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烈兀攻陷巴格达后虽进行屠杀但也进行一些重建工作

史海撷英 2024-02-10 12:54:09

众所周知,蒙古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自开禧二年(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蒙古便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征服之旅,这个诞生于草原的民族,对外扩张的野心从未停止。

为了扩张领土,蒙古帝国曾经发动过三次西征,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嘉定十二年(1219年),成吉思汗开启了蒙古帝国的第一次西征,严厉惩罚了迫害蒙古商队的中亚帝国,铁蹄直踏黑海以北的地区和国家。端平二年(1235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进行了第二次西征,并在欧亚之间的钦察草原建立了元朝第一个西北宗藩国。

在第二次西征结束后的第十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即位大汗后,他的兄弟旭烈兀又一次开启西征,这一次的征战范围更广。这次蒙古铁蹄攻下了巴格达,结束了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这次胜利至关重要,为旭烈兀接下来对阿尤布王朝的征服铺平了道路。

蒙古人征服巴格达后,对其进行了长期统治,并对巴格达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深远影响。这三次西征也令蒙古帝国的势力扩展至中亚和东欧。

气势汹汹的蒙古大军

淳祐八年(1248年),蒙哥登上大汗王位,继承先人遗志的他决定继续西征的伟业。蒙哥派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忽必烈和旭烈兀分别负责进攻南宋与西征大业。

旭烈兀

旭烈兀被委以重任,继承祖父和父亲的意志,开始了蒙古的第三次西征。

很快他就确认了自己要征服的第一个目标——位于今天伊朗境内的木刺夷国。这个穆斯林国是有名的“刺客国”,主张暗杀敌对方的首领。宝祐五年(1257年),经过一场又一场战斗,旭烈兀顺利攻下木刺夷国,这一派别也就此湮灭在历史中。

可以看出,旭烈兀为这次西征做了很充足的准备,他本人也极具军事才能。木刺夷国被覆灭后,蒙古大军的铁蹄继续向远方踏进,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位于两河流域的富裕之地——巴格达,此时正处于阿拔斯王朝统治之下。在上一场对木刺夷国的战争胜利后,西征之路也变得顺畅了。

宝祐五年(1257年)春天,旭烈兀与拜助在哈马丹会师,并派拜助前去攻打鲁木。同年9月,旭烈兀第一次向巴格达朝廷发出警告。

当时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元首被称为哈里发,而此刻在巴格达当政的正是穆斯台绥木,这位首领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灭顶之灾。

旭烈兀在信中向哈里发表示,那些曾经辉煌强大的帝国,都已败落于成吉思汗家族的铁蹄之下,成为蒙古的臣民。如果穆斯台绥木现在放弃抵抗,臣服于蒙古人,那么他会保证巴格达人民的安全。如果哈里发同意以属国之姿前去拜见蒙哥汗,那么他依然可以管理巴格达,否则,蒙古军队将踏破巴格达的城门。

旭烈兀西征示意图

哈里发收到旭烈兀的警告信后,立刻和属下展开了讨论,朝内自然分裂出两种声音。一派人提议穆斯台绥木接受旭烈兀的条件,而另一派则劝说他抗争到底,哈里发一番纠结过后,接受了后者的建议。穆斯台绥木决定将自己强硬抗争的姿态展示给蒙古人,他派出了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去答复旭烈兀。面对哈里发嚣张地回应,旭烈兀的态度则显得十分谨慎,或许是考虑到此战在后世中的影响,在先礼后兵的模式下,他认真履行了第一个环节。

旭烈兀向哈里发下发了最后通牒,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将按照长生天的指引,成为称霸世界的帝国。这一切警告都未能起到作用,对巴格达发动战争已成了不得不执行的“天降”使命。

在开战之前,旭烈兀做了一系列充分的准备,在军事上,他已派其他部队对其他伊斯兰国家进行征讨,使他们无暇顾及宗教领袖哈里发的安危。另外,在战斗打响之前,旭烈兀特意向两位占卜大师询问意见,其中一位信仰逊尼派的占星家做出了不祥的预测,但另一位穆斯林谏臣则保证这次讨伐不仅不会带来不幸,还会风光大胜,很显然,旭烈兀听取了后者的建议。

虽然蒙古人还未在与哈里发政权的对战中取得过胜利,但随着其他国家的战败与臣服,优势显然已经来到了蒙古人这边。

宝祐五年(1257年)11月,旭烈兀向巴格达正式发起了进攻。

巴格达易主

蒙古人在战争上显得十分训练有素,旭烈兀将军队分作四路,如同挥舞四把利刃,同时切向巴格达。他派拜助率领部队从北部包抄,与东方的军队会合,等待时机;怯的不花则领兵从南方驰往巴格达战场,主力军由旭烈兀亲自带领,直攻巴格达。

旭烈兀

根据记载,旭烈兀对几支队伍行进的速度与出动的时机都做了精准的部署。

蒙古人对哈里发这位对手表现出了充分的尊重,参与这场战争的蒙古高级将领足有15人之多。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在旭烈兀的指挥下迅速逼近巴格达,仿佛这个国家已成为蒙古人的囊中之物。

有学者认为,这次蒙古军队中除去伊斯兰世界归顺的首领外,蒙古军右翼为6个万户、左翼3个万户、中军4个万户,蒙古军合计13万人。

浩浩荡荡的蒙古大军向巴格达压进,时间到了11月27日,驻扎在克尔曼沙阿的部队已经取得小胜,他们俘虏了哈里发的先锋爱伯,并向旭烈兀呈报这一战果。

在爱伯的和盘托出下,旭烈兀对于哈里发一方的战备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作战方案更加明确,这也为最终的胜利提供了更多保证。

12月18日,旭烈兀率领大军进一步逼近,怯的不花也取得了重要胜利,蒙古人占领了洛雷斯坦大部分要害地区。次年1月,战斗继续,众多将领组成先锋队,挺进巴格达。

在安巴儿附近,蒙古人提前探得哈里发军队的战斗意图,便假意撤退,诱使敌人进攻。果然,另一方的将领误以为蒙古军力有不逮,放弃了以逸待劳阻击蒙古人的想法,决定主动出击。虽然此阶段双方有胜有负,但哈里发军队却已经陷入蒙古军的算计之中。

很快,哈里发军队便受到了蒙古军的打击。蒙古人趁夜绕到对方后方,掘开水塘,水淹敌军,哈里发军队死伤惨重,气势大减,人心惶惶。第二日,蒙古军趁势猛攻,哈里发一方溃不成军,难以抵抗,超过一万人的军队瞬间覆灭,成为蒙古军队的剑下亡魂。

这场战斗的胜利令蒙古军更加振奋,此时大批人马已经到达巴格达附近,旭烈兀所率的大部队也在一月末抵达了巴格达东面。

兵临城下之际,旭烈兀对这场战斗已有成算,众军将士只等号令发出,就立即挥刃血战。

宝祐六年(1258年)1月29日,战斗号角吹响,巴格达迎来了蒙古军队的全力进攻。旭烈兀与其他三名将领率领军队从四个方向猛攻城门,面对蒙古人全方位的强力围剿,哈里发已经难以招架。

就在攻城之时,宰相维齐尔受哈里发委托出城,此刻哈里发已经全无硬骨,而是选择求和。此时蒙古人攻下城池只是时间问题,旭烈兀自然不会再给机会,求和被拒绝了。接下来的六天里,蒙古人不分日夜,强势围攻巴格达城。

投石机

将领郭侃利用石炮摧毁了巴格达两座城楼,蒙古军随即攻占了东城和西城。据外国学者研究,元代汉人研制的弩炮,也就是投石机威力巨大,可以投掷出重达250磅的石弹,射程足有167码。除投石机外,蒙古人还可投出射程达2500步的火箭和石油燃烧瓶。这些器械无疑是攻城的利器,无论多坚实的城墙,都很难抵抗这些“炮弹”的威力,蒙古人的战斗力不光来自军队的强悍,显然还有汉人发明的帮助。

在猛烈的攻势下,城墙很快被凿出窟窿。此刻巴格达城内犹如被架在炭火之上炙烤,情势危急,难以逆转。哈里发早就一改强硬态度,求和遭拒后竟然试图逃跑,此时整座城市已经被蒙古军队包围得密不透风,逃跑的计划自然落空了。

哈里发预料到自己难逃一死,仍然想挣扎一番。他派出自己的儿子请蒙古军队接受自己投降,旭烈兀态度依然不变,他拒绝接见使者,攻势更加猛烈。2月10日,哈里发亲自带领几千名贵族官员出城投降。

首领投降,这场战斗进入尾声。

权贵君王在死前仍有方法挣扎一番,以求活命,平民百姓却只能任人鱼肉。蒙古军队一路战斗至此,其中根本没有温情可言。哈里发投降后,旭烈兀向城中军民下令,许诺放下武器、自动走出巴格达城的军民可以免死。命令一下,手无寸铁的士兵民众疯狂涌出,而城外的蒙古军正持械以待,瞬间斩杀无数。

2月13日,已经屠戮一番的蒙古军踏入巴格达城,开始进行战争的最后一环——烧杀抢掠。对于巴格达城中的普通民众来说,这是一场末日般的浩劫。这场噩梦持续了17天,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性命的人有80万之多,而根据旭烈兀自己的说法,在巴格达被蒙古军杀死的人数是20万。

哈里发的王宫遭到蒙古人的洗劫,其中有700名后妃和1000名奴仆,更有难以数清的金银财宝,虽然这场战争调动了蒙古人巨大的兵力,但最终结果十分划算。

抛弃民众选择投降的穆斯台绥木并未善终,蒙古人对待战俘,特别是王室贵族有自己的一套规则,这位哈里发被包裹在毡子里,被众人踩踏而死,一个王朝彻底消亡。

重建巴格达

蒙古军队在这场战争中重创了伊斯兰世界,这给当地的民众与社会留下了惨痛的记忆。

他们屠戮了大量民众,数以万计的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这不但使当地民众的心中蒙上了巨大阴影,也使得蒙古军队成为历史上以“野蛮”、“残忍”著称的军队。

古代有学者认为,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万人被杀害,更有学者认为,在蒙古人对巴格达的攻占中,有十万人死于非命。虽然真实数量难以确切统计,也有学者指出这些数据是夸张后的结果,但很多人都认为这次屠杀中有几万人无辜丧命。因此蒙古军队的残忍之名并不是虚构的,他们的屠杀政策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

大量人口的消亡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首先就是经济方面的倒退。大量劳动力遭到屠杀,城市的财富、资源也被掠夺一空,经济的衰败是可以预见的。战后的城市化作废墟,财产被抢夺,物资被摧毁,城市中的幸存者接下来的生活无以为继,能够做的也只有在绝望无助中等待死亡。

除了社会财富被洗劫一空,受到重挫的还有文化财富,蒙古人对建筑、书籍的大肆破坏造成了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此外,哈里发的横死也对伊斯兰世界的民众造成了精神上的巨大打击,所有的伊斯兰国家都失去了精神领袖,社会心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蒙古人的到来给巴格达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但也为巴格达的重建做出了一些努力,旭烈兀为管理巴格达制定了几方面的措施,这些举措对于恢复社会秩序也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在政治方面,旭烈兀重新任命了政府官员,他将行政管理的权力下放到穆斯林手中,一些原来供职于哈里发政府的官员依然得到了任用,甚至官复原职。实际上,旭烈兀接管了巴格达,他留派亲信在城中作为自己的代表,履行自己的意志。

旭烈兀选官任人的能力得到彰显,新的官员上任后很快恢复了城市的运转。旭烈兀在治理巴格达的政策上显示出了与蒙古惯常做派不同的作风,他有意识地任命旧朝官员。根据记载,很多汉人对此感到不满,因为很多官员都是歧视汉人的外族人。

成吉思汗曾在《大扎撒》中设下规则,蒙古人在征服某地后,可以对该地采取两种治理手段。其一为:对于放弃抵抗直接投降的地区,可以给予原统治者该地区的管理权,不对其多加干涉。这些地区在蒙古境内,却能保持一些独立的权力,他们需要定期向蒙古缴纳赋税,并在蒙古军队需要时提供军事上的援助。这显然不符合巴格达的情况。因而按照第二种方法,曾经顽强抵抗的巴格达遭到了彻底的摧毁,国民被屠杀,国内管理权力也被蒙古人把控,这就是蒙古人对待被武力征服地区的策略。

阿拔斯王朝位置示意图

起初,旭烈兀曾计划将巴格达彻底变为废墟,杀尽当地的居民,巴格达原有的耕地会改造成草地,供蒙古人游猎放牧。但旭烈兀并没有实施这个想法,虽然蒙古军队大规模摧毁了城市,大量民众也遭到了屠杀,但巴格达城没有彻底沦为灰烬,在战后的重建工作中,旭烈兀依然任命了不少原来的官员,这并不是他良心发现,只是当下巩固统治、维护战果的一种策略。

在经济上面,蒙古人也设立了一些促进经济恢复的措施。收服巴格达后,蒙古人帮助当地人进行了部分重建城市的活动,特别是运河的修建和维护。这种举措与巴格达的地理环境有着很大关联,位于两河流域的巴格达城农业发达,对于运河的灌溉能力十分依赖,花费人力物力修复运河十分有利于巴格达农业的发展。除农业外,工商业也得到了管理者的鼓励。然而对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不是蒙古人大发善心的举措,而是对于异族民众另一种形式的压榨,沉重的赋税如同高额的利息,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令巴格达人民苦不堪言,难以承受。

蒙古人对巴格达的征服是残酷的,大量无辜民众因此丧命,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害,这场战争本质上是蒙古对巴格达资源、财富的掠夺,是由蒙古人无限扩展的政治野心导致的。

但在征服巴格达后,蒙古人并未按照一贯的做法对其进行彻底毁灭,并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城市活力的举措,其中包含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带有征服者对于被征服地区管理方式的思考与斟酌。这些举措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巴格达社会的发展,其中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历史现象。但无论如何,战争永远以残酷为底色。

0 阅读:5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