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真的是水果之王吗?揭开一段榴莲在欧洲的“炒作”史

食色那些事 2024-04-13 10:01:24

你爱吃榴莲吗?你觉得榴莲的味道怎么样?

这种评价严重两极分化的水果真的配得上“水果之王”的名号吗?

其实对于榴莲的争议不只我们有,欧洲也有。欧洲人对于榴莲的态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相当“暧昧”的。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榴莲从东南亚到欧洲的这段历史吧~

榴莲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都很常见。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榴莲原产于加里曼丹岛(原来的婆罗洲岛)和苏门答腊岛。

乍一看榴莲的外形,很难把它和食物联系在一起,它和菠萝蜜长得很像,但是又尖又密的刺看起来更有攻击性,当然更有攻击性的是它的气味。

正是因为它的味道,东南亚的很多机场、酒店和公共交通工具上都禁止携带榴莲,为了不让气味外溢,通常会用工业保鲜膜包裹严密。

纵观东南亚的历史,你会发现当地人对榴莲保持着非常高的喜爱。

据记载,马来半岛东部的原住民贾昆人在1848年的榴莲季节“连续6个星期或2个月只吃榴莲”。

另外有记载,在英国统治缅甸期间,也就是1824年到1948年,缅甸国王下令每年都要用快艇把榴莲运送到王城阿瓦,这一趟路程就近千英里。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英国驻缅最高专员亚瑟·菲尔爵士也把榴莲当做和敏东王建立外交关系的礼物。

当英国计划要修建一条通往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的铁路时,一位缅甸部长最高兴的是自己可以吃到新鲜的榴莲了。

1870年代初,一位马来西亚地方法官的妻子就记录了这么一件事:一个木匠请求她的丈夫给他放三天假,只是为了吃他父亲种的榴莲……这并不是个例,当时包括警察在内的很多人都沉迷于榴莲。

即便不是自己去果园里采摘,很多当地人也会一下子买30到40个榴莲,然后把自己吃得鼻血直流。

吃不了的榴莲就和米饭一起煮熟,继续吃。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马来西亚吉兰丹州的一群原住民本来已经被雇佣做伐木工人,但是他们听说在几英里外的丛林里有一棵榴莲树可能要结果了,他们就放弃了工作机会,搬去那棵榴莲树附近生活了,等待着榴莲成熟的那天。

很明显,他们认为榴莲比金钱要重要。

此外,从1874年到1925年,报纸上还经常报道和榴莲有关的盗窃和打架事件。

有多夸张呢?比如1925年两名警察因为偷窃榴莲被捕。还有,一个村庄为了争夺榴莲树的所有权打架斗殴,导致5个人死亡……

举了这么多例子,你应该知道自古以来东南亚人对榴莲有多着迷了吧?

那么,回到主题,榴莲又是怎么进入欧洲的呢?

首先,必须知道的是,自罗马帝国时期以来,不了解东方的西方人非常向往东方。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西方和亚洲的经济联系被切断,直到13世纪才重新开始探索。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确实是真理。因为东西方的联系中断了近千年,关于东方的“炒作”愈演愈烈。

他们是这么形容东方的:东方位于天堂的周围,是最初的花园的地方,也是最初的罪恶的地方。

这就是榴莲和欧洲产生联系的背景。

当商人和朝圣者开始探索东方,他们在葡萄牙殖民的马六甲遇到了榴莲。

早期关于榴莲的记录是它具有“异国芳香的气味”。

1448年,意大利商人尼科洛·德·康蒂第一次记录了榴莲:味道各异,就像奶酪一样。

后来,大约在1512年至1515年间,葡萄牙药剂师托梅·皮列士把榴莲描述为“美味”、“美观”和“世界上最好的水果”。

这些欧洲商人甚至把榴莲比作马来的“黑肤少女”——有那炒作的味儿了。

你会发现,这段时间的记录似乎没有任何气味难闻的内容。

一直到荷兰商人让·惠根·范·林斯霍滕在自己的《东部印度航海记》中记录了这么一段话:

它(榴莲)胜过印度和马六甲的所有其他水果……以前从未吃过它的人,第一次闻到它的气味,会觉得像腐烂的洋葱一样,但是品尝过之后,才知道它的味道和风味都优于其他水果……

17世纪的意大利耶稣会士克里斯托福罗·博里曾在马六甲参加一次入会仪式,他无法接受现场打开的榴莲气味。但是当榴莲装在盘子里上桌时,他品尝后觉得非常美味。

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越来越多的记录提到榴莲,人们把它和人类排泄物、腐烂的食物(比如洋葱)等相提并论,但是都表示在吃的时候很香甜,臭味会消失。

1699年,一个叫乔瓦尼·弗朗西斯科·杰梅利-卡里里的意大利律师和旅行者在提到马尼拉附近吃到的榴莲时,称自己闻到了讨厌的洋葱味,但是当熟悉之后,它就是最美味的。

17到18世纪期间,苏格兰私掠船船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把马六甲的榴莲描述为“一种极好的水果,但有些人会觉得恶心,因为它闻起来像人类排泄物”,“然而,一旦尝过了,气味就消失了”。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都是所谓的“冒险家”,那么下面这些更多的是学者或社会精英。

东方学家先驱威廉·马斯登在1811年的著作中提到:……对于那些不习惯的人来说,榴莲的味道和气味都很刺激,甚至令人反感……但当地人以及习惯了榴莲的人却对它上瘾了。在榴莲的季节,无数人完全依靠甘美浓郁的榴莲肉生存……

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餐饮是欧洲精英阶层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异国菜肴、食材都出现在他们的餐桌上。

如果你能够把那些来自异国大陆的易腐烂物品送给别人,那可能意味着你非常富有。

热带水果通常是盛大晚宴上的“压轴戏”,但不包括榴莲——它只能作为一种“禁果”被享用。当时榴莲基本上等同于“毒品”,公开吃榴莲的人会被认为是不文明的人。

1830年代,东印度公司驻马来亚的测量员约翰·T·汤姆森曾记载自己参加的一次东印度晚宴,一开始是猫头鹰、火腿、红薯、葡萄酒和淡啤酒等普通食物,然后是橙子、车前草和柚子等稀罕食物,一直到主人把榴莲拿出来……

约翰·T·汤姆森表示非常震惊和不满,如果不是教养不允许,他会当场捂住鼻子,因为榴莲被打开后散发出一种类似腐烂洋葱和臭鸡蛋混合在一起的味道。

1860 年代和 1870 年代新加坡《海峡时报》的编辑约翰·卡梅拉在1854年表示,吃榴莲通常是需要逞能,如果新来的人能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吃下一两块榴莲,他很可能会对榴莲产生强烈的依恋。

但是,即使真的很爱吃榴莲,当时的人也不会承认这一点。现实就是,榴莲几乎从未出现在绅士的餐桌上,他们总是在某个房间的角落里悄悄地享用它,吃完以后再去好好泡个澡,去去味。

植物学家弗雷德里克·伯比奇在1880年这样表示:如果你能想象玉米粉和腐烂奶酪、油桃、碎榛子、少许菠萝、一勺陈年干雪莉酒、浓奶油、杏浆和大蒜汤等混合成蛋奶冻的稠度,那你大概能知道榴莲是什么样了。

他接下来又补充了一句话:你可以喜欢榴莲,但是你永远不要在住所以外谈论它。

当时,吃榴莲被认为是一种耻辱,甚至被称为“社交自杀”。

但同时,吃榴莲似乎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情。1903年,有一个英国人还想出了“人造榴莲配方”:把一瓣大蒜压碎,把汁液放入酒杯中,加入浓稠的奶油和少许糖,然后想象着榴莲把它吃掉。

不管是不是榴莲的味道,但至少说明真的有很多人痴迷榴莲的味道。

综合起来,榴莲容易让人上瘾,很难戒掉,只能偷偷享用——怪不得被称为“毒品”。

以上就是关于榴莲的历史内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