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大降价,雷布斯成雷厂长,小米要Allin造车?

看科技有铭程 2024-04-06 08:16:49

小米公司动作不断,刚刚发布了小米SU7电动车,又开始手机降价促销活动,董事长雷军还在微博上表示小米正式成为一家车厂,大家应该叫我“雷厂长”,这一系列动作,难道小米要All in造车了?

3月28日,小米正式发布首台电动汽车SU7,起售价达到了21.59万元,目前已经有5万用户锁单,即便按照起售价计算,也达到了108亿,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

要知道2023年,造车新势力小鹏2023年销售额仅为280.1亿元人民币,蔚来也不过556.2亿,而小米5天就破百亿,可见雷军的营销能力有多强。

为了保持小米汽车的热度,雷军可谓是不遗余力。

从发布会之前,雷军就开始为小米SU7预热,每天发布几个视频,到今天为止,雷军在抖音平台发布了30多个关于小米汽车的视频。

雷军亲自去小米亦庄工厂为车主监督造车,为了防止头发掉到车间里,还戴上了鸭舌帽,一个车间装备400多台机器人,配合400多个高精度摄像头就可以实现黑灯生产,自动化率超过了91%,雷军着重介绍了边走边播放音乐的AMR智能搬运机器人。

雷军亲自负责小米SU7电动车的交付,同首批车主合影并亲自为其开门,这个待遇是我们开了一辈子车都遇不到的,想一想身价百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董事长为自己开车门,什么感觉?

4月3日,雷军还发布微博:“三年前的豪言壮语,今天变成了现实,我会将一台台崭新的小米SU7亲自交到首批车主手上。从今天开始,小米正式成为一家车厂。大家是不是应该叫我雷厂长了?哈哈哈哈哈。​”

同时小米开启米粉节,宣布高端手机降价,包括小米14、14Pro、14Ultra、MIX Fold 3等多款机型,最高降幅高达1000元,同时支持分期免息。

尽管小米汽车热度不减,但是它面临着最大的难题——缺少核心技术和脆弱的供应链。

小米SU7的几大核心技术

小米SU7有几大核心技术,但是小米自身掌握的并不多。

第一、高压平台、一体化电池技术

小米SU7支持800V高压快充,实际最高电压达到了871V,同时采用了CTB一体化电池技术,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合二为一,提升了整车强度,增大了车身空间。

但是核心的电池由宁德时代提供。

第二、V6电机

小米超级电机最大功率为299马力,和V6发动机的279马力相当,所以被命名为V6超级发动机。

它的转速达到了21000转,最大扭矩 400N・m,支持 400V 电压。

核心技术来自汇川。

第三、澎湃智能座舱

小米SU7智能座舱基于小米澎湃OS系统,搭载高通骁龙8295芯片,同时支持武平互联,和AI语音大模型。

第四、辅助驾驶

小米SU7搭载了英伟达Orin X芯片,单颗算力为254TOPS(万亿次每秒),综合算力达到了508TOPS。

算法由小米自主研发。

传感器组合为1颗激光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

这些核心技术,小米自主研发了800V高压充电平台、智能驾驶算法、澎湃OS,其余核心技术均来自第三方。

就连雷军自己都担心,小米SU7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而不火的原因就是小米缺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比亚迪是唯一掌握了电动汽车“三电”技术(即:电池、电控、电机),所以我们看到了比亚迪销量达到了302万,价格也能够降到8万以下。

智能驾驶的核心就是智驾芯片,掌握此技术的有英伟达、特斯拉、华为等少数厂商。

雷军担忧了另一方面就是“小米SU7火了,大家都买、一等要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为什么要等那么久?因为产能有限,配件不足。

脆弱的小米汽车供应链

无论是造手机还是造汽车,供应链尤为重要,甚至很多时候供应链的重要性要超过核心技术。

一辆汽车大概有1万多个不可拆解的独立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厂商遍布全球,要把这些配件从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地方运送到同一个车间、难度可想而知。

更困难的是如何去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信仰的地区的企业去沟通,让其按时、按量、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这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智慧。

根据公开信息,小米汽车的配件厂商包括内地的宁德时代(电池)、汇川动力(电机)、昆山沪光(高压连接器);美国的高通(座舱芯片)、英伟达(智驾芯片);德国的博世(ABS)、舍弗勒(轮毂轴承);日本的普利司通(轮胎);加拿大的麦格纳(行李箱锁)等等。

任何一家核心配件厂商的产能供应不上来,那么整辆汽车就会搁置在工厂中,一旦客户等上半年还拿不到车,那必然会骂惨车企的,后续的订单也会受到影响。

而目前小米汽车的日产能不足300辆,月产能在7000辆左右,照此计算,小米SU7标准版和Pro版下单后需要5-6个月才能拿到车,Max版下单后需要8个月才能提到车。

小米汽车成了妥妥的“预售制”了,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为了解决产能问题,小米已经向供应商发布了紧急邮件,要求提升配件产能,将月产7000辆提升至1.2万辆。

1.2万辆已经达到了规划产能,不过有供应商直接表示小米目前很难达到这个目标。

为了扩大产能,小米汽车工厂二期也于今年动工,计划2025年完工,二期有4个厂房,规划年产能为15万辆。

一、二期产能加起来合计30万辆。

尽管雷军信心满满,但是产能限制、供应链脆弱、缺少核心技术也是不争的事实。

未来,小米汽车想要达到比亚迪、特斯拉现在的高度,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三电”、智能驾驶、充电等核心技术方面下大功夫。

比亚迪、特斯拉之所能够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先者,就是因为掌握了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不仅能够提升车的性能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对供应链企业的过度依赖,量产后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小米作为唯一的手机+汽车厂商,未来是继续双线发展,还是All in造车呢?我们静看雷军的表演。

我是科技铭程,喜欢就点个赞吧!

0 阅读:21

看科技有铭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