2024-05-09 00:09

    陈官是个非常厉害的谋士!

    江湖百晓生 回复:
    能排进三国前十
  • 2024-05-07 12:37

    历史,没有如果

  • 2024-05-02 10:45

    加入袁绍听从许攸的建议,是不是就能打赢官渡之战

  • 2024-05-02 14:11

    陈宫只是三国早期的人物,同期的人描写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