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讲演——好的观众成就好的演讲者

长江新世纪 2024-04-28 14:30:31

摘自《演讲与讲演》马未都

今天,各个电视台都在制作播出讲演或演讲类的节目,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演讲,还是非常少。中国人的演讲和西 方人的演讲比较起来,我目前看到有几个差距。

第一个差距,是我们大部分的正式演讲,调子都起得比较高,内容都说得比较宏观,缺少细节,因此就缺少了一些打动人的力量。

第二个差距,是中国人的演讲普遍缺少幽默,尤其是重 大场合上的演讲。一方面,是演讲者自身不够松弛,不大会幽默;另一方面,跟观众的状态也有关系。中国人在这种氛 围中是不敢幽默的。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体会。上场之前,我希望讲得比较 宽松,能够说一些幽默的话题,让大家在笑声中有所悟。可是一上台,就会发生一种现象:当你做出一个演讲的态势, 幽默感马上就没了。同样一段话,在另外一个场合讲,可能 引发哄堂大笑,但在这样的氛围中,观众没反应。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场成功的演讲,不仅对演讲者有严格的要求,对在场的听众也有严格的要求。听众太少不行—不信你自己在屋里讲,让一两个家人朋友坐在对面听, 你很难把精神头提到最佳状态;听众太多也难——一个巨大的场馆,容纳一两万人,说话得用高音喇叭,每句都有回声, 那样的状态下你想说的话和想用的词,都会不一样。

除了人数得合适,听众还得尊重你,愿意配合你。

不久前我在美国参加了一场盛大的酒会。那是一家美国 文化组织成立二十周年的纪念活动,该组织专为上海博物馆募捐藏品。酒会开始之前,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闲谈, 当主持人敲敲杯子,示意活动开始的时候,在场的二三百人顿时安静下来。我估计在中国,只有开两会的时候是安静的, 其他场合都不安静,呜噜呜噜说话,不尊重别人。在一个安静的场合中演讲,对演讲者的发挥至关重要,场面太乱,什么演讲也没意思了。

说完大演讲,再聊聊小演讲。什么是小演讲呢?就是获奖感言。我最不爱听中国人的获奖感言,千篇一律。影视界的人得了奖,一上台,感谢导演,感谢同行,感谢爹妈…… 没别的,都一样。

相比之下,“奥斯卡”颁奖仪式上,我们听到的获奖感言都非常个性化。比如在《大地惊雷》中扮演独眼警探的约 翰·韦恩说:“早知如此,我在三十五年前就戴上眼罩了 !” 服装设计师爱迪丝在颁奖典礼上,看着手里的小金人说:“我要把他带回家 , 好好为他设计一套服装。”

一个人一生中可能做很多事,真正能够做出成就并且获得认可的事是很少的,捧回大奖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如果你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准备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如果你的获奖感言既感人又幽默,长久地被人记住,就是一个成功 的小型演讲,就无愧于人生的高光时刻。但是小演讲有一个 问题必须注意,即防止失之油滑,我就听过油滑甚至油腻的 感言,既不尊重观众,也不尊重自己,拿着无知当个性。

0 阅读:2