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60年,月薪4千,8只小猫,这对夫妻的遗产却震惊了全世界...

新Sky 2024-05-14 00:17:41

“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什么都不是,

我不会去收藏,不会去画画。

因为你,世界才有趣。”

01

1992年的一个清晨,曼哈顿一个老小区来了五辆重型货车和一行人,轰烈的举动惊动了小区的邻居们,这么大的阵仗这是抓贼还是抄家?

赫伯弓着背笑着说,没事,就是来运我那5000多件艺术品运去展览。

至此,一桩震惊美国艺术圈的悬案告破——

沃格尔夫妇,一对身材矮小的老夫妇,赫伯和多乐丝(Herbert and Dorothy Vogel),蝉联收藏家榜首10年。

不是隐世富豪,也不是皇室后裔。

沃格尔夫妇对于他俩的艺术道路一直秉持着该省省,该花花。钱不够了就分期,分期不行就打工赚钱。

他们之前痴迷克里斯托夫妇的一幅拼贴画(就是把凯旋门包起来的大佬)。

克里斯托夫妇见二人拿不出钱,打算免费送给他们。

赫伯谢绝了,作为报答,赫伯提出在他们出差的半年时间里,帮他们照看小猫。就此换回了画作,也赢得了全行的尊重。

“他们对艺术的热爱,超过了作者本身。”克里斯托感叹道。

沃格尔夫妇对艺术的热爱甚至超过了作者本身,这种纯粹的爱感染了很多想放弃的艺术家。

1965年,索尔-勒维特的作品鲜为人知,工作室也面临着即将倒闭,这时沃格尔夫妇敲开了他的大门。

对于平时爱讲价的沃格尔夫妇,却付出了比原价更高的钱买走了索尔-勒维特的作品,并告诉他要坚持画下去。

这是索尔-勒维特人生中难忘的一个傍晚,是他第一幅卖出去的作品。

后来,索尔-勒维特成为了数一数二的极简艺术创始人。他和沃格尔夫妇结为挚友,每个周六早上都会打电话分享最新的灵感。

据《华盛顿日报》采访,夫妻俩拯救将要放弃的年轻艺术家超过20位。他们只是笑:“我们的钱不多,只够买一些灵魂的光。”“但请用力去燃烧吧!”

夫妻俩牵着手,访遍了所有艺术家的工作室。每到发工资的日子,夫妻俩牵着手,在地铁人流中,用年迈的身躯护送着新买的作品。

他们像宇宙中最耀眼的星球,又像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拥抱着一个新生命,神圣又甜蜜。

他们一辈子无儿无女,流浪的动物和自由的艺术,就是他们的孩子。他们领养了8只流浪猫、19条鱼、20只乌龟。

07年接受采访时,赫伯还穿着1970年的旧外套。他们在生活上省吃俭用,却在收藏的艺术品方面,赛过一个美术馆。

很多商人想出高价购买夫妇的藏品,都被他们拒之门外了。赫伯认为,艺术不是商人们用来拉拢的财富,不是用价钱来衡量的商品,是艺术家们在人间的相遇。

02两个人的家就像是一座美术馆,墙上挂满稀世珍品,床底、走廊、厕所等地方都塞满了大师神作。这种视觉冲突不亚于吴邪打开青铜门。他们的年收入不足5W,收藏却占据了艺术圈的空白。时任华盛顿国家美术馆馆长卡特·布朗如说道:“这简直是奇迹!”

多乐丝慷慨的说道:“这些全都免费送给博物馆。”“等等,这件不行!”这是他们的订婚礼物,一件毕加索的陶瓷。两夫妻抱着猫在监工,这些珍藏好物多少有些舍不得。

年轻时,多乐丝是商人家的女儿,名校硕士,是个高挑清秀的艺术才女。1961年,她接受了赫伯的求婚,但是没有他人的祝福。

如今的多乐丝即使八十岁的高龄,满头白发,依旧娴雅大方。

年轻时的赫伯,身高只有一米五,高中就辍学了,是名邮局工人,比多乐丝还大了13岁。谁都不明白多乐丝的选择,这是图啥呢?

身高不占优势的赫伯,在学识上有很高的成绩,他每天只睡2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读书和蹭课。虽然两个人的收入不高,但赫伯很浪漫,安排了蜜月旅行,和多乐丝在纽约大学额报了艺术课程。“你的侧脸,像维纳斯的诞生。”这个看似笨拙的男人,情话说的比谁都动听。如今多乐丝依然坚定当初的选择,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嫁给了赫伯。

没有海边沙滩、彻夜狂欢,他们在美术历史里畅游,在大师作品前凝望。

结婚后,两个人租下来一套40㎡的一居室。不买车不买房,不做任何投资,生活上也节俭不下馆子。把所有的钱都用来做一件事——收藏艺术品。对于年收入不足5W的两个人来说,这样的兴趣爱好太烧钱了。

两个人做出计划,多乐丝的工资负责生活开销,赫伯的薪水负责艺术。

多乐丝和赫伯夫妇给美国的艺术界增添了一对“怪人夫妇”。他们挖掘新人,不追捧流量。第一件入手的艺术品就是约翰张伯伦的雕塑。

谁会想到,这个卖出3284w的作品,几次被保洁阿姨当垃圾扔掉。他们从不竞投,都是选择周末的早上,到艺术家工作室门口喊话:“有人吗?咱们来买画。”

每次画廊的老板揣着重金去买作品时,沃格尔夫妇已经拿下作品坐着地铁走远了,画廊老板对他们是又烦又恨。

03.1992年,二老向国家博物馆捐赠了他们收藏的2490件艺术品用于管理和展览。2008年,又捐出了剩余的2500件藏品,分文不收。

馆长万分感谢他们的牺牲,但赫伯却用洪亮的声音回答:“这不是牺牲!”这是他和爱人在人间贩卖了一趟浪漫,接着转头深情的望向多乐丝。多乐丝也表示,艺术应该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去发现,如果不能被大家看到,寻不到纯洁的眼睛,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垃圾罢了。

夫妻二人被封为收藏界的帝后,媒体记者称他们为“无产阶级收藏家”。

这也引来了不少行家的质疑,在一个节目上,有位富豪诘问到:你们收藏的意义是什么?有一次在节目上,夫妻二人被问到收藏的意义是什么,两人相视一笑。“意义?为什么要有意义?”“我们只是为了开心,只是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艺术家,仅此而已。”

那一刻,在座的各位仿佛是庸俗的凡夫,仰视着远古的神明。

如今的赫伯和多乐丝都老了,自从赫伯走不了路后,多乐丝就再也没去买过艺术品。他们喜欢呆在那间只有40㎡的老房子里,陪着小猫,泡着咖啡,回忆着过往,聊聊那些作品。

作品捐走了,墙面搬空了,但美好早就刻在了心底。虽然作品都贡献出去了,屋里空荡荡,但美好刻在了心里,是挥之不去的记忆。

042012年7月,赫伯和多乐丝的展览再次开幕。多乐丝推着行动不便的赫伯,和曾经的宝贝重逢。

那是赫伯看的最后一场展览。2012年7月22日,赫伯与世长辞,享年90岁。

赫伯走后,陪着多乐丝的只有那个毕加索的陶瓷,他们的第一件收藏,也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收藏品。

陶瓷的下面,压着一卷录像带,里面记录着夫妻俩最难忘的一场采访内容。记者问多乐丝,如果没有遇见赫伯,你会怎样?她边笑边说:“我可能是一个家庭主妇,养儿育女,终此一生。”记者问赫伯,“你呢?”赫伯咯咯大笑:“Nothing!”“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什么都不是,我不会去收藏,不会去画画。因为你,世界才有趣。”

或许,艺术收藏不是他的最爱,和爱的人一起去收藏,做喜欢做的事情,畅游这世间万物才是最爱的。

聂鲁达有句情诗:我别无其他的星星,是你复制了不断繁衍的宇宙。

0 阅读:27

新Sky

简介:喜欢请关注【新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